探析新建本科院校学籍管理的思考论文

文章 2019-07-13 23:13:09 1个回答   ()人看过

论文摘要:新建本科院校处于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的转型期,本文从新建本科院校特征入手,对新建本科院校学籍管理提出加强交流学习、推进二级教学管理模式、加强信息化建设、适度对学籍管理相关问题进行立项研究四项建设性思考建议。

论文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 学籍管理 思考

新建本科院校是在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并由精英阶段向大众化阶段过渡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作为新生的本科教育,重要作用之一就是作为我国本科教育扩张的主要基地。在精英教育阶段,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是相对单一性的,新建本科院校的崛起使区域高等教育布局结构更趋合理,实现人才结构更加多样化。①学籍管理是新建本科院校教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新建本科院校升入本科院校以后,学籍管理内容和目标发生了新的变化,因此探索新建本科院校学籍管理思路,必将对新建本科院校学籍管理制度的改进及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意义。

1新建本科院校的主要特征

新建本科是一个特定的高校群体概念,一般指自1998年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通过独立升格或合并办学由教育部批准组建的地方性、应用型的普通本科院校。全国现有新建本科院校200多所,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②目前新建本科院校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原地方性师范院校升格而成,升入本科院校后以教师教育为主;二是由多个高职、专院校合并后组建的综合性新建本科院校;这些新建本科院校大多是地方院校、学科门类较多、是以教学型为主的一般院校。③

(1)新建本科院校培养层次较多,专科、本科、专升本、五年高职并存,并逐步向以本科教育为主转变。

由于新建本科院校是由多学科专科院校组建而成,所以其在相当一段时间还处于转型期,这类院校目前专科培养仍具有相当规模的阶段,并且培养层次呈现多样化。例如,我院2003年升入本科院校,2005-2006年度在校生中本、专科学生的比例是1:1.2,2010-2011年度在校生本、专科学生的比例是1:8,2003年升入本科院校以后,虽然本、专科比值逐渐增大,但是从每一年度在校生培养层次比例分析,培养层次多样化一直是升本后的主要特点,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在多层培养模式下如何办好本科教育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并逐步转变到以本科教育为主的模式上。

(2)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的新建本科院校管理制度更加突出过程的控制与管理。

精英阶段的高校学生学习自主性较高,因此在校生学习控制和管理的问题并不突出,但是大众化的高等教育阶段,由于生源质量发生了变化,呈现多样性,加之,新建本科院校的的组建不久,对新建本科院校的定位和学生培养尚处于探索阶段,所以过程的控制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加强对过程的控制与管理将是新建本科院校管理制度的一个新特点。④

2新建本科院校学籍管理的思考

学籍管理是新建本科院校教务管理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以上新建本科院校的特征,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籍管理发生了一定的变化:(1)学籍管理的学生层次由原来专科层次为主变化为以本科层次为主兼有专科、专升本等多种形式;(2)学籍管理学生的规模逐年增加;(3)学籍管理制度应更加突出学习过程的控制与管理。

2.1加强交流学习

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籍管理,一方面在于学籍管理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工作积累,另一方面主要是学籍管理前辈经验的传递,学籍管理工作中缺乏对内、对外的交流学习。学籍管理是高校教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教学、教务其他管理岗位的工作存在密切的联系,由于新建本科院校教务、教学科室之间和科室内部工作业务有所分工,学籍管理工作人员除本人工作以外对其他教学科室、甚至是教务科内其他人员业务不甚了解导致科室之间、科内从事相互协助性的工作时比较盲目、被动。因此加强学籍管理与其他相关部门、科室之间的交流在学籍管理工作中至关重要,这也是提高学籍管理效应的有效手段之一。 另外,新建本科院校特征决定了它与精英阶段的本科院校不同,因此,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籍管理不能沿袭升本前的管理模式,更不能照搬精英本科院校的管理方法,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籍管理工作人员之间应该加强交流和研讨,为新建本科院校的学籍管理工作拓展、创新打下基础。

2.2推进二级教学管理模式

由于新建本科院校在校生人数逐年增大:例如西安文理学院2006-2011五个年度的在校生情况:2006-2007年度在校生7495人,共198个教学班,2010-2011年度在校生11810人,共计327个教学班,2011年度于2006年度相比在校生人数增加了4315人,教学班增加了129个,由于学籍管理业务与在校生密切相关,加之新建本科院校培养模式的多元化:正常四年本科、二年专升本、三年专科、五年高职;经过休学、退学、复学、军队专业、留级、处分后特殊处理、特殊培养的;赴美、赴泰、赴台对外交流的学生,学籍管理趋于复杂化,学籍管理集中于教务管理的模式不能适应目前的管理要求。因此,随着在校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务管理集中在教务处管理重心过高,根本无法做好教学的宏观调控工作,各系院的管理积极性也没法得到充分的发挥。为了提高教务管理质量,激发办学活力,建立以院系二级教务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2.3信息化建设

学籍管理工作事务性强,学籍管理工作中形成大量的数据,新建本科院校学籍管理各项学籍异动的办理依然是手工状态,学籍管理大多处于半信息化状态。学籍管理工作人员一方面要处理大量的手工业务,另一方面还要将处理业务进行归档整理,工作压力很大。目前虽然不少新建本科院校为了改进高校学籍管理手段,自行开发或与软件公司联手开发过一些教务管理系统,对学籍管理信息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积累了许多经验。但是,这些软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不少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兼容性较差,一般而言,高校学籍管理存在两个平台,即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籍管理平台、各新建本科院校内部学籍管理平台,但是在日常工作中两个平台兼容性较差,平台之间不能实现自动数据对接;其二,新建本科院校内部学籍管理平台功能不完善不能满足日常工作需要;其三,新建本科院校学籍数据不能与学院内部其他部门相关数据实现共享。

2.4适度对学籍管理相关问题进行立项研究

学籍管理工作本身使得学籍管理工作人员大多时间处于繁重的事务处理中,习惯性的工作模式使得学籍管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做的很多,但工作中的思考、总结、创新较少。在面对新问题时要么照搬精英本科院校的做法,要么打时间和精力消耗战。一直以来,新建本科院校学籍管理的直接管辖部门及各新建本科院校之间缺乏学籍管理纵向和横向的立项研究较少,学籍管理工作一直处于一种低水平手工作业和繁重的事务处理中,所以适度对新建本科院校学籍管理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从新建本科院校的直接管理部门有组织的或新建本科院校之间自发的进行立项专项研究对新建本科院校学籍管理工作的促进将产生积极的意义。

注释

①③④华玉.对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特征与办学理念的思考[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2).

②顾永安.基于新建本科院校的品牌大学内涵建设[J].当代教育科学,2009(17).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