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法在高中物理课堂的应用论文
一、分层教学法的内涵
所谓分层教学法,其内涵主要突出三点:评估学生的现有知识及能力水平、分层、保证所有学生均有所提高,即老师在充分评估学生现有知识水平、能力水平的基础上,将学生科学的分为几组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老师针对这些群体进行恰当的分层策略及互相作用中得到发展与提高。一般情况下,少数基础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为A层,而基础较差、学习速度也较慢的学生分为C层,余者大多数学生为B层。老师针对各层学生的学习能力,制定对应的教学目标,包括课堂教学、课后练习及评价等各个环节,均遵循“个别指导、分层辅导、异步释疑”的原则,以实现“各有侧重、各有所得、共同提高”的教学目标。由此可见,分层教学法实现了传统教学理论与现代教学的有机结合,既保证了学校的教学效益,又在最大程度上解决了班级授课制的诸多问题,为新课程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二、分层教学法的实践
在高中物理课堂上开展分层教学,最重要的就是构建教学梯度,对教学过程予以优化,实施层次化的教学设计,具体如下:
(一)学生分层
在全面评估学生个人能力及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分层,是开展分层教学的必要条件。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学情至关重要,要视学生的基础情况、能力情况,根据分等级原则确定A、B、C三个不同的发展等级。完成分层后再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分组时需要注意,保证每个小组都包含A、B、C三个层次的学生,既保护每个层次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又可减轻由于分层而对学生产生的心理压力。
(二)教学目标分层
老师在备课阶段,就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及课后作业等各个方面,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对应的教学目标,保证教学目标的难易程度与学生的基础能力、发展等级相对应,既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轻松的完成教学目标,又能够感受到学习的收获及获得知识的成就感。课堂教学中,同一个知识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要求,教学目标必须照顾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不同的学习目标具有一定的梯度,使学生逐步、逐层的认知各种知识及目标。比如学习“机械能”的相关知识时,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如下教学目标:C层学生需要掌握、理解各种机械能的计算公式,感知重力势能与动力;B层学生除了C层学生需掌握的学习目标外,还要掌握各种能在不同情况下的转化计算方法;A层学生则在掌握B层、C层学习目标的基础上,掌握各种情况下动能定理的应用方法,该目标相对而言属于高等目标,使得C层学生可以感受到学习的挑战性,在掌握知识后又能享受到学习的成就感。
(三)课堂教学分层
从某种程度上讲,高中物理课堂上采用分层教学模式是传统授课模式的一次变革,课堂教学分层不仅要保证每节课内容有面向学生“合”的环节,还要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分”的环节,既通过基础教学照顾全体学生,又通过提高教学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提高,促进学生整体进步。比如在学习“摩擦力”的相关知识时,针对C层学生,可在课堂上要求其解答如下问题:设用雪撬运木料的总重为4.9x105N,冰道为水平,一匹马拉雪撬匀速前进的水平拉力为980N,要求:求解冰道及雪撬的摩擦因数。针对B层及A层的学生,则要求其解答如下题目:假设冬季滑雪运动员沿着倾斜角为θ的滑道呈匀速下滑,求解运动员与滑道间的摩擦因数。该问题较之上述问题难度更大,其目的正是促进B、A层的学生向着更高的目标能力发展。
(四)评价分层
对学生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可以起到增强其学习自信心、改正学习中不足之处的作用,分层教学模式中,评价分层是一项重要环节。具体实施如下:改变评价方法:用多样性的诊断性、形成性评价代替传统、单一的总结性评价。回答问题过程中,学生存在一定的学习困难,学习成绩不理想,难免出现自卑心理,上课回答问题时不敢主动。老师要针对这种情况,鼓励其自主回答相关简单的问题,使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指出其不足之处;而对成绩好的学生,同样要在鼓励的基础指出更高的努力方向。并做出分层评价,同一小组中A同学回答得1分,B同学回答的得2分,C同学回答得3分,这样下来学生为了个人的得分及小组集体的利益,在各个环节上小组中C的同学就会更积极、更主动,真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同组解决C同学疑难,这就是所谓的“兵教兵”。课堂练习过程中,由于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效果的直接反馈,因此科学、有效的评价可以起到及时矫正、调整、提高的作用。课堂分层练习后,老师要针对具体题目进行分层评价,针对C层学生,可以按照“按步给分”的原则,做对一步即肯定一步,使其看到自己的进步,错误的一步则如实反映出其存在的不足,要勇于正视,老师要明确其错误所在,帮助其改正问题。此外,课后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同样要进行分层评价,需要注意一点,并非所有作业均可以用简单的对错进行判断,不同层次的学生要用不同的标准进行评价,只要其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即值得鼓励、表扬。考试评价要体现出分层思想:考试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一次考试有可能会给学生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也有可能导致一系列的心理反应,因此考试题目要注意体现出层次性与选择性。阶段性测试的主要目的是将各层次学生在某个阶段的学习效果全面、及时的反馈出来,可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老师编制试题时,要把握好试卷的密度及难度,充分体现层与层之间的梯度。建议试题包含70%的基础题、30%的层次题及10%的附加题。增加试题的选择性。假如一张试卷共有5题,如果学生具备完成试卷的知识、能力与方法,则5题很顺利就能完成,反之如果学生不具备相应的知识、能力、方法,则完成试卷就相对困难,但是其很可能具备其它的知识、能力、方法,只是试卷中未包含在内而言,这种情况下考试结果的公平性就难以保证。因此要扩大试卷的选择范围,一次考试可能只需完成5道题,但老师可以提供更多题目,以涉及到更广泛的知识、技能与方法,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可根据自己的优势答题,大大提高了考试结果的公平性。此外,还要注意扩大试题的知识覆盖面。一般情况下,期末考试通常只针对本学期所学的教材来进行,如果本期教材包含五个单元,不同的学生努力程度不同、个人偏好不同,其对五个单元的知识掌握程度就存在差异,如果一次考试命题过多的集中在某两个单元,则会影响到考试结果的公正性,因此在设计试卷时,要有意识的扩大知识覆盖面,涉及更广泛的学科知识,以保证考试评价结果的公正性。
三、结语
总之,分层次教学作为一种系统的教学模式,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实际课堂教学中,老师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和实际操作的工作量比较大,因此,就需要其有强烈的责任心以及务实创新的工作精神,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提升自己的职业精神和专业素质,真正的立足学生的基础,针对每一个学生坚持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学有所获,实现学生的自主全面发展。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