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诫子书》与《诫外甥书》翻译及欣赏
诸葛亮《诫子书》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句,但是估计很多人没有记下诸葛亮完全的《诫子书》,《诫外甥书》更是很少有人知道。“两书”都是仅短短数言,前者86个字,后者87个字,加上标点都不到百字。但是对于做人、处世、修养、学习、志向都做了精辟的分析与忠告。影响了中国两千余年。何时读起都历久常新。至理名言,在今天仍具有其重要的参考价值。当今的社会是个物欲横流、极其烦躁的社会,宁静致远以从多少人的心底融化。古典名言之所以能留传至今,定是被实践检验的有效真理。无欲则刚,厚积薄发。能够参悟其中,定会带来收获。
诸葛亮是中国古代(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正因为诸葛亮的政治、军事计谋超群,才助刘备入川建立蜀国,并与曹操、孙权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虽未能光复汉业,却也有效阻止曹操等人背叛汉王朝的步伐,相应地推迟了中国各族人民的诸侯割据;同时,成就了诸葛亮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所享有的重要地位。诸葛亮本系山东人氏,淡泊名利,自刘备、关羽、张飞等兄弟三顾茅庐之后,成为刘备麾下最得力的行政管理、军事指挥干将。不但对军事谋略颇有研究,而且还对教育问题十分重视。恰恰由于他的不懈努力,才铸就蜀国从古至今政治、经济、文化等文明的基础。特别是他在《诫子书》中对道德、修养、教育方法的重视,影响了近二千年来诸葛家后代和有志青年,更值得我们今天对加强自身建设和子孙教育的重视。
--《诫子书》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译文)
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陶冶性情使节操高尚。如果年华与岁月虚度,志愿随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而益于社会,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
--《戒外甥书》(原文)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气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不庸,不免于下流。
--《戒外甥书》(译文)
一个人应当有高尚远大的志向,仰慕先贤,戒绝情欲,抛弃阻碍前进的因素,使先贤的志向,在自己身上显著地得到存留,在自己内心深深地引起震撼;要能屈能伸,丢弃琐碎,广泛地向人请教咨询,支除猜疑和吝啬,这样即使因受到挫折而滞留,也不会损伤自己的美好志趣,又何必担心达不到目的。倘若志向不刚强坚毅,意气不慷慨激昂,那就会碌碌无为地沉湎于流俗,默默无闻地被情欲束缚,势必永于沦入凡夫俗子之列,甚至免不了成为庸俗的下流之辈。
--【诸葛亮:“诫外甥书”逐句对译】
夫志当存高远,--志向应当建立在远大的目标上。
慕先贤, --敬仰和效法古代的圣人。
绝情欲, --弃绝私情杂欲。
弃凝滞, --撇开牵掣、障碍。
使庶几之志, --使几乎接近圣贤的那种高尚志向。
揭然有所存, --在你身上明白地表现出来。
恻然有所感; --使你内心震动,心领神会。
忍屈伸, --要能够适应顺利、曲折等不同境遇的考验。
去细碎, --摆脱琐碎事务和感情的纠缠。
广咨问, --广泛地向人请教。
除嫌吝, --根除自己怨天尤人的情绪。
虽有淹留, --做到这些以后,虽然也有可能在事业上暂时停步不前。
何损于美趣, --但哪会损害自己高尚的情趣。
何患于不济。 --何消担心事业会不成功呢。
若志不强毅, --如果志向不坚毅。
意不慷慨, --思想境界不开阔。
徒碌碌滞于俗,--碌碌无为地陷身在世俗中。
默默束于情, --无声无息地被欲念困扰。
永窜伏于凡庸,--永远混杂在平凡的人群中。
不免于下流矣!--就难免会变成没教养、没出息的人了。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