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和元稹

文章 2019-07-13 22:41:26 1个回答   ()人看过

引导语:杜甫遇见了元稹,有他的际遇,当然也有他的实力。如果他的诗并不好,或者并没有那么好,只怕就是皇帝吹捧,也不过是过眼云烟的烟花之火罢了。

人的际遇是很古怪的事情,你无法知道在人生的某个拐角谁在那里等着你。也许他是猛虎,正呲牙咧嘴择你而食,吃干抹净;也许他是贵人,正等你来拿东风,拿好不谢。元稹在来得路上等到了杜甫,金风玉露一相逢,送他上蓬莱。

杜甫生前文名寂寥,一生坎坷多灾,穷困潦倒死不瞑目。临终前的愿望仅仅葬归故乡河南,安息祖父杜审言陵旁,无奈客死他乡魂落湖南死不安息。他的子孙既无大才又无大能,如果没有元稹,又逢中唐乱象,杜甫很可能再无杜甫。

杜甫生前最高官职做到左拾遗,七八品的小官。拾遗这个官职的地位又很特殊,专挑皇帝的毛病,这在封建时代,是个吃力不讨好的官位。杜甫在这个位置上干了没多久就卷铺盖滚蛋了。他没有李白的幸运,深得帝王宠幸,也没有李白的名气,誉满天下。他仅仅是唐朝众多诗人中写诗的一位,就像今天抱着文学梦的大多青年,最终的结局写自己的东西让自己欣赏。

杜甫生前是不幸的,死后又是幸运的。幸运的是他遇到了元稹,这个官到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伯乐。是他推了杜甫一把,把杜甫从泥土中掘了出来,推到了世人面前。这一推,就推出了一位诗圣,让李白不再孤峰独耸、无敌寂寞。

杜甫能被元稹推出来,源自元稹为杜甫写的墓志铭。杜甫死在湖南,葬在湖南,他的梦想却是能够葬回河南老家。无奈他的儿子们无能为力,只能先让杜甫入土为安客居他乡。到了杜甫的孙子辈杜嗣业,终于能够完成了爷爷的夙愿,迁归故里叶落归根。如果杜嗣业仅仅把杜甫的尸骨迁回老家,这也许只是平常的一幕迁葬,杜甫依然无法出头。杜甫走运在他的孙子杜嗣业找了一个牛人元稹,让他给爷爷写个墓志铭。这下厉害,杜甫瞬间被照亮,惊爆了中唐诗人的朋友圈。

这就是【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元稹何许人也?竟有这么大本事能捧红一位逝去多年的无名诗人?元稹年少成名,后官至丞相,由他吹捧的人焉有不火之理?就像上司说哪个人好一样,即使那个人不好你也得说好,况且杜甫还是真的好。那么,元稹是怎么吹捧杜甫的呢?

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古傍苏李,气夺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使仲尼考锻其旨要,尚不知贵其多乎哉。苟以为能所不能,无可不可,则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元稹说了一大通,其实就一个意思:这么多诗人中就杜甫最牛,谁都比不上他。

中国人历来有矫枉过正的毛病,自己喜欢的东西恨不得全天下人都喜欢,自己不喜欢的东西恨不得全天下人都痛恨。元稹喜欢杜诗,便极力推崇杜诗。所以他又说:时山东人李白,亦以奇文取称,时人谓之“李杜”。余观其壮浪纵恣,摆去拘束,模写物象,及乐府歌诗,诚亦差肩于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翰,况堂奥乎!元稹又说了一大通,也是一个意思:李白跟杜甫比差远了。

杜甫死后遇见了元稹,真是他的大幸。如果他遇到的仅仅是和他一样的官居左拾遗喜欢他的诗,他的诗能否在晚唐战乱中留存都很难说。

按说元稹一个写【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情诗的诗人,怎么会喜欢杜甫这个喜欢写现实的诗人?元稹写情诗,也写情文,莺莺传就是他的情文。但元稹写的最多的也是现实主义的诗歌,这一共同点既是他喜欢杜甫诗歌的基础,也是中唐时代的特点。安史之乱,大唐由盛唐转入中唐,诗人昂扬开阔的开拓气象消失,开始转向了关注社会民生的现实。杜甫的现实主义刚好暗合了时代潮流,迎合了诗人口味。

杜甫遇见了元稹,有他的际遇,当然也有他的实力。如果他的诗并不好,或者并没有那么好,只怕就是皇帝吹捧,也不过是过眼云烟的烟花之火罢了。

人生际遇难料,也许,我们都在等一个人。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