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指导个性化教学论文范文

文章 2019-07-13 21:25:12 1个回答   ()人看过

一、充分的个体预习

叶老说:“在指导以前,先得令学生预习。”强调“预习原很同行,但是要收到实效,方法必须切实,考查必须认真。”进行个性化教学探索以来,我个人总是弄不清楚预习到底要预习到什么程度,预习过于充分怕给学生增加学习负担,也怕导致课堂上没有什么继续研究的空间了,不预习又总觉得课堂学习不能深入,浮于表面。预习的度拿捏不好,预习的内容就不知该如何限定,而对于预习后的考查更是彻底被忽略了。叶老在《精读指导举隅》前言中说:“讨论要进行得有意义,第一要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准备得充分,如果准备得不充分,往往会与虚应故事的集会一样,或是等了好久没有一个人开口,或是有人开口了却只说一些不关痛痒的话,教师在无可奈何的情形之下,只得不再要学生发表什么,就此一个人滔滔汩汩地讲下去。”由此看来,在个性化教学中,预习还是要在学生能力范围内做到越充分越好,这样课堂的起点也随之升高,学习才更加有效。而且预习是自学能力的形成过程,通过自己细心咬嚼过来的,才是终身受用的。那么预习需要做些什么呢?叶老提出了三个方面。

1.通读全文,甚至可以去掉标点,让学生自己去琢磨在那里停顿,在哪里划分段落。

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能够讲文章读通读顺,那么是真正对文章的字面意思做到了理解。而且在课堂检测的时候,也利于老师检测出孩子的预习水平和学习起点。

2.认识生字生语。

对于生字生词的预习,所有的小学生都在进行,但是小学教材每一课的生字量都在10个以上,孩子们逐个查阅字典,标注拼音、意思、词语会浪费很多的时间,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负担。叶老认为,学生应该有专门的适合学习使用的字典以方便学生的预习,大概就相当于我们现在所使用的一本通或教材全解,为了避免有的同学胡乱抄录应付了事,浪费了学习的时间且一无所获。叶老在《精读指导举隅》中指出“不妨由教师先行尽量提示,指明这一些字语是必须弄清楚的。这样,学生做预习工作才不至于是徒劳,写下来的笔记也不至于是循例的具文。”考查预习情况时,可以看笔记,也可以看学生课堂上的口头表达。3.解答教师所提示的问题。每一篇文章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学习,要培养学生从文章线索、时代背景、文字的匠心、客观的优点和疵病等方面自主学习,但是“学生应该知道而未必能自行解答的,却不妨预先提出,让他们去动一动天君,查一查可能查到的参考书。”学生的解答或深或浅、或对或错,但在自己独立思考后,再来听老师的指导,理解的成都才会比较深刻。以上是关于预习的目的和内容,但并不是直接这样去让学生预习就可以了的,《精读指导举隅》中强调:“参考要有路径,思索要有方法,这不单是知识方面的问题,而且是习惯方面的问题。习惯的养成在教师的训练与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参考、训练学生思索,最好给他们一种具体的提示。”例如读《泷冈阡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读《先妣事略》。我们再日常教学的预习中,也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这样参考阅读。

二、实效、简捷的课堂教学

叶老认为学习汉语和学习英语一样,都是语言类学科,不应该只是心与眼的学习,心、眼之外,还要加用口与耳才好。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吟诵是不可以忽视的。个性化学习的探索初期,我们对吟诵稍有忽视,更多的关注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发表和交流个性化的观点。而个性化的吟诵,更应该被重视起来。关于教师的提问,叶老是非常谨慎的,他说:“不足以看出学生学习成绩的考问方法最好不要用。”既然要提问,就要问得有意义。对于教师的指导,叶老认为“有错误给予纠正、有疏漏给予补充,有疑难给予阐明,虽说全班学生都有份,但最后的责任还在教师方面。”而教师的点拨应尽量简短,滔滔不绝的三五十分钟,往往不如三五句更使学生印入得深切,“写在他们心上,而且要教它永不磨灭”。

三、时常温故。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时常温习和梳理学过的知识,寻求新生的了解与体会,有时甚至比继续学习的收获更大。叶老在书的例言中说:“事实上,能做到前言里所说各项的还不太多,但希望大家继续努力,达到哪些标准。那些标准绝不只是理想的。”那些标准绝不只是理想的,因为叶老已经用自己的实践证明了这一点。但是在长期的应试教育的背景下,“那些标准”却变成了遥不可及的。个性化教学的呈现和探索,再次用实践告诉我们:那些标准绝不只是理想的,我们的研究方向绝不只是理想的。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