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的楚城古诗原文鉴赏

文章 2019-07-13 20:40:33 1个回答   ()人看过

楚城

作者:陆游

江上荒城猿鸟悲,

隔江便是屈原祠。

一千五百年间事,

只有滩声似旧时。

拼音:

jiāng shàng huāng chéng yuán niǎo bēi ,

gé jiāng biàn shì qū yuán cí 。

yī qiān wǔ bǎi nián jiān shì ,

zhī yǒu tān shēng sì jiù shí 。

赏析:

“江上荒城猿鸟悲”,先点明“城”在“江上”,并用“荒”和“悲”定了全诗的基调。“楚城”即“楚王城”’“楚始封于此”,是楚国的发样地。楚国强盛之时,它必不荒凉;如今竞成“荒城”,就不能不使人“悲”!接下去,作者就用了一个“悲”字,但妙在不说人“悲”,而说“猿鸟悲”,用了拟人法和侧面烘托法。“猿鸟”何尝懂得人世的盛衰?说“猿鸟”尚且为“楚城”之“荒”而感到悲哀,则凭吊者之悲哀更可想见。“江上”二字,在本句中点明“楚城”的位置,在全诗中则为第二句的“隔江”和第四句的“滩声”提供根据,确切不可移易。

在第二句,诗人并没有直接回答“楚城”为什么“荒”,却用“隔江便是屈原祠”一句进一步确定“楚城”的地理位置,但不仅如此。

屈原辅佐楚怀王,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却遭谗去职。怀王违反屈原联齐抗秦的主张,使楚陷于孤立,为秦惠王所败。此后,怀王又不听屈原的劝告,应秦昭王之约入秦,披扣留,死在秦国。楚顷襄王继立,信赖权奸,放逐屈原,继续执行亲秦政策,国事日益混乱,秦兵侵凌不已。屈原目睹祖国迫近危亡,悲愤忧郁,自投汨罗江而死。至秦始皇二十四年(前223),楚国终为秦国所灭。

明乎此,就不难理解:因为楚国的命运与屈原的遭遇密不可分,诗人一见“楚城”的荒芜,就想到了屈原的遭遇。

“江上荒城,——猿鸟悲!”从语气看,这是慨叹;就文势说,这是顿笔。楚城如此荒凉,连猿鸟都为之悲伤,而楚城的隔江,便是屈原的祠庙啊!这无限感慨中又蕴蓄了多少说不出、说不尽处。

两句诗,欲吐又吞,低回咏叹,吊古伤今,余意无穷。

三四两句,仍然是再伸前说。一三两句,只用“便是”结合“江上荒城”与“屈原祠”,接下去似应伸说那二者之间的关系。然而这样写,其意便浅,所以诗人别出心裁,照应着第一句的“江上”与第二句的“隔江”去写“滩声”。

个人资料: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