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公开课的原生态》原文

文章 2019-07-13 20:34:57 1个回答   ()人看过

二00六年六月,我带领学校的十余位教学骨干,前往邻市观摩学习一节市级阅读教学 示范课,授课内容是传统课文《将相和》。课上,教者紧扣新课标的核心理念,积极创设情境,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语言精练,学生情绪高涨,发言异常积极而精彩,尤其对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顾全大局,廉颇知错就改这一文本中心的领悟是格外到位。机智的教师总能及时抓住学生的回答鼓励并追问:真会读书!你怎么会想到这个方面?你怎么会想到这个词语 面对老师的追问,学生总能表现出一副从容的神情,将自己独特的思考过程清晰明了地表述出来,哪个老师不喜欢这样的学生?再说,这样的教学又充分地凸现了平等对话的教学理念,所以教者便抱以会心的微笑和到位的赞赏。面对这样的课堂,听课者无不发自肺腑地赞叹。 接下来,这位教师叫到了一位语文学习基础较薄弱的学生(该生坐在最后一排,回答问题的声音比较小,语言不够流畅,故我做出这样的猜测) ,这位学生虽然表达有些打结,但意思表达还是比较清楚的,教师立刻面露喜色,微笑着问道:你的进步真大!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思考这个问题的吗?这位学生不假思索地说:第一个问题的答案,你昨天告诉我了。可是,这个问题你昨天没有跟我讲呀!你还学生说罢,立刻用于捂上了嘴,知道自己说漏了嘴。再看看这位教师的脸色刷就红了。我完全可以想象当时的她是如何尴尬,毕竟后面还坐着100多位同行。

回学校的路上,随行的一位年轻的教师对我说,如果那位执教者在课前对那个让自己尴 尬的学生再多渗透、多训练一些,这节课一定还是非常成功,非常精彩的!我一时语塞, 竟不知道如何去接她的话说下去。

公开课,一种重要的教学研究形式,通过富有示范性的课堂教学,向众多的教师展示先 进的教学理念、优良的教学策略、明显的教学效果,从而积极影响并引领更多教师的教学行 为。的确,通过这样的研究形式,不断地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有力地提高了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公开课也越来越为众多教师所向往,所学习。

无论说什么话、做什么事,首先要保证其真实性。公开课,对广大一线的教师具有强大 的示范、引领作用,保证其真实性是最起码的底线要求了。一旦失真了,首先受害的是上课 的学生,其次受害的是听课的教师,他们又会因为辐射感染作用,不知不觉地去熏陶更多 的学生,如此循环下去,后果怎能想象?

叶澜教授认为,一节好课应该是有意义的课、有效率的课、有生成的课、常态下的课、有待完善的课。归结起来就是扎实、充实、丰实、平实和真实。

公开课应该根植于日常教学的土壤,本着学习、研究、探索的科学态度,在不断的教学与反思中研究教学。它不是事先预设的舞台表演剧,而是常态下随时变化的教学情景对教学双方智慧与能力的挑战。

这使我不由得想到了一个时新的词儿一一原生态。真正常态的课堂,包括常态的教师、 常态的学生、常态的教学进程,应该是有败笔的,允许有缺憾的。反过来讲,正因为有 了败笔、缺憾,才显现出其真实性,才是常态的,才是原生态的,才能对学生素养的形成起到积极作用。而这些败笔 缺憾不也同样具有研究价值吗?千万不要苛求将公开课与成功课画上等号,公开课应该来源于家常课,又回到家常课。

我们永远不能忘了:教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的效益;而教学的效益,要落实 在学生的发展上。

公开课,姓真,名常态。我呼吁:为了教研的严肃性,为了学生的切实发展,让我们共同追求公开课的原生态吧!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