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专题教学研究论文

文章 2019-07-13 19:46:00 1个回答   ()人看过

一、专题教学的概念

1、名称溯源

目前可搜索到的关于语文专题教学的第一篇文章是1986年发表于《中国语文》上的《专题突破逐步开拓高中语文教学结构改革初探》。当时虽没有“专题教学”的概念,但文章围绕“专题”展开教学设计,与当下专题教学的内涵存在高度的一致性。文章对于这种教学法仅有实施策略的描述而未赋之以专门的名称,已没有严格的定义。缺乏定称的现象一直持续到2010年前后。在这期间,不同学者曾使用过“专题式语文教学法”“语文专题课”“高中语文专题研究性学习”等不同名称。直至2011年全国高中语文模块课程专题教学研讨会召开,会议名称从首届的“模块教学”改为“模块课程专题教学”。其后,“专题教学”这一名称获得广泛使用,基本成为定称。

2、定义比较

对于专题教学的概念界定问题,不同学者选择的切入角度和表述手段不同,但体现出的基本认识大致相同。基本达成共识的方面包括:第一、专题教学涉及“对现有的课程资源以及潜在的课程资源的选择、调整以及相应拓展”,其中所选的“专题”即教学材料的聚合点。第二、专题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的知识掌握与能力发展作为专题选择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活动的开展以学生的主动建构为主线,教师以指导者和帮助者的身份出现。第三、专题教学是对教材和课程设计传统样态的突破,教师不再“就课教课”,“听讲”不再是学生的主要课堂活动。

二、高中语文专题教学的价值

1、高中语文专题教学的“课改”实验价值

在全国首届“高中语文模块教学”研讨会上,李水平将其专题教学与模块教学联系了起来,称其“很好地回答了某些理论问题”。刘宇新对二者关系进行了更为明确地表述,他说“‘模块’打破了以知识为中心的学科章节体系,以一个统一的核心去统筹丰富的教学内容,将属于不同层级、不同序列的内容整合起来,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独立性、开放性、灵活性和可替换性。怎样使这种‘模块’化课程设计在实际教学中得到具体落实呢?应当说‘专题教学’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2、专题教学的理论基础

在国内,专题教学是由普通一线教师针对传统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发起的一次语文教育改革实验,这种改革是以教师个人素养为基础,以对以往教学经验的总结为依托的自发行为。在这样的背景下,学者对专题教学所做的理论方面的阐发更像是为它寻找的理论依据,即从理论层面论证这一试验性行为的合理性。因此,现有文献中的理论背景研究实际上可归为对专题教学价值的探讨。目前对专题教学的理论阐释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系统论与整体教育理论。“系统论是关乎一切系统的模式、原理及其规律的学科;整体主义教学观告诉我们,在分析语文教学效率的时候,不能孤立地从某一个方面去看问题,而应该是透过语文教学的宏观方面来看问题”。可以看出,两个理论实际上是为专题教学整合课内外教学资源提供了依据和支持。(2)模块教学。张秋玲首先提出专题教学的实质是模块教学,她说“模块教学的实施是聚合和辐射的双向过程。聚合的是学生思考时所需要研读的学习材料;辐射的是学生在阅读这些富有冲击力的文章后,形成的多元路径、多维发展、丰富多样的研究问题。”观点一经提出便受到广泛关注。毕姗在其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发现学习与随机介入是专题教学的重要特点”。(3)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与项目研究模式的教学。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的核心特征是以问题为驱动力,项目研究模式的教学则以任务为驱动力。这两个教学模式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选择,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沈峰等学者认为,“中学语文专题教学的提出源于‘专题教学’思潮的出现”。教学中许多老师要求学生围绕一个问题撰写论述性文章。这种专题教学的开展方式不一定是对上述两种教学模式的直接借鉴和自觉实践,更多的可能是价值取向上的相似,体现出对教育方法与本质的实验与探讨。

三、高中语文专题教学的整合样态

围绕某一中心,整合课内外文章是专题教学的重要特征。不同时期、不同学者的文章整合样态是不同的;同一学者也可能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和内容选择不同的整合策略。王君所开展的专题教学,若按对象来分,可分为单元内部、单元之间的整合、各册教材之间、课内与课外的整合四类;若按照开展时间来分,可分为小型(一节课)、中型(几节课)、大型(用时较长)三种。按整合对象进行分类是指根据目前高中专题教学以读写结合为主要形式的特点,从阅读文章的总体来源入手对专题教学进行分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1、基于教材的专题教学

早期语文专题教学以教材为依托,注重对于教材的创新性使用,实质上是一种教材整合方法。学者们看到了选文之间的联系,放弃了传统单篇式教学的模式,尝试对课文进行重组,使其更具整体性与系统性。这一类专题教学虽然也可能涉及课外内容,但它是作为课内文章的拓展出现的,目的在于帮助理解课内文章。这类专题教学是传统教学方式的部分改造与补充,因而并未常态化,如邓传辉在文章中明确规定专题教学的开展频率为“每月两次”。

2、选修课程专题教学

2003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个部分,选修课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有选择的学习”,因此只规定五个系列而不规定具体教学内容。因此选修课怎么教,教什么的问题开始成为热点话题。2007年《语文建设》刊登《高中选修课教学初探——从“走近”到“走进”系列专题教学》一文,介绍戴琼将阅读、鉴赏与写作结合为一体,形成了“阅读、鉴赏、写作”选修系列专题的教学模式,并“欢迎读者来稿讨论”。此后,不少有改革意识的教师均提出以专题教学的模式开展选修教学的设想。选修课程专题教学的探讨是针对“新课标”和新版教材的特点展开的,目的是解决实际教学中的教学内容选择与教学设计问题。学者们提出的理论设想与实践过程均体现出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整合教学资源、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等特点。

3、吴泓式专题教学

不同教师对专题教学的理解不尽相同,且受制于客观情况,每位教师所开展的专题教学的形式都是各具特色的。这里单独将深圳市新安中学吴泓老师所采用的专题教学归为一类,并以其姓名命名出于以下两点考虑——第一、吴泓编有《精神和言语共生:高中语文“专题研究性学习”》《成长足迹:我们也会思考啦》等书籍,观点较为清晰、系统;第二、吴泓在国内专题教学实验中具有重要地位,已出现有多篇以吴泓的专题教学为研究对象的学位论文或期刊论文。吴泓专题式教学是指以深圳新安中学特级教师吴泓为代表的语文教师,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指导学生特定语文教学内容为核心,自主学习展开专题式阅读,写作、和综合性学习的语文教学活动,活动以“吴泓工作室”为教研究基地,并借助“家园”网站开展教学活动。在专题及文章选择上,他们多以人物、书、文体、时代等为专题。刘川江将其分为教材相关专题、考试相关专题、开阔视野专题三类。专题教学中所选的文章中随有与教材选文的重合的部分,但这种重合背后是对文章价值的肯定而非单纯遵循其在教材中的地位的结果。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出这类专题教学与“基于教材的专题教学”的区别。四、结语以专题的形式组织材料,整合教材的是语文教育工作者们一贯的尝试与追求,但专题教学作为一种有相对明确的内涵和外延的教学策略,受到研究者和一线教师的广泛关注始于人们对高中语文模块教学方式的探究,并由2011年开始的对深圳市教师吴泓教学特色的介绍而受到更加广泛而热烈的关注。目前国内这一领域的研究基本停留于对个别教师现有教学样态的描述和特点总结上,未见能从学理层面对其进行系统阐述和理论构建的文章,这与专题教学开展时间短,基本形态和特点还未能充分暴露有关。但随着国际上对基于问题的教学等先进教学理念的普遍关注以及国内参与专题教学实验的教师规模的扩大,相关的学术讨论将朝着纵深化的方向发展。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