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地方资源拓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论文

文章 2019-07-13 19:45:36 1个回答   ()人看过

摘要:积极开发和利用地方资源,通过组织学生适当参与实践活动,利用地方的网络、名胜古迹、古今名人、民俗风情等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让学生在了解家乡的社会习俗、生活方式、历史传统的活动中,成为继承和弘扬本地区仇良传统的新一代。

关键词:地方资源;语文综合性学习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语文教学仅仅依靠教科书进行课堂教学已难以适应当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学习语文,深入拓展语文的外延。所以开发和利用地方课程资源,拓宽语文学习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是当前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一环。《课标》里说“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就要求我们要积极开发和利用地方资源,通过组织学生适当参与实践活动,让他们在了解家乡的社会习俗、生活方式、历史传统的活动中,增强适应环境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成为继承和弘扬本地区优良传统的新一代。

我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沿海,东临乐清湾,北依括苍山。这里气候温和、水土肥沃,自然资源丰富,、素有“旅游胜地”、“鱼米之乡”之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远在四千年前,东瓯先民即在此繁衍生息。乐清历史上曾有过王十朋、翁卷、李孝光、赵士桢、章纶、高友玑等名人。这些都折射出了乐清市悠久而璀璨的历史文化。

上述所有的一切都是学生开展探究和实践活动的好内容,我们教师可以通过内容体系设计以专题综合的形式组织活动,将地方资源转化为形成专题内容的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将传统的课堂传授方式转变到与学生同步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近几年来我依照本地区的资源陆续开展了“寻访王十朋”、“关注环境污染”、“探究民俗风情”、“走进雁荡山”、“家乡的古桥”等语文综合性活动,取得了理想效果。下面谈谈我是如何利用地方资源,拓展语文教学空间的。

一、利用地方网络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大特点是:学习内容的综合。其内容涵盖了整个生活世界的各个方面,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天文、地理、军事、经济、科技,古今中外无所不有。而我们的学生,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是狭窄的。他们仅凭有限的教科书、辅助资料,仅凭有限的成长经历、社会阅历,很难获得对事物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因此,我们很多教师只好将自己收集的资料给学生作些课堂教学补充,但往往也是杯水车薪。其实,要解决这一问题并不困难。垒球化的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共享资源的平台,我市就目前来看本地区上规模的网站日益剧增,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为学生提供了众多的素材。再有,随着远教工程的逐步实施,我们的中学都应该具备网络学习的条件。就以我校为例三十个班级都有多媒体,教师办公室、教研组办公室都有宽带网络,网络完垒可成为我们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广阔天地。

我在设计《探寻端午节风俗》综合性活动时,要求学生以家乡端午节为例,展示你组探寻的收获,如有关端午节的习俗、端午节的故事等。活动时,就在课前作了充分的准备,首先制作一张资源整理表格,表格将学习主题的内容和要求分为多个板块。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采用分工合作的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资料查阅。这样学生有自己明确的目标、任务,操作时就有了针对性,从而使整个学习过程井然有序。其次搜集相关网址《乐清上班族》、《乐清论坛》、《虹桥》等,制作成一个方便学生查闷的资源链接网页,学生在自己的计算机上输入这一资源链接网页的网址即可进入资源链接网页的界面。他们只需点击上面分类排列的相关网址,就可进入相应的网页进行浏览,提取信息。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整理的资料精彩纷呈“家家门窗插艾叶、菖蒲以示辟邪。赛龙舟,吃粽子,乡亲们一般都会吃新麦发粑,小儿胸挂五彩线袋装的红蛋。屈原投江、白蛇娘娘喝雄黄酒显原形。”通过家乡风俗习惯的介绍,激发了学生的爱乡情怀和文化寻根的兴趣,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

二、利用地方名胜古迹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乐清山、海、城这独特的地理构成,足以引发许多城市的嫉妒了,这山山水水间到处凸显着属于自己的那份骄傲:奇秀雁荡一跻身世界名山;“金色海湾”一一乐清湾。乐清有海,有平原,由此造就了一种由海洋文化和农业文化并重的复合文化,演绎着著名的瓯越文明。所以通过让学生对地方名胜古迹的综合性学习,对于了解、宣传本土的名胜古迹,弘扬地方文化意义深远。于是在学习《走进自然》这一单元时,时值秋日,我便带领学生到五A级垒国旅游风景区雁荡山开展综合性学习。

(一)括动目标。(1)接触大自然,感受雁荡山,开阔视野,拓展知识;(2)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3)培养和树立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二)活动的程序。

1、亲近大自然

组织形式:(1)采访老村民;(2)拜访风景区管理局、导游;(3)向游人采访;(4)收集风景区资料(图片、故事、诗联、植物标本);(5)写出报告(概括、自然条件、风景资源、人文景观)。

2、成果展示与交流

组织形式:(1)风景图片展;(2)植物标本展,(3)雁荡山故事会;(4)我来当导游介绍会。

(三)探索研究。根据景区、学生,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诸方面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利用地方资源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与人文情怀,激励学生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

如虹桥是千年江南古镇,水网布局交错连通,周围乡村里的古桥建筑各具特色,然而随着城市化新农村建设的加快,各种古桥面临着消失的危机。学习了《中国石拱桥》后,为了更关注、了解、探讨家乡古桥的奥秘,组织学生就近考察了虹桥四大古桥(天成乡明代古桥“万桥”,石帆镇南宋的“慈济桥”,淡溪镇清代“孝义桥”,虹桥镇明代“寿宁堡石桥”)采用搜集资料、实地考察、拍摄留影相互交流作品,谈谈自己的参观后感等方法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让学生能具体、形象、切身地体会到我市桥梁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的鲜明特点。

三、利用地方名人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乐清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乐清历史上曾有过王十朋、翁卷、李孝光、赵士桢、章纶、高友玑等名人。王十朋为南宋开科状元,翁卷为南宋“永嘉四灵”诗派的杰出代表,李孝光为元朝一代文豪,赵士桢为明代杰出兵器专家。学习本地历史名人们的事迹,学习他们的高尚情操,对于激励学生积极上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南宋开科状元、政治家、教育家、爱国诗人、一代名臣王十朋是乐清的骄傲,其故里四都梅溪离我校较近,便于探寻状元一生风韵雅事,于是开展了“寻访王十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

活动程序:(1)借书、上网查阅、听讲座、收集民间故事传说了解王十朋;(2)实地考察王十朋纪念馆、王十朋墓、王十朋文化碑林、孝感井、状元樟、洗砚池、王公洛书阵等人文景观;(3)活动后写研究体会,心得,制作课件,撰写讲演稿等。

通过活动,加深了学生对王十朋家世、生平、人格、求学过程的了解,对学习和宣传王十朋意义重大。

除了组织上述方面的活动外还可以借助地方文献、民间工艺开展活动,还可利用家谱展开地方姓氏的研究活动等。

总之,利用地方资源拓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让学生倍感亲切,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在学科教学中更好地落实了传统文化教育。只要语文教师精心构思、策划,有步骤、有层次地组织实施,学校积极创造条件,并取得社会各方面的支持,语文地方性社会实践活动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益,语文课自然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