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师资建设研究论文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师资建设的意义
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国外相比,起步较晚,心理健康师资建设较为薄弱,大多数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且人数不足,无法满足高校发展的需要。自2008年起,90后大学生开始成为大学校园的主体,90后的大学生群体具有自身的特点,个性张扬、乐于表现、思想活跃、追求时尚,同时也具有学习、就业压力、自我调适能力不强等因素造成心理负担过大,这些心理问题若不能及时解决,将对大学生成长产生重要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师资建设。
1.有利于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与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有着很大的关系。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是“以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为出发点,以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为基础,采取恰当的问题解决策略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师对学生心理特征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能力,传授心理调适方法的能力,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能力等诸多方面。目前从学生生源来看,大多数高职院校面临着生源危机,因此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自信心不强、存在自卑的心理倾向”,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缺少生活的历练。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来看,目前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部分学校教师“半路改行”者甚多(不是学的心理学或者教育学等专业),专职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的配备不够。因此,加强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建设,不仅可以为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提供新鲜“血液”,也为有效地促进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提升提供了契机。
2.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首先,学生健康人格发展。健康人格是“指个体人格良性发展的要素完备状态”。大学阶段是人生的发展阶段,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阶段,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加强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建设,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可以有效地补充师资不足的问题。二是通过各种培训,可以提高现有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三是在立足于前两点的基础之上形成的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可以为大学生各种心理问题的解决提供正确的导向。学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把外者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加以内化,形成指导自己行为方式的思想理论,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其次,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高校对大学生的综合培养,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如有的学校不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老师配备和经费投入,也有的学校在心理素质教育上采取的方式、方法脱离了学生的实际,不具有可操作性,导致学生普遍反感。因此,加强师资建设显得非常必要,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师资建设的现状
毋庸置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心理科学事业取得了重要成就,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得到重视,不仅开始开设相关课程,而且开始设置相关的专职教育人员,队伍不断壮大,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师资力量建设滞后
师资力量建设落后与两个因素有主要关系,一是领导的重视程度。一些高校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在学生专业知识学习与心理教育上达不到平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相对薄弱,其专职教师的配备比例直接反应出学校领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根据笔者在长沙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田野调查的资料显示,有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门机构是近几年来成立起来的,有的学校则是人数配置不够,每一个系都缺少心理健康专员老师,以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全院人数13000多人,设有一个院级心理咨询中心,配备两名专职心理疏导人员,从全院学生总人数来看,专业心理疏导人员人数配置还是相对较少。二是与学生的重视程度有关。许多的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持可有可无的态度。学生的态度也直接影响了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另外,师资建设滞后不仅体现在人员数量不够,而且还体现在缺少正规专业教师,多数教师与合格的心理咨询师之间存在差距。现有的心理健康教师激励机制偏少,忽视了人文关怀等非物质激励,心理健康教师工作压力大,任务重,在科研方面投入的精力就少,因而影响职称评定,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
2.教师存在职业倦怠
众所周知,大学心理健康教师由于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大多数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无法从工作中获得价值认同,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进入新时期,新阶段后,90后学生逐渐成为大学校园的主要群体,90后群体与80后相比,又存在自身显著的特点,而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差,各方面的自制力缺乏,使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复杂程度增加,因此对大学心理健康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就是大学心理健康教师自身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岗位胜任力有欠缺,缺乏对教学工作的钻研与投入,往往难以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从学校方面来分析,目前高职院校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选拔与培训等专业化成长的措施缺乏完整的体系,或者是体系发展不完善,“目前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的公费学习、培训、交流、督导较少,职业发展前景和晋升机会均不容乐观。”多数心理健康教师存在自身的工作得不到大家的认可等心理,一方面是来自现实的压力,教育的对象不断发生变化,工作要求不断提高,而学校对这方面的支持又显得滞后,二者之间产生了矛盾,激发了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业倦怠。
3.教育理念缺乏创新
根据田野调查显示,在调查的15所高职院校中,大多数高校的心理健康教师教育理念缺乏创新,在校园中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一是开展心理健康的知识讲座;二是开展一些与心理健康有关的活动;三是辅导员一般兼任心理健康教师,要给大学生上心理健康与卫生知识课程。对这些活动进行综合归纳,我们可以发现,目前高职院校大多数的心理健康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在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在教育内容上,为了说明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往往采用现实中发生的心理极度扭曲或者以严重心理障碍的大学生案例为例(如复旦投毒案),这种模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往往产生负面影响,容易造成学生在对身边的同学产生过度警觉,影响和谐同学关系的构建。教学方式上,以传统讲授式为主,学生提不起兴趣,师生之间缺乏平等真诚的交流与分享,如果能够充分的发挥学生主动性,课堂效果应当更好。因此,目前由于教育理念缺乏创新,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学生因不愿意被动接受,而产生抵触的情绪时有发生。在这种教学氛围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极容易产生消极应对的想法,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职业倦怠的产生。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师资建设路径探讨
总上所述,影响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建设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两方面。一是外在方面的原因,包括学校领导的重视,对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投入等;二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自身的原因。因此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师资建设,可以从以下两个路径入手:
1.外部建设路径
首先,高校管理层需要理念创新。理念创新是一个摈弃旧有思维模式的过程,转而形成新的思维模式和新的思想观点,以此来指导和推动实践的发展。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师资建设需要高校管理层的理念创新,具体体现:一是高校管理层要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重在预防,不是学生出现了心理问题才对其进行补救。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的出台,各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始重视起来,有的学校把这门课程作为学生的选修课,实效性不强,高校必须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为每一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要加大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师资建设的投入。二是形成全员教育理念,“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全校员工的共同参与,即全员参与。”基于此理念的基础上,高校有必要对全体员工进行心理健康知识以及相关技能的培训,发挥每个教师都能承担起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积极转变旧有的师生观,能平等地与学生对话,学会倾听学生,积极向学生传播正能量,使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由过去的矫治性教育模式向预防性教育模式转变。其次,高校管理层需要实践创新。任何理论最终都要回归到实践中。因此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提升,归跟到底还在于实践创新。一是要改变心理教育课程的课程地位,提升心理健康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再挂在其他部门之下,应当成立专属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机构,建立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教研室。据田野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虽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但是大都是辅导员兼上,且理论性较强,缺乏可操作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研室的建立,可以有效地缓解这一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加大对该课程的研究与投入。二是对于心理健康教师不能放任自流,而应加强对专业教师的培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对教师的专业技术和专业知识都有较高的要求,还必须具备心理诊断、咨询、个别指导和课堂教学以及语言沟通方面的技能。因此,高校应不断的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基地的建设,加大对教师的培训。三是加大对心理健康教师的奖励机制建设,要通过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等手段,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去掉职业倦怠。
2.自我建设路径
教师的自我建设,也是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师资建设的重要方面。学校的努力归根到底只是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还应当做好几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加强自我修养提升。“修养”就是指一个人在知识、道德、态度、人格(包括气质、性格)等诸方面养成的一定素质。加强自我修养的提升,一是要提升人格魅力。良好的人格魅力“包括教师良好的仪表修养,规范、准确、生动、幽默的语言修养,阳光健康的心态。”教师的良好形象,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感到亲切,教师的积极向上的心态更可以感染和引导学生,使学生乐于接受你所传授的知识。二是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知识的渊博程度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效果。因此,教师应注意阅读与本专业相关的书籍,掌握本领域前沿的知识点,要加强业务钻研,掌握必要的心理评估和心理咨询技能,能够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缓解学习压力。三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保持高尚的情操和坚定的信念,拥护党的领导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追求高尚人格,不断完善自身。四是要学会反思。教师工作不是把知识简单地复制给学生,而是要把知识传递给学生,学生能够主动接受和吸纳,教师需要对自己在教育活动中的行为、决策以及教学结果所进行的分析,教师要通过不断思考,在复杂的教学实践中探索教育的本质规律,发现和找到教育的真谛。其次,积极促成课堂改革。现有的课堂教学,教师多采用讲授法,注重对知识的讲授,学生较为被动的接受,大多数学生觉得课程枯燥,具有明显的抵触心理,与现实问题严重脱节的理论灌输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必须积极促成课程改革。一是大学心理健康教师应根据学生心理健康实际,明晰课程目的。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通过接触这门课程,能够正确地看待自己的心理问题,并可以学会疏导不良情绪,遇到问题时能敢于求助。二是要结合实际,确定教学内容,改变现阶段大学生心理教育课程理论性教强的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当重点关注问题:恋爱问题、情绪管理、珍爱人生、就业问题等等。三是改革教学方法与模式,注重体验教学,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具体来说,“可以采取包括课堂讲授、互动活动、案例分析、心理测试、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团体训练、素质拓展和心理主题班会等方式。”四是课程考核方式应创新。要从目前的考察学生单纯的知识掌握程度向更加注重考察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变,要注重学生的自我调适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是这门课程的最终的目的。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