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加几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动口说、动脑想等学习活动,理解计算9加几的方法,通过比较,让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凑十法”,一年级上学期“9加几”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2、口算9加几,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通过不同算法的交流、体会和比较,提出可以用“凑十法”计算,掌握“凑十法”的思维过程,能进行正确的计算。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思考,归纳“9加几”的计算规律。
教学方法:
发现法、问题教学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小棒2捆(10根一捆)、做题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练习
1、口答.
2可以分成几和几,3可以分成几和几,4可以分成几和几,5可以分成几和几.
2、 口算
9+1=() 9+1+2=( ) 9+1+5=( ) 9+1+3=( )
二、出示目标。
三、探究新知。
小红去超市买东西,买生活用品花了9元钱,买其他的物品花了3元钱,一共花了几元钱?
9+3=( )
用摆小棍的方法计算得数。
因为9+1=10,所以算9+3可以先把3分成1和2,9+1=10再加2得12。利用凑十法。
归纳“9加几”的凑十法方法:
把9凑成10需要1,就把另一个数分成1和几,10加几就得十几。
四、巩固练习。
课本上第98页做一做第一题,先说做法,再动手圈圈,计算出来。练习十七的第1题、第3题、6题(找朋友)
五、口算。
观察: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有什么特点或规律?
1、 第一个加数都是9
计算,引出课题“9加几”
2、得数个位上的数字比第二个加数少1,教学反思《一年级上学期“9加几”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追问这个1到哪去了?(想到1+9凑成10)
六、练习。
出示卡片 9+()=16 9+( )=12 9+()=14 9+8=( )
综合能力:姐姐过生日时,一口气吹灭了9根蜡烛,还有4根没熄,你知道姐姐是几岁的生日吗? 9+4=13
七、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今天,我们动手、动脑、动口研究了“9加几”,学会了“凑十法”,找到了其中的规律。现在都能很快进行口算了。瞧,我们学习的“凑十法”多有用啊!聪明的孩子,你能不能试着用“凑十法”解决“8加几、7加几”呢?请小朋友们课后一起研究一下吧!
八、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9 + 3 = 12
提示:用凑十法计算简便
“9加几”教学反思: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10加几的口算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它又是以后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设计的情境有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本节课教材共安排了两道例题,例1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是去超市买东西,提出要花的钱数,引出不同的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例2展示的是“凑十法”的计算过程和方法。本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会计算9加几,知道“凑十法”计算9加几比较简便,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我们调整了教材的呈现顺序,力争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创设情境,感悟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
教师出示小黑板例题,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的方法,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得数。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以使用的方法也可能是多样的。同组内进行交流,再让学生在班内交流自己的算法和想法。教师通过9+3重点说明“凑十法”的计算过程,使学生明确“凑十”的思维过程,然后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体现“算法的多样化”。
“凑十法”是一种简捷的计算方法,本节课的教学并不要求学生必须用“凑十法”进行计算,但是学生应该会“凑十”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凑十”的计算方法。做一做时再通过圈一圈、看图计算和算一算,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凑十”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做数学。
二、口算,引出课题《9加几》
本节课我们将例1、例2融为一体,从儿童生活情境中抽象出用数字表示的算式,并引导学生摆一摆、算一算,使知识的过程呈现得很自然。这样处理,完成了教学的必要环节,但又不拘于教材,而是对教材进行了再加工、再创造。
总之,在整堂课中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改造自己。我会继续努力、进步!
[9加几教学教案]相关文章: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