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主体性意识在语文教学中的培养论文
摘要:高中语文的教学改革,坚持以人为本,将人的个性进行弘扬。所以,在进行高中语文的教学中,将培养学生主体性意识进行加强,是新课改内在的要求。在教学中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进行增强,是培养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关键,在教学中将学生的主观能力性进行充分地发挥,同时,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但是,在我国当前高中语文的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对于高中语文学生的主体性意识的培养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学生;主体性意识;高中语文教学;创造能力;培养
进行个性化的教育,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行有效地发挥,是现代化教育理念所倡导的。在高中的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进行了明确,所以,我国的高中语文教学,应该回归到培养学生主体性意识上。进行个性化教育,将学生的个性发展得以有效地促进,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够充分地发挥出来,是新时代的教育理念所推崇的。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是高中语文新课标所倡导的。因此,高中的语文教学活动,应该围绕对学生的主体性意识的培养来进行展开。
一、进行探究性学习
在进行高中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对教师的教学,一部分学生可能会认为缺少创新,只是将课文的内容照本宣科地进行讲解,但是,探究性教学可以将课堂的乐趣进行增加,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进行提升,从而使学生的主体性的意识得到有效地培养。由于没有学生的参与,培养主体性的意识也只能是空谈。在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中,学生可以将课题自己来选定,然后,学生再以小组的形式,将本小组课题内容的讨论进行展示,使学生在进行探究性课题研究的参与时,将自己的观点充分地表达出来,学生自己在进行课题选择时,也能有可以说的话。例如,学习《再别康桥》时,教师将课文讲解完以后,可以组织学生开始探究性的学习,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将另一首徐志摩的诗歌选择来进行赏析,让学生思考本组为什么要选择这首诗歌,将这首诗歌最打动人的地方进行探究。在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时,教师应该注意,不要硬性地将一些思考的方法灌输给学生,不可以像上课一样,对学生进行强制性地要求回答一些要点,而是对学生思想的表达进行重视。
二、留足思考的时间
如果想要在语文的课堂上,对学生的主体性意识进行有效地培养,就需要在课堂上将充足的思考时间给学生留出来,尤其是那些多数学生都感到比较难理解的课文。例如,学习《祝福》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进行预习时,就思考文章的中心思想,将很难理解的句子划出来。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对学生预习中理解不了的要点进行了解,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然后,将文章的中心思想,让学生进行概括,在进行概括的同时,做一下对比,发现学生自己预习的理解,与教师讲解后的理解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将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行掌握。教师在这一系列的讲解中都应该对学生进行观察,给学生留下充沛的思考时间,使学生充分地理解。
三、利用多元化评价体系
对于学生的表现,教师应该进行反馈和评价,有利于学生将自己学习中的问题进行发现,将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提升。但是,在进行高中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将考试成绩进行过度地重视,对于学生的课堂表现却忽视了,会导致教学评价一元化,对学生不能合理地进行评价。所以,在高中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及时地进行教学评价,尤其是学生在表达观点时的表现,教师及时的教学评价来对学生的主体意识进行有效地培养。例如,学习《哈姆雷特》时,学生的观点会不同,教师在将学生的观点听完时,就应该进行及时地评价。但是,评价不单纯是错或对,而是将学生全面的思考进行有效地引导,并将一些犀利而新颖的观点进行表扬,将学生主体意识和自信心进行有效地提升。
四、提升教师的审美素质
审美教育的直接实施者就是语文教师,所以,教师的审美水平和素质,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传统语文的教学中,若教师自身对审美的理解和领悟都比较欠缺,就会对学生审美能力的获得有所阻碍。教学作用是利用文学作品的美感,向学生将美好的愿望进行传达。若教师无法用自身的能力将文化美感进行描绘,又怎么谈得上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呢?例如,学习《背影》时,若教师在进行课文教授以前,不能将学生对父爱的思考激发起来,使学生无法与作者感情有共鸣产生,作者对父亲深沉的爱,学生是无法感受到的,也无法将自身的情感从优秀的作品中升华出来。
五、教学方法的改进
教师应该将课堂的气氛进行活跃。在课程开始以前,让学生将课程内容进行自主接触,将自己的问题和见解提出,不要用教师固定的思维将学生进行制约,使语文的教学寓教于乐,利用一些小活动或小游戏,将学生的兴趣有效地调动起来。例如,学习《茶馆》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扮演剧情中的角色,使学生对作者角色性格特征的塑造得以了解。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变,将幽默的语言及故事进行加入,分层教授课堂的知识,给学生进行互动的机会,从不同层面对知识进行掌握。将高中的语文教学与生活的实际进行统一,对于语文听说读写的能力让学生明确了解。教师用亲和力将学生进行感染,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得以活跃。
教师在课堂的授课中,将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进行改变。例如,教师可以将诗歌亲自进行朗诵,使学生能够对诗歌的寓意更深入地进行了解,致使学生对教师讲授的兴趣得以有效地增加。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性的意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多种实践方法,来将学生的主体性意识进行提升。但是,这些方法需要进行不断地改进,找到能够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行有效调动的方法,让学生参与课堂,主动进行思考和探索,将学生主体性意识进行有效地提升。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应该将自己的角色进行改变。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引导,而不是将思考要点直接告诉学生,从监督者变成引导者。
六、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教学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化,怎样将学生的主体意识进行有效地培养,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考虑的重要问题。高中语文教学因为自主性比较强,教师应该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进行加强,使学生自我理解的思考能力得以有效地提升。在进行高中的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主体性意识进行培养非常重要。但是,从当前来看,高中的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要注意将正确的教学途径找到,把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将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地激发起来,学生的主体性意识进行科学性地培养。
参考文献:
[1]吕高桥.高中语文课堂的文学接受活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2]盛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哲学意识培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3]曹敏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D].南京师范大学,2013.
[4]黄国华.主体性教学意识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体现[J].中学语文,2016,(06):34-35.
[5]胡耀超.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6,(05):260.
[6]邓余勇.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6,(07):55-56.
[7]李泽贤.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J].新校园,2016,(05):28.
[8]朱文荟.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J].语文天地,2015,(28):94-95.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