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无题诗中的悲蕴美
晚唐诗人李商隐最为人传咏的,是他以无题为名的爱情诗。
李商隐是晚唐最出名的诗人,他博采众家之长融汇在其所擅长的扑朔迷离、朦胧含蓄的氛围中,以一种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章法来表现心灵深处难以言说的感受,遂形成了他极其独特的诗歌风格,以致后人觉得他不仅是“晚唐第一诗人”(清・叶矫然《龙性堂诗话初集》),甚至七律七绝简直是“唐人无出其右者”,“为唐人之冠”(清・田雯《左欢堂杂著》卷二)
所谓“无题诗”是指李商隐诗作中以“无题”为题的组诗以及以句首二字为题的诗,如《锦瑟》、《一片》等;另外,还有一种“准无题诗”,指的是诗歌意境、意象、语言风格与无题诗相类似,却又被作者冠以确定的名称的诗,如《春雨》等。这些诗歌为数不多,却是李商隐诗独特艺术风貌的代表。本文主要就结合具体作品来分析义山无题诗中所展示的爱情受阻的悲剧,其朦胧多义、蕴藉深沉的内涵所具有的别样的美感。
一、悲凉之美
晚唐前期宦官专权,藩镇跋扈,党争激烈,世风薄劣,文人经世治国理想沉落,这一社会氛围促使知识分子由咏赞外在盛世转到追求内心意绪的表述,文人笔下多写自己悲凉的心音。李商隐生当末世,早年孤独贫困,入仕陷于牛李党争,又中年丧妻,一生之中多次为情爱而痛苦。这样的生平遭际,形成了他忧郁伤感的性格,同时他又天赋才情,灵心善感,感情丰富细腻,对命运坎坷有深刻的认识,贯注在诗篇中即呈现出一种深挚的孤孑、迷茫与悲哀。其传世名篇《锦瑟》以象喻式呈现,语言含蓄、迷惘、悲凉,传递出失落与伤感的意识: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锦瑟声凄凉悠远,引发怀思。诗人将飘零身世、爱情遭际,用四副似有实无,虽实无却又分明可见的图景予以拟化,从迷惘变幻,哀怨凄苦,清廖寂寞,虚渺飘忽诸境隐约呈现。庄生梦蝶,杜鹃啼血等既是诗人个体人生的悲凉体验,又是超越了诗人个体经历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整体体验,既涵盖了一切情事,又超越了一切情事,其意境悲凉恍惚,悲情深邃。
二、朦胧蕴藉
朦胧的诗所创造的意境如同雾里看花,是朦胧的,同时又是深邃的,优美的,动人的,李商隐在它的无题诗中便为我们创造了这样一个境界。诗人为了表现复杂矛盾甚至惆怅莫名的情绪,善于把心中的朦胧图象,化为恍惚迷离的意象。如《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所呈现的,是一些似有而实无,虽实无却又分明可见的的一个个意象:庄生梦蝶,杜鹃啼血,良玉生烟,沧海珠泪。这些意象所构成的是一种错综复杂纠结于心中惆怅、感伤、寂寞、向往、失望的情思,是弥漫这种情思的心象。喻体本身具有朦胧的性质,诗的主旨即本题又未出现,诗自然就构成多层次的境界,难以理解。
“蕴藉”采自中国古典史学。刘勰在《文心雕龙》“隐秀”一节中强调“深文隐蔚,余味曲包”,在他看来,只有这样的文章才能“使酝藉者深蓄隐而意愉”,而李商隐的无题诗,便是这样意义深刻、文采繁盛“蕴藉”颇深的诗篇。这些诗篇通常是通过诗人所熟悉的爱情方式来形象地展示古代社会的生活画面,借以抒发诗人那难言之意和隐忍之情。这种情,既可以是诗人平生情感经历,也可以是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注之情,因而便有了无限的意义生成上的可能性,尤为蕴藉。如《无题二首(其一)》“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仅从诗意来看,这是一首描绘幽居女子在爱情风波中的痛苦与追求的涛,但深入分析,却可以发现这与诗人的身世也有相通之处。诗中借美满爱情的破灭暗喻政治理想的备受打击,具有爱情诗和政治诗的双重主题。
心境的悲凉和境界的朦胧蕴藉,使李商隐的无题诗具有了悲凉蕴藉之美。这种悲凉蕴藉之美又有多种解读的可能性。例如《无题二首(其一)》中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联,既可以看作是恋人之间执着相思无怨无悔的爱情体验,又可以理解为诗人对自己的政治理想的九死未悔执着追求的态度,具有无限解释的可能性。不同的读者既可以体味其中的悲蕴之美,又可以生发出不同的理解。
拓展:
无题
作者: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解】
1.无题:诗以“无题”命篇,是李商隐的创造。这类诗作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多数描写爱情,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以命为“无题”。
2.丝方尽:丝,与“思”是谐音字,有相思之意,“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会结束。
3.蜡炬:蜡烛。蜡烛燃烧时流下的蜡油称烛泪。
4.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5.蓬山:指海上仙山蓬莱山。此指想念对象的往处。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怀念者住的地方,就是自己日夜思念的心上人。
6.青鸟:传说中西王母的使者,有意为情人传递消息。
7.殷勤:情深意厚。
8.探看:都是探望的意思。
9.东风:春风
10.残:凋零
11.泪:指蜡泪,隐喻相思泪水。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12.镜:照镜,用作动词。早晨梳妆照镜子;镜:名作动,照镜子。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13.但::只
14.云鬓:青年女子的头发,代指青春年华
15.夜吟:夜晚吟诗
16.殷勤:情谊深厚。
17.看:探望
18.丝方尽:这里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
【翻译】
相见的时候难,分离的时候也是难舍难离,春风没有办法,到了暮春,百花就会凋谢;
春蚕直到死,它才把所有的丝吐尽,红烛燃烧尽头,蜡泪才会流干;——(隐喻相思)
早晨起来照镜子,黑发都变了颜色;.夜晚吟诗,觉得月光都是寒冷的;——(思念和孤独)
蓬莱仙境距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青鸟啊,麻烦您带去我情深意厚的探望吧。
【韵译】
聚首多么不易,离别更是难舍难分;暮春作别,恰似东风力尽百花凋残。
春蚕至死,它才把所有的丝儿吐尽;红烛自焚殆尽,满腔热泪方才涸干。
清晨对镜晓妆,唯恐如云双鬓改色;夜阑对月自吟,该会觉得太过凄惨。
蓬莱仙境距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殷勤的青鸟信使,多劳您为我探看。
【讲解】
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这是诗人以“无题”为题目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整首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东风”句点了时节,但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生气。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 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两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
李商隐是我国唐代后期最为杰出的诗人。继盛唐“大李杜”(李白和杜甫)后,他和杜牧并称为“小李杜”。李商隐对于诗歌的贡献,特别在于他所独创的“无题诗”。这些无题诗音调谐美,深情绵邈,含蓄隐涩,且富于象征和暗示色彩,将唐代诗歌的抒情艺术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在唐时,人们崇尚道教,信奉道术。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内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据考,李商隐所写的以《无题》为题的诗篇,计有二十首,大多是抒写他们两人之间的恋情诗。这首《无题》诗也是如此,并且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这首诗记叙的应是两人在春末的一次短暂相见后即又离别的景况,这从首联“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可以知道。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东风”即春风,隐指季节;紧随着用“百花残”点出时令,是为春暮。在这样的时节,两个相爱的人儿好不容易聚在一起,却又不得不面临着分离。相见本已是万分“难得”,而离别就更为“难舍”。按一般而言,诗歌是先写景,后抒情;在这里,作者却是先述离情,再描悲景,更衬出诗人处于“两难之境”的伤悲心情。“难”之一字,是为全篇的诗眼。
紧接着,作者在颔联连设两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两个意象的出现,极为熨贴。“春蚕”自然承上,并用“蚕吐丝”、“蜡流泪”巧妙比喻,用“丝”谐音“思”,用“到死”、“成灰”与“方尽”、“始干”两相对照,妙句天成,传达出刻骨铭心、生死不渝的儿女至情。缠绵悱恻,炽热浓郁,成为表达坚贞不渝的爱情的千古名句。此外,它还寓含着一种超越诗歌本身内容而更具普遍意义的哲理:对工作或事业的忠诚执著,无私奉献。全句言深情而寓真理,含义隽永,耐人寻味。
颈联“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拟想两人别后幽思孤寂的情状。早晨对镜梳妆的时候,担心因饱受思念之苦而愁白了头发;夜晚对月低吟的时候,害怕不能表达出那一份思念而倍觉月光的清寒。对“镜”,是顾影自怜;对“月”,则是形只影单;再加上一“晓”一“夜”的时间点示,写尽了朝思暮想的思念之情,并使因受相思之苦而坐卧不安的恋人形象跃然纸上。
末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带有梦幻般的神话色彩。“蓬山”,本来是指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蓬莱,这里用来借指恋人住处——玉阳山西山灵都观,是很恰切的。“青鸟”,是神话中给王母娘娘当信使的神鸟。当时,诗人处于玉阳山东山,虽与恋人同处一山,距离不算遥远,但因为他们的爱情不能见容于社会,所以会遭遇到种种的波折和阻碍。句中的“无多路”,可作“没有多远的路”或“没有别的什么路”来理解,但无论是哪一种解释,诗人却都只能寄希望于“青鸟”来探听消息,可见他们的相见是多么的难!以此回扣“相见时难”,也更进一步突显出“别亦难”,这样就使得全诗首尾圆合、浑然一体了。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