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矛盾教学论文范文

文章 2019-07-13 17:44:58 1个回答   ()人看过

笑话 引起思考

今天,偶然在网上看到了这样一则笑话:有一名老师闯红灯,交警拦住了他,老师说:“拜托,我上课要迟到了。”交警说:“哈哈,你是老师?谢天谢地,我等了20年,终于等到了一位闯红灯的老师,请把‘保证以后不再闯红灯抄写100遍!’。”

“千年等一回,只为等你到来!”这位交警为了报当年的“罚抄之仇”,苦等20年,任凭风吹雨打也改变自己“报仇”的意念,可见当初的“罚”对他身心造成的伤害有多深。这则笑话,也许有了夸张的言辞,也许用了讽刺的手法,但却无形中折射出我们教师的行为简单化、随意化,抨击着我们教师的教学水准。

看了这个笑话,如果我不是个老师,也许会一笑而过。但我作为一位教师,不得不引起深思,真的该反思下自己,真的该为自己平时的教育教学行为掂量掂量。

现实 不容乐观

不可否认,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的教师就可能在演绎着这一幕。喜欢将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学生头上,学生一旦没有按照自己的要求就会采取惩罚的形式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写错一个子,抄100遍;考试不及格,将卷子抄10遍;课文背不出来,抄10遍……如此等等。似乎,罚成了老师惯用的手段,以解心头之“气”——气不打一处来,以解心头之“恨”——恨铁不成钢。我们总是习惯于用我们的标准来衡量学生,要求学生,左右学生,让学生按照我们的意愿去做,“以罚代教”,甚至不去考虑后果。也许你认为这样的事不存在离你很远,但事情却实实在在发生在我们身边。

事件1:广东清远一位小学老师因为班上部分做错作业的学生没有对错误进行订正,这位老师一怒之下要求全班受罚——每人把“以后作业错的都要订正”这句话抄写300遍。

事件2:江西省景德镇市某校一个7岁的女孩小斌做错了6道数学题,结果每题被罚抄20遍。这样她一个晚上除去本来就有的作业之外,还得重复抄写120遍数学题。

事件3:西安一所中学学生称因背诵不过关,一天之内被老师罚抄课文过万字,年级中有同学已被累计罚抄写课文1600遍。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有时布置作业也是如此,学生晚上作业做到十一、二点的不在少数。若遇到放假那就是作文几篇、试卷几张、抄课文生字词几课,背诵课文几篇等等,让学生成了一个个十足的“题奴”。学生作业有时完成不了,家长看了又心疼,只好全家出动,家长帮忙完成,亦或是帮孩子撒个谎编个理由说,以此蒙混过关。

试问,这样的作业有何效果,成绩能上去吗,这样的作业只能是让学生更加厌倦学习,身心受到伤害。难怪学生流行着这样的顺口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堆作业满山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作业忙里头。”

施罚 不是唯一

《义务教育法》第16条、《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5条都规定“禁止体罚变相体罚学生”;《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也规定保护学生安全,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然而遗憾的是,法律是法律,规范是规范,现实是现实,有的教师可能是迫于家长的要求、同行的竞争、社会的压力依然我行我素。

罚的目的是为学生好,这一点是无可厚非的。我们当老师的或多或少都罚过学生,罚固然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要罚之有“度”。如果惩罚过度,势必会伤害学生身心健康,同时也会伤害到我们自己,轻者遭到家长、社会的舆论谴责,重者导致自己身败名裂,这违背了我们罚的初衷,有点吃力不讨好,我们干嘛要为之呢?其实提高教学质量罚不是唯一的手段,我们可以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学观念,采取灵活形式来提高质量。如作业时常忘记做作业的孩子,可以送给他一个“温馨小贴士”贴在铅笔盒上,只要他一拿铅笔盒就可以看见从而提醒他;孩子容易写错的字就把这个字放大并做成一张卡片送给他,用彩笔标出他易错的笔画,让他见了就一目了然;不愿背书的孩子就和他一起背诵,你背一句,我背一句,这样不断激励他慢慢学会背诵……教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项伟大的塑人工程,需要我们更多的付出。

让我们的教学多一份关爱,少一份斥责;多一份人文,少一份惩罚。只有这样,教学才能多一份和谐!让笑话只是笑话,永远不要让笑话成为现实版本的一个真实写照。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