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专业《铁路货物运输》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的论文
摘要:本文结合《铁路货物运输》课程的专业特点,从重点内容的选择与讲授、课程内容的拓展与学生的参与、课程效果分析等几个方面对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具体地阐述。实践证明,这种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既了解了现场、掌握了相关理论知识,也提高了其综合能力。
关键词:货物运输;教学模式;拓展教学;课程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5-0140-02
《铁路货物运输》课程是面向交通运输类(铁道运输)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主干课。其目的是使学生全面了解并掌握铁路货物运输组织、管理与技术的理论和方法,形成对铁路货物运输组织、管理与技术的原理及其发展的总体认识。为此,如何运用新的教学理念,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实现优质教学,是教师们一直努力的方向。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本文摸索出课程的教学模式,以下主要从重点内容的选择与讲授、课程内容的拓展以及课程效果分析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重点内容的选择与讲授
对一门课程,教师要凝练符合创新人才培养需要的课程教学内容,并且密切结合学科发展国际趋势,梳理课程教学核心知识。因此对于具有大量内容的本课程,必须抓住重点,选择最重要的基础点以及核心知识点进行讲解。为此,可以把课程内容分为两个层次:核心内容作为第一层次,重点讲授;非核心内容作为第二层次,以学生自学为主。
确定了授课重点后,就需要思考如何讲授。笔者认为,在讲课时应按照“基于教材,高于教材,突出特色”的指导思想,结合教师自身对学科的认识和科研成果,使教学内容能紧跟时代的发展。通过分析重点内容,可以看出包含两类知识:一类是管理类,另一类是技术类。由于这两类知识具有不同的特点,授课方法也应该有所不同。
1.管理类。货物运输基本条件、货运设备与设施、货物运输的基本作业、货运管理、集装运输等章节属于这一类。管理类内容主要是铁路货物运输中涉及到的作业、组织和管理的各类规定。对这部分内容除了讲清楚规定外,还应该让学生了解规定之外的东西,如为什么这么规定,规定的来龙去脉以及历史发展情况等。以货物运输基本条件这章为例,其中的货物运输法规部分,不仅要了解铁路运输中包括的各类法律、法规和规章,还应该讲明它们之间的层次关系、有关法规制定的背景、相关法规目前的执行情况等。通过这样的讲授,可以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了解不局限在表面,而是有了更深入地理解与掌握。
2.技术类。货物装载与加固、超限超重货物运输和危险货物运输等章节属于这一类。这部分内容由于涉及到其他学科的知识比较多,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讲授时应该适当地补充相关学科的知识。以货物装载与加固这章为例,其中的货物装载的基本技术条件、超长货物装载以及避免平车集重装载的技术条件部分,除了要讲清各技术条件的基本规定外,还要讲清这些规定是怎么来的,以及怎样指导实际工作。这就需要补充一些物理学、车辆工程方面的一些知识,只有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才能通过理论推导,得到装载时必须满足的各种要求,从而制定出基本技术条件。技术类的这部分内容公式比较多,需要记忆的内容也比较多,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论分析和推导,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公式、规定,也更容易记忆和正确地使用它们。
二、课程内容的拓展与学生的参与
作为铁路运输方向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内容多、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教师除了传授铁路货物运输有关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术等理论知识外,还应对课堂内容进行拓展,以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它们的理解。本文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来拓展课堂内容。
1.设计研究型教学方案。这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和协作学习,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彼此激励、相互帮助的积极依赖关系,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例如,课程内容中有一重点章节“货运设备与设施”。于是,笔者针对铁路货物运输过程中场库设备的配备与使用提出命题,要求学生围绕本章重点及实际发展设计题目,具体要求为:①广泛查阅资料,有具体的数据,对收集的资料进行详细地分析论述;②完成书面报告。按正式发表论文的格式书写,字数不少于3000字;③制作PPT,进行课堂讲解及展示。最后,同学提问、讨论,教师总结。对此,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考核时,以课堂讨论、书写规范程度、论述全面性、按时提交等几方面作为评分标准,对小组论文给予综合评定。通过这种方式,达到了如下目的:①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了解该领域的实际发展与应用前沿;②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将铁路货场、货运站的发展与现代物流相结合,丰富课堂信息量;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主动学习的能力;④锻炼学生查阅科技文献能力、论文写作的能力、演讲能力,培养其团队协作精神。
2.播放视频资料、现场照片,以及文字形式的案例展示。如果说知识的传授仅仅依靠课堂讲授还比较枯燥的话,那么通过增加一些影像、图像资料以及文字案例可以使课堂内容变得丰富多彩,从而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学习的兴趣。事实也证明了在采用这个教学方法时,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因此,本课程也将视听教育理论应用到教学中,即利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的感性认识,加深理解,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对于货物装载加固、危险货物运输等章节内容,首先必须使学生认识到这些工作对货运安全的重要性。但如果仅仅讲如何重要,很难引起学生的重视。于是,在讲授货物装载加固时,在课堂上给学生放了一段实际发生的因装载加固不良造成的事故录像;在讲授危险货物运输时,列举了一个因违规操作造成危险货物燃烧爆炸以至于人员伤亡的案例,这时在学生们中间产生了强烈的反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使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加强安全的重要性。
3.增加实习性教学环节。除了理论讲解和观看影像资料外,要想产生深刻体验的莫过于现场实习了。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人们的认知规律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形象到抽象、形象和抽象相结合,人们获得的经验从下向上分为做的经验、观察的经验和抽象的经验。教与学的有效活动应该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上升到抽象经验。因此,在开始此课程的学习之前,安排一些实习环节,让学生到铁路车站实地观察、认识有关铁路货场设施设备,了解货运作业的各项程序,可以使学生对货运组织课程有先入为主的印象,在以后的课程讲解中,学生会更快更好地理解课上的内容。
三、课程效果分析
1.学生的日常课堂表现。通过课堂上提问,经常与学生进行互动,可以了解学生是否对相关知识已经理解并掌握,也可以及时发现还有哪些知识理解得不透彻。另外,还可以通过布置各章节的作业来了解。
2.學生的小组论文完成情况。小组论文完成的水平可以反映学生们的综合能力。要很好地完成这项任务,除了要正确理解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之外,还需要做许多准备并具备各方面的能力。这实际上是对学生们提出了一个较高的要求。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发挥每个小组成员各自的特长,而且还可以反映出通过集体的力量来达到的整体水平。
3.考试结果分析。学生的最终成绩采用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形式,平时成绩由课堂听课情况、课堂讨论与作业等环节组成,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的方式。对于试卷,首先,要合理地设计考试题目,题目涵盖课程的重点内容并且难度适宜。其次,就是对考试结果进行仔细地分析,从整体上了解哪个知识点掌握得比较好,哪个知识点理解存在偏差,考试成绩的总体分布情况等等。这样,总结出好的方面和存在的问题,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扬长避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是结合长期的教学经验和有关教育理论,对《铁路货物运输》这门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的知识,具有扎实的货物运输理论基础并且了解未来发展,实现能够适应铁路运输发展需要、具有良好业务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查有梁.从有效教学到优质教学[J].教育科学研究,2014,(10):5-15.
[2]赖绍聪.如何做好课程教学设计[J].中国大学教学,2016,18(10):14-18.
[3]吴疆.现代教育技术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24-26,81-84.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