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爱情诗的意象特征
李商隐是晚唐一位非常有艺术个性的诗人,他的诗歌喜欢营造缤纷绚烂的意象,表达内心的感受。
晚唐时期,李商隐的诗以精巧的构思、含蓄的意韵、华美的辞藻登上了诗歌艺术的顶峰,代表了晚唐的最高成就。他的爱情诗深情柔婉,斑斓迷离,具有跳跃式的凄迷情思、非逻辑的意象组合,使我们充分感受到了诗歌的朦胧、深邃和神秘,诗中所指似是而非、意味无穷,达到了他所追求的模糊事实,以“隐弊”形式来表达自己深挚爱情的目的。
对于爱情,李商隐痛苦多于欢乐,迷惘彷徨多于柔情缱绻。与柳枝姑娘初恋的失落苦涩,与女道士宋阳华的深挚爱恋的悲剧,都使他陷于深深的苦闷之中。而与王茂元的女儿两情相悦,却因为这场婚姻掺杂了过多的政治因素,却使他卷入了党派争端的漩涡。李商隐将这种爱情的独特感受寄托在诗中,通过诗中构建的朦胧意象,表达了内心世界的幽深沉思、无尽孤寂。为了更透彻、更深层地感受和领略李商隐爱情诗的不朽价值和崇高地位,探讨和研究其爱情诗中展现在读者面前最显白却又涵蓄的“意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意象特征之一――凄迷感伤
李商隐从小就遭遇不幸,其后又陷于牛李党争的漩涡中,对爱情执着追求但妻子早逝,造成他孤介的性格,使诗歌表现出一种浓郁的感伤美。诗歌描写的大都是男女主人公相思之苦,以及诗人对美好精神世界的感悟和追求。诗中意象多选择夕阳,残照,落花、破镜、哀筝、枯荷,将自己的悲情寄托于这些事物之中。这些残缺意象的选用,集中反映了他情感被阻、美好爱情不能实现的苦痛和煎熬,以鲜明的意象写出了等待的哀怨、希望的破灭、相思之苦,无奈之痛,其感伤美也是现实造成的诗人与所思之人间的两难处境的情感升华。
李商隐与妻子王氏感情深笃,诗集中写夫妇爱情生活和离家外出怀念王氏的诗,写得感情真挚,但同样散发着丝丝感伤之情。如《端居》:“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写远书不至,独寝人不堪忍受清冷凄寒;诗人通过空床、青苔、红树、落月等意象表达自己的孤寂凄凉之情;此外,他写的王氏悼亡诗,更是哀怨凄绝,感伤浓烈。如《王十二兄与畏之员外相访见招小饮》,写出妻子逝去后恍惚怅惘之态,在沉痛的悼伤之情中织入浓重的身世之感和对于现实环境的凄冷感受,何等感慨悲伤!
(二)意象特征之二――斑斓多姿
李商隐是善于表现自己的心灵境遇,感情浓烈而细腻。他敏感多思,诗歌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通过无穷无尽的想像,借助底蕴丰富的典故,把实情实景转化为一种扑朔迷离、朦胧隐约的意象,并通过象征手法表现出来。因而他爱情诗中的意象,有时缤纷绚丽,有时活泼空明。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现实生活以及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成为他诗中的意象。据不完全统计,李商隐爱情诗中出现的人物有仙界大神,有凡间人物,而且每人都有一个故事。诗中的境地有瑶池天庭等天上幻境,有人间具体的真实地名。这些意象的使用,表现了李商隐爱情诗超凡脱俗的魅力。
意象的丰富性在一首诗歌中也有突出的表现。如《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用“庄周梦蝶”“望帝啼鹃”“沧海明月”“暖玉生烟”等丰富的意象,表现爱情的甜蜜和迷惘,形象优美,意境深沉,想像神奇,隐约朦胧,韵味深长,让人回味无穷。
(三)意象特征之三――迷茫朦胧
由于李商隐的经历、思想和审美情趣与众不同,诗中多用带有朦胧色彩的意象。在他的诗中,神仙痴语,世外物象比比皆是,诸如嫦娥奔月、王母下凡、弄玉吹箫、楚宫云雨……并以贴切而富有情韵和象征意味的词藻加以表现,使诗的意象蒙上了一层迷茫窈渺的色彩,像轻纱,如梦境,似雾里之花。这些缥渺、无定的物象、事象都具有一种忧伤而又朦胧、雅致而又无奈、艳丽而又梦幻的特征,表现出一种惘然、无奈、寥落、凄凉、飘泊等复杂的情绪。
在他的爱情诗中,一些片断的意象被组织在一起,使诗境更加虚化,进一步创造出朦胧情思和朦胧境界。这些片断的意象凄美跳跃,错落排比,虚虚实实,造给人以朦胧梦幻之美。如《无题四首》:(第一首)“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全诗围绕“梦”来写远别之恨。出句以实境为梦境,对句疑梦境为实境,这些片断的意象和喻象错落排比,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把诗人在恍忽迷离中一时的错觉、幻觉写得极为生动传神,使情思和意境极为朦胧。
综上所述,李商隐善于用这些缤纷多彩、朦胧梦幻的感伤意象,表达那种凄迷伤痛的无奈情怀,因此,诗的内涵已远远超出具体情事,达到一种更高境界,诸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身无彩凤比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所表现的都是这种多层次的朦胧境界与浓重的怅惘、迷茫、感伤的情思。意象的交融重叠,现实和环境的投影对照,使得诗歌的情思和意象更深邃,更有魅力。他把朦胧意境作为一种美的诗歌境界来追求,因而创造出了具有丰富层次感的诗歌,在唐代诗歌中焕发出璀璨的光芒。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