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期末复习的教学设计

文章 2019-07-13 17:07:04 1个回答   ()人看过

一、 以数的组成为主线,组织千以内数的复习

复习千以内数的认识,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因此,要在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数的意义、数的表示方法和数的大小关系的同时,适当加强相关知识点的梳理与整合,以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感和合理的认知结构。以数的组成为主线,组织相应的复习活动,有利于沟通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启发学生更多地运用基本的计数原理和方法进行分析和思考。

1. 分析数的组成。

[例] (1) 348里面有( )个百、( )个十和( )个一。

(2) 240是由( )个百和( )个十组成的,也可以看成是由( )个十组成的。

(3) 下面每个数中的7各表示多少,用线连一连。

组织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各自填一填、连一连,再通过交流,重点帮助学生明确两点:第一,一个数的百位上是几就表示有几个百,十位上是几就表示有几个十,个位上是几就表示有几个一;第二,几个百也可以看成几十个十,几个十也可以看成几十个一。同时,也可适当引导学生自主总结千以内数的读法。

2. 根据指定条件组成合适的数。

[例] 2个百、5个十和4个一组成的数是( );9个百和6个一组成的数是( );3个百和7个十组成的数是( )。

结合上面的练习,可组织学生讨论如写出的是几位数?这个数的百位、十位、个位上分别是几?这个数的十位上为什么要写0?等问题,以启发学生进一步理解千以内数的组成方法,并在此过程中自主总结千以内数的写法。

3. 选择数字组成大小不同的数。

[例] (1) 用 8 、 0 、 9 这三张卡片摆出不同的三位数,并把摆出的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

(2) 每次从 1 、 4 、 8 、 9 中选出三个数字,分别组成一个最接近500的数、最接近800的数、最接近900的数。

(3) 准备好0~9这10张数字卡片,并把它们反扣在桌上。两人轮流摸卡片,每次摸一张,并把摸出的数字填在自己认为合适的数位上(如下图),最后比谁组成的三位数大一些。

组织上面的练习时,可让学生分组开展活动。要提醒学生结合活动过程,适当总结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也要通过交流引导学生逐步领会解决相关问题的策略,以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不断增强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突出相关实际问题的比较,组织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复习

本册教科书第一次安排用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组织复习时,一要帮助学生进一步获得对相关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二要引导学生再次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收集、整理和加工信息的过程,进一步掌握从已知条件出发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的方法。突出相关实际问题的比较,不仅有利于实现上述目标,而且有利于启迪学生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地进行思考,不断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

1. 相同的条件,求不同的问题。

[例] 一支钢笔8元,一个文具盒12元。

(1) 买3支钢笔和1个文具盒一共要多少元?

(2) 买3支钢笔比买一个文具盒多用多少元?

通过解题和相应的交流活动,重点要让学生认识到:解答上面两个问题时,都要先算3支钢笔一共要多少元。同时,也要让学生认识到:由于所求的问题不同,列出的算式也就有相应的区别。

2. 不同的条件,求相同的问题。

[例] 根据给出的算式补充合适的条件。

学校计划举办夏令营活动,三年级有45人报名参加, 。四年级有多少人报名参加?

① 452 ② 452+8 ③ 452-8

可以先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再指名口答。也可以先让学生适当解释452+8与452-8的含义,明确计算这两道算式时各要先算什么,再让学生补充合适的条件。重点要让学生认识到: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数时,要先算出这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3. 不同解法的比较。

[例] (1) 先在图中涂色表示两天一共卖出的台数,再列式解答。

(2) 先在图中涂色表示第一天卖出15台后剩下的部分,再列式解答。

学生进行涂色前,可以先要求学生看图说说题意;学生按要求涂色后,要让学生再说说相应的解题思路,即:像这样,可以先算出什么,再算出什么。要注意联系事理,让学生体会到这两种解法都是合理的,而且不同解法的结果还可以相互验证。

三、 以辨认直角为载体,组织角的初步认识的复习

复习角的初步认识,重点要让学生回顾并反思有关概念的形成过程,并在此过程中进一步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由于直角的概念是在角的基础上建立的,而对直角的正确认识又是辨认锐角和钝角的基础,所以组织复习时,可以围绕直角的概念展开活动,以启发学生上通下达,理清知识发生、发展的基本脉络。

[例] (1) 拨一拨:在钟面上拨一拨,使钟面上的时针与分针组成的角依次是直角、锐角、钝角。

(2) 标一标:先标出下面每个图形中的直角,再说说其余的角各是什么角。

(3) 拼一拼:小组合作,选两块三角尺拼一拼,要求分别拼出一个直角、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4) 找一找:在下面的图形中,你最多能找出几个直角、几个锐角、几个钝角?

在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时,既要鼓励学生通过观察,直观地做出判断,也要提醒学生利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及时进行验证。在判断一个角是锐角还是钝角时,要注意纠正学生一些不够准确的表达,如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等。为了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角与直角、锐角、钝角的属种关系,也可以结合相关练习,让学生说说图中一共有几个角?或先指一指拼成的角在哪里,再说一说拼成的是什么角。此外,还可以通过在方格纸上画角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角以及直角、锐角和钝角的含义。

四、 在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活动中,组织分类统计的复习

对小学生来说,整理数据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分类整理,二是分段整理。而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整理则体现了较高的逻辑性和灵活性的思维要求。因此,组织复习时,一方面要注意让学生再次经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完整过程,以使学生充分感受分类整理的现实意义,不断增强主动整理数据的自觉性;另一方面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分类整理数据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如可以选择什么标准进行分类,按这样的标准可以分成几类,还可以选择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等等,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方法、形成技能。具体来说,可以分两段安排教学。第一段,提供原始数据,让学生根据这组数据的特点进行分类整理。如,给出学校田径队各名队员的训练项目和年龄信息,要求分类整理。第二段,让学生小组合作,先按要求自主收集数据,再进行分类整理。如,先调查学校书法小组每个同学的年龄和练习书法年数的信息,再完成相应的表格。需要注意的是,组织实际调查时,要求应具体、明确,以免由于信息过于复杂而加大整理的难度。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