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无题》诗的女性情结

文章 2019-07-13 17:04:45 1个回答   ()人看过

导语:在唐代,把男女恋情写得情深意远、蕴藉含蓄的首推晚唐大诗人李商隐。他的《无题》诗之所以成为千古之绝唱,就源于他对女性的尊重和推崇。在他心目中,男女情爱是一种纯洁无瑕、不杂有任何尘滓的真情,所以他把男女之情当作一种艺术、一种境界、一种美、一种美仑美奂的生活来描绘,这也就成了他一生执着的审美追求,也是他在晚唐诗歌领域的开拓和创新。

李商隐生在晚唐,童年极其不幸。十岁丧父,与母亲扶丧北归老家郑州,“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祭裴氏姊文》)虽回到了家乡,却情同逃荒落难一样,孤儿寡母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正是在这种环境氛围的压抑下,造成了作者幼小心灵内向型的多愁善感的性格。诗人从童年就生活在母亲温柔细腻的呵护之下,对父亲的认识逐渐淡漠了。从现代教育理论来看,“固然,父亲代表不了自然世界,可是他代表人类生存的另一个不同的方面,那就是思想的世界,走东闯西与冒险的世界,父亲是儿女的教育者,是儿女走向世界的指路人。”①可见父亲的角色古今中外是相同的。父亲的角色是母亲无法替代的。李商隐从童年接受的就是 “母亲”阴柔性的关爱,是女性主宰一切的世界,缺乏父亲那种粗犷、豪放的大丈夫气质是不言而喻的。因此,他明显的阴柔化个性,对女性世界的关注,对女性心理感情把握的准确、细腻,善于把女性心理变化转化为某种具体意象来刻画等,与家庭影响不无关系。

诗人所生活的时代,社会混乱,民不聊生。他虽有匡时济世之心,却无意间卷入党争漩涡,受排挤、受压抑的窘境始终困绕着他;妻子不幸病逝,子女年幼无人照顾,双重的打击和压力更加重了他的精神痛楚。所有这些难堪的处境就促成了李商隐感伤的、内向型的性格与心态,他把自己的内心痛苦用女性心理细微变化的特点展示出来。家事国情,人情冷漠,世态炎凉,与异性的接触,他的一腔苦水,都能引发他丰富的情感活动。于是,“多感”、“多愁”及其所带有的悲剧色彩,就形成了他作品中女性情结的主调。

总之,家世、身世、时世等方面的经历造成了诗人的内向性格,受压抑的痛苦,又使他情思敏锐,多愁善感,感伤情调浓重,善于描绘女性特有的细腻心理灵感,并将其发展到了极致。对心灵变化的挖掘刻画的深细,并能将短时间内的心理灵感转化为可感的内心形象,使读者可感、可视、可亲,这种效果在他的《无题》诗中表现的非常充分,使他的《无题》诗朦胧曲折,含蓄多义,对心灵世界刻画描写的深邃细密,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境地,从而构成了《无题》诗审美的外部表征。

诗人能把男女情爱写得真真切切,血浓于水,男女之间的感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印证。“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这两句诗,诗人将自己的相思苦熬推及到女方身上,想象女方早上起来梳妆时如何担忧容颜衰老,春光不再,晚上吟诗时又如何觉得月光寒冷,孤独难耐。从“晓”到“夜”的思念着心上人,无时无刻不在表达对对方的关心体贴和一腔热情。这种推己及人与体贴入微,将男女双方的相思之意表达得真挚感人,催人泪下,如果没有切身的生活体验,是无论如何表达不到位的。

在李商隐的《无题》诗中,心灵世界的各种表现,女子那种独特复杂的、隐约凄苦的心理变化都有纷纭的反映和展示。有时为了展示这种微妙的心理特征,他的诗中的意象自然而然的就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诸如玉烟、梦雨、灵犀等等,这些意象如同作者用心网过滤了一般,一切客观的因素都不复存在,留下来的完全是经过作者净化了的、与女性心灵相一致的纯情。在他的笔下,男女之间是平等和谐的,特别是恋情方面,男女之间没有占有和被占有的霸气,也没有谁为满足某种欲望的庸俗情调,而有的只是热烈的相爱,刻骨铭心的相思;即使情爱毁灭后的感伤,也都表现出了对对方的同情、理解、尊重和体谅。这就说明,诗人是用女人的善良去善待每一个人的。如《无题二首》其一:“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首联是由今宵情景引发对昨夜的追忆;颔联由追忆昨夜回到实境。“身无彩凤双飞翼”向来用作美满情爱的象征,此处用来暗示爱情受阻,富有翻新意义。“心有灵犀一点通”比喻男女心心相印。虽不能相见,却有一种心灵感应,心与心相会了,充满了神异色彩。男女相爱却天各一方,尽管痛苦心却相通,也是莫大的安慰。不过,“诗人所要表现的,并不是单纯的爱情间隔的苦闷或心灵相合的欣喜,而是间隔中的契合,苦闷中的欣喜,寂寞中的慰藉。”②颈联表面上写诗人所经历的实境,实际是因身受阻隔而引起的对心上人今夕处境的想象,酒宴上游戏的欢快、气氛的热烈,更加重了诗人分离的痛苦,表现出诗人多么希望与对方相聚相守的心情。作者这种心情往往是在突出女性心理的变化来表现的。从而通过这种迫切心理的描绘,增强了诗人的孤独感、寂寞感。诗人由己的相思焦虑推及到对方的相思苦闷,由对方的相思煎熬,强化自己的心理饥渴难耐。在这里,诗人将双方的心理情感变化写得很纯,很美,很圣洁,达到了令人仰望的境界。这种心理灵动的轨迹完全打破了时空次序,从昨夜到今宵,再到昨夜,突然又宕到今宵相离相分的实境,由想象到自身处境,实境虚写,虚境实写,交错跌宕的展现,显得时断时续,变幻迷离,把诗人无法抑制的离别痛苦,孤独的心理表现的淋漓尽致。由此表达了对对方关心、爱护之情,这种心理感情的平等关系,正体现出作者对女权的重视和善意,表现了作者积极的爱情观和女性观。可见诗人对女性灵动的心理描绘真可谓细腻到了不能再细腻的地步,挖掘深刻的实在令人瞠目,从而创造了“色彩繁艳、吐韵铿锵,结体林密,而旨趣之遥深者未窥焉”③的独特风格。

对这种心理的描绘,只能通过女性复杂微妙的感悟来体现,因为女性对客观事物的感悟的敏锐程度比男性细致的多。而这种心理的灵感又是隐隐约约、时隐时现的,所以又是难以捕捉的。诗人的《无题》诗又善用有规律的文学手段,有咏物寄托,意象鲜明有比喻,意深情浓有象征,这就造成了理解上的难度。尽管如此,“人们仍能欣赏这类诗中朦胧的柔情美,因为诗人通过众多互不连贯的独特意象将他爱情生活中的痛苦和无限的思念表现得深切美丽,仍然能让人概括出人们共同体验过的情绪,所以仍能为一般人所理解。”④这种理解的难度及多义,其实是一种朦胧美的境界,表现出来的常常是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效果,造成虚虚实实,似梦似幻的新奇。同时,在技法上诗人为了达到某种效果,有时对女子心灵的多层次多角度的开拓挖掘中,往往造成所写没有了一件具体而完整的情事,有的只是把稍纵即逝的心理感触作为描写对象,要具体的确切的说明什么,只能给人一种模糊的或模棱两可的、难以捕捉的某种暗示 。但是,读者读后却受到一种美的浸染,接受到一种精神娱悦和享受,从而领略到一种异彩纷呈的妙境。

晚唐的衰败腐朽,引起了读书人对现实的失望和悲观,他们的生活圈子越来越狭小。李商隐就是其中的代表。在当时, 诗歌的形式和内容前人已作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诗人在继承学习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吸取各家所长,从自身情感和审美情趣入手,在诗歌内容与形式方面进行了艺术独创性的探索。就内容而言,男女情爱(无题)善于表达男女双方的情思,别离后的思念之苦,作者完全是用“心”来写情,用“心”来写意,用“心”来写人和物的,所以诗中每个意象都有浓郁的情感,都缠绕着温柔而细腻的女性情结。就形式而言,他擅长用精美华丽的语言,含蓄曲折的表现方式,回环往复的结构,构成朦胧幽深的意境,所有这些就成了诗人一生的不懈追求。

就当时的诗坛发展来看,诗人对女性心理世界的精妙描绘,可以说是诗坛上的一大创新。这是因为,在他之前的诗人中没有哪位诗人将女性心理变化作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他为什么要选择这一独特意象呢?这是因为他就是借用对女性内心的细微变化来反映对时代的看法,用凄艳的情感表达了对社会的担忧,用朦胧的意象表达了对唐王朝无力回天的无奈。无论从意象、意境、诗体结构等方面都是一大突破,正因这一创新,才具备了他独领诗坛而又高于诗坛的大师地位。假若他不在女性心理灵动上发掘开拓,他的孤独、飘零、惘然、无奈、感伤情调就失去了依托,正是因为他做到了凄苦的情和艳丽的词通过对男女情感的有机统一,才在艺术上给后人开辟了无以逾越的新境界。

在李商隐的《无题》诗中,女性与男性是平等的,女性不再是“祸水”、“玩物”、“男人的附庸”,这充分说明作者对女性地位的尊重和捍卫。在诗人看来,女性就代表着美丽,代表着柔情,代表着温馨的家,代表着美好的生活。所以诗人在诗作中歌颂女性,实际上就是为了让女性世界更精彩。诗人对女性的歌颂,也是在歌颂美,歌颂生活,同时,歌颂女性也是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报答,有很强的感恩心理。在作者心目中,女性是一切美的综合体。因为在诗人看来,女性是生活的全部,没有女性就没有了生活,没有女性就没有多彩的世界。当时,作者尽管举步维艰,生活困顿,但他还是热爱生活,向往生活的。作者正是通过女性情结这一载体来展现生活的美好,以及自己美好的理想和追求的,这正是他在诗坛上的一种开拓性创新。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