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的论文

文章 2019-07-13 17:02:44 1个回答   ()人看过

一、地方工科院校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依据伴随着以现代高新科技为主导的知识经济的来临而萌发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是提高国家综合实力、提升国民整体素质、实现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地方工科院校为适应时代经济的变革诉求、凸显自身核心竞争力以及满足学生个体发展需要,必须构建符合自身运行态势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从而带动地方区域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适应时代经济的变革诉求当前,由于世界范围内高新技术带动下的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使得社会产业链条的发展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着眼长远,引领未来,我国积极应对国际挑战提出建设以技术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核心驱动力的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社会经济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方向标与引航器,教育也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因此,地方工科院校必须大力调整教学模式,推进理念创新与制度创新,构建适应时代发展诉求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模式,努力成为教学、科研、生产的综合基地,成为推动地方高新技术革新、工业建设的重要力量,从而实现我国经济的工业化和知识化,促进创新型社会主义国家和小康社会的建设。

(二)凸显核心竟争力的重要契机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更是以明确的态度积极鼓励高校深化教学改革,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建设大学生创业基地,大力落实高校毕业生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措施。可见,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已然成为一种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必然趋势。地方工科院校为了打造地方品牌,凸显核心竞争力,摆脱普通高校办学的趋同性影响,必须深化教学改革,建立以创业理念引领、以知识结构更新与技术变革为动力、以组织和制度创新为保障的大创业教育平台,从而实现创业型地方大学的梦想。

(三)实现学生个体发展的有效路径从个体发展的角度看,2l世纪是创新创业教育的社会,每个人都面对着劳动市场的巨大就业压力,但较之以往,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上更期待一种自我价值与社会贡献的完美结合。创新创业教育的着眼点就是让所有的受教育者通过创新创业素养与实践的积累实现职业者的自我价值,最终形成人的健全个性特征的素质教育。由此,地方工科院校为了缓解严峻的就业压力,寻求一种满足学生个体发展需要的有效路径,须全面分析社会职业角色活动特征,依托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从而达到个体知识、能力、素质、个性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引导个体去开拓一种健康的生存状态。

二、地方工科院校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模式的科学定位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就是达到一种传统知识、专业技能与创业素质有机整合的平衡状态,使学生具备创业所需的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剧烈变革。地方工科院校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大框架中为了寻求一种崭新的教育发展途径与视角,须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地方区域特色、工程专业以及生产实践相结合,把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真正渗透和融人到以素质教育为内涵发展的动态实践教学模式之中。

(一)创新创业教育与区域特色相结合“区域经济的个性化发展,决定了地方高校个性化发展的主流方向”,Ⅲ是形成地方工科院校办学优势的核心因素。

因此,地方产业发展战略的落实一定要在高校创新创业教学实践中有所反映和显现,才能满足地方工科院校的特色化发展需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影响和制约下,作为地方政府投资兴办的工科院校要想提升自身质量,获得可持续发展,地方工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的开展必须立足于地方发展战略,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区域资源,契合区域产业布局调整,切实使地方区域资源与地方工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接轨与融合。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工科专业相结合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规模已然居于世界领先位置,与其宏大规模形成对比的则是质量水平不高,形式贫乏单一,这成为制约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难题,而这样的难题又较为严重地困扰了占据高等工程教育系统中较大比重的地方工科院校。因此,地方工科院校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开展一定要以工科学科课程为依托和载体,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素养渗透在学生所学的工科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传授过程中,并通过创业实践的锻炼挖掘学生在未来专业发展上的创新能力,使工程技能与创业潜质结合,从而提高毕业生的职业转换能力,在缓解工科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同时创造工科专业的衍生产业。

(三)创新创业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在高等教育由精英式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后,其人才培养的主体规格已经转向对以能力为核心的应用型人才的重视。地方工科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储备基地与摇篮,“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 是工程技术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因此,地方工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须将创新创业教育与课题实验、学科竞赛、工程训练、毕业设计、企业实习、创业园建设等生产实践环节相结合起来,从而促进教师科研能力的拓展、科研成果的转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工程实践能力的加强,使高校教师与学生能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社会发展动态。

三、地方工科院校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模式的组织逻辑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教育活动,也是高等教育领域中一种全新的价值追求,更是一种长期的人才培养过程。为了彰显自身特色,突出服务功能,地方工科院校须通过辐射模式、驱动模式以及依托模式的概念设计和实践操作的有机结合来构建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宏观系统的整体格局。

(一)辐射模式辐射模式的构思是依托地方工科院校实践教学系统架构中的一个轴心点的支撑,以创新创业教育的多维辐射功能传递给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知识与技能,从而达到由理论向实践的逐步转化、由聚焦点向辐射面的逐步推进,最终形成以创新创业理念为向导的实践教学体系。

1.创业实践典型辐射。创业典型辐射是一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设计形式,更是一种以创业典型向待创业群体思维与能力“辐射”的优化途径。因此,地方工科院校要依托创业讲堂或论坛的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请有一定社会威望和企业管理经验的创业家、风险投资家以及相关领域的公务系统人员进入到创业讲堂中,以自己亲身参与的成功创业实践和丰富的企业实务管理经验与在校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探讨。此模式通过优秀创业典型的辐射影响,使学生在开放、互动的双边实践教学活动中加深对创业理论课程的理解,调动对创新创业实践参与的热情。

2.创业实践案例辐射。创业案例辐射实践教学设计是教师帮助学生分析一系列具有前沿性、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创业实践经典案例,通过对其深入学习,使学生由掌握一种常态的创业思维和技能范式引申和“辐射”到多种动态的现实创业情境中,达到由点到面的教学辐射效果。地方工科院校要适应教育国际化形势,也要根据自身现状,在创业案例辐射实践教学中不仅要引入国外经典创业案例,更要引入一些地方大学的前瞻性科学实践案例,从而在让学生获得丰富创业感悟的基础上,结合工科专业特点,借鉴创业权威模式,开创符合自身的创业实践道路。

(二)驱动模式地方工科院校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驱动设计是在建构主义知识观的指导下,倡导一种以创业实践任务驱动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探究式教学形式。通过该模式的实施和运作使学生在任务完成的过程和情境中不断驱动自身学习意愿,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形成创新创业能力。

1.工程创新实验驱动。工程创新实验驱动的设计理念是地方工科院校依托综合实验室,设立以应用型、创新型、拓展型的实验内容类型为主的专业基础实验、专业方向实验和跨学科综合实验。每一实验任务的顺利完成连接下一实验任务的顺利开展,让学生在验证和构思环环相扣的创新工程实验的基础上深化自身理论思维,拓展自身工程实践技能。

随着当今社会后工业化程度的加深,归属于应用型人才类别中的创业型工程人才成为了构建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求。

因此,地方工科院校须定位于广义、开放、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依托现代工程创新实验驱动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协同操作中主动建立创新创业认知结构。

2.创业计划项目驱动。创业计划项目驱动教学通过让学生参与一个有明确时间规定、科学管理流程的创新创业课题或设计竞赛,成员在过程中独立探索或团队合作研发,自 主驱动或互相驱动创业潜能,从而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因此,地方工科院校要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参与创新创业科研课题的机会,深化其对创业项目实施可行性的分析能力,增强其对项目计划制定的思考能力,提升其对创业项目研究和管理的实践能力。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团委还应定期举办或开展一些如“科技发明大赛”、“电子商务大赛”、“营销策划大赛”等竞赛形式的创业项目来驱动和维持学生的创业动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索精神、冒险精神,提升其创业实践能力。此外,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专题设计等一些设计类项目也都要渗透创新创业内容,使学生形成产品产业链条的整体思维。

(三)依托模式依托模式的建立是依据“体验式”教学理论的提出,依托某种媒介而建立的体验平台,让学生在经过系统的学科理论和创业理论教学指导后进入创业实践情境,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所从事的活动进行反思、回味和深化,从而获得行业情境的认同,产生一定程度的创业感悟。

1.依托信息技术(ERP沙盘模拟)。EPR沙盘模拟即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通过电子软件载体营造一种仿真的企业情境,以寓教于乐的竞技游戏手段、团队对抗的演练方式进行企业实务全程模拟的一种高综合性、强实践性的体验式互动教学。地方工科院校须通过依托ERP模拟软件系统建立三种电子终端:学生企业经营模拟端、教师全程动态分析端、后台管理员监控端。三终端整合成团队角色模拟体验网络平台,学生根据不同角色定位借助此平台进行产品研发、战略制定、财务运营、利润分配、税收筹划、市场营销、人事管理以及团队建设等不同方向的全方位企业管理实践锻炼,达到健全学生的创业心理,掌握创业素质、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挖掘学生的创业领导才能。

2.依托实体基地,主要包括工程实践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

(1)依托工程实践基地。具有工科背景的创业人才是保持企业维持竞争优势的支撑力量。地方工科院校要依托校内、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夯实学生的工程专业技能,培养学生职业基本素养和品质,最终使其可以围绕自身掌握的工程核心技术来确定创业目标与整合创业资源。校内实践基地是建设一个微型的现实生产操作线上的实训基地,从设备、工程布局、工艺流程等方面全力模拟真实的企业环境,让学生通过一些工程实践丰富理论知识,主要包括课程实习、专业实习等内容,以增强学生面向市场的技术应用意识和行业生产能力。校外实践基地是让企业成为学校稳定的教学实践定点单位,企业与学校实现资源互补、互利共赢,积极为大学生提供参观性学习、工程训练、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的机会,给予大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实际动手操作。借助工程实践基地,大学生不仅熟练掌握了工程实践技能,更在宽厚的工科专业基础上了解了企业经营模式、产品研发与销售链条以及财务运行机制等诸多方面。

(2)依托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孵化基地以政府、大学、企业投资为主体,整合社会多方力量,采取市场运作的方式,旨 在为具有创业意愿和携带创业科技项目的个人或团队提供全方位创业孵化服务。地方工科院校可依据自身校情特点,把创业孵化基地划分成不同功能分区,如心理辅导专区、创业扶植专区、产品研发专区、法律咨询专区、小额贷款分区、企业交流专区等等,再依托不同的分区模块出台一些惠及创业的政策,帮助大学生和教师的创新成果走向市场。由于创业孵化基地是一个真实的企业运行环境的综合体,学生可切实在市场经济杠杆作用的调节下,进行创业项目的申报、公司的注册与运营,以及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管理等实战锻炼,提高其对产品需求以及竞争环境的分析,从而在实践中丰富和拓展自身的创业理论知识。

3.依托创业团体活动。创业社团是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中灵活性较强的一种合作、互助、交流的组织。这类组织可以由高校内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创办,也可由共青团委员会创办,更可由“生创师导”的方式自发组建。地方工科院校要充分利用学生创业社团,通过社团下设的创业俱乐部、创业协会等组织筹办一些“创意精品展”、“创业知识宣传周”、“创业实验师生研讨会”等校园活动,在积极营造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良好校园氛围的基础上加强怀揣创业梦想的学生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激发其创业兴趣。此外,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不应该只局限在学校内部狭小的空间内,要与外界接轨。因此,创业社团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社区、走进工厂、走进农村,加深学生对行业科技发展动态的了解,培养学生对市场商机的敏锐触觉。

面对处在不同的年级阶段和能力层次、具备不同的思维结构和实践经历、拥有不同的理论基础和专业背景的学生群体,这三种模式作为实践教学系统中的构成要素不应杂乱地糅合,更不应孤立地存在,而应以一种螺旋交替、显隐互换的动态方式在整个实践教学组织架构之中稳定运行,从而保证地方工科院校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开展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和实现产业化是21世纪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使命。在肩负时代责任的急迫感下,地方工科院校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在知识经济驱动下的教育形式和人才培养方法,应以多维的现实需要为依据,以科学的内涵定位为向导、以可操作化的实施机制为核心,从而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与职业素养,打造地方院校的特色品牌,促进高等工程教育的繁荣发展,推动创业型国家的建设步伐。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