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诗歌的感伤艺术色彩
导语:李商隐是晚唐著名诗人,其诗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晚唐衰败的社会现实以及李商隐一生的悲苦命运,让诗人有了刻骨铭心的悲剧体验,这种悲剧体验又形成了诗人独特的悲剧创作心态,而这种悲剧创作心态所产生的感伤情绪不断在其诗歌创作中凸显,使其诗歌呈现出一种强烈的感伤艺术色彩。
1 前言
唐诗宋词可谓是中国几千年文化沉淀中的瑰宝,每每读到李商隐的诗歌时,我们总会被诗歌中蕴含的那种深深的感伤之情所感动。传统的文人一般会对自己的人生道路有两种不同的选择,而诗人李商隐走的是一条“独善”而“兼济”相结合的道路。他的诗歌创作风格是婉约与风骨相结合,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也有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感伤。于是他的诗便显得幽思婉转、如泣如诉,体现出了一种“沉博绝丽”的艺术风格。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李商隐诗歌中所蕴含的感伤因子来源于他悲苦身世、爱情婚姻不顺和报国无门的切身体验。十岁丧父,家道中落,自幼苦读,试图通过科举之路振兴家门。然而,由于婚姻问题,李商隐深陷晚唐牛李党争的漩涡中不可自拔,直至离开人世。在这期间,李商隐也试图出仕为官有所作为,但皆因时间短暂而无所成就,郁郁而终。李商隐一生有许多著名作品,而其在晚年所作的《锦瑟》则是其悲惨命运的真实写照。“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正是诗人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幽怨悲凉的锦瑟声引发了诗人对自己过去的回忆。诗人这一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深陷牛李之争,最终穷困潦倒。“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每每读至此,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副极其凄凉的画卷,这是诗人发自肺腑的沉重与悲哀,悲怆、凄凉。可以说,李商隐诗歌中所隐含的悲伤色彩与其亲身经历息息相关,是诗人悲惨人生的真实写照。
2 李商隐诗歌的感伤艺术色彩
李商隐诗歌中字里行间体现出来的感伤,一方面源于他爱国但却怀才不遇的悲惨命运,这点儿类似屈原的命运,因此师从屈原的“幽愤”;另一方面源于类似于著名诗人杜甫的沉郁,怀才不遇的悲惨命运以及自身性格里的沉郁因素造就了李商隐诗歌中的感伤色彩。
2.1 对时事的感伤
李商隐忧国忧民以及报国无门的那种复杂心情在其政治诗歌中体现的淋淋尽致,李商隐政治诗歌中流露出来的感伤正是这种复杂心情的真实写照,其中包含着诗人因得不到朝廷重用而报国无门的感伤情绪。
李商隐生活在逐渐由兴盛走向衰落的晚唐时期,当时的社会各阶层矛盾重重,危机四伏。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李商隐一身学问非但毫无用武之地,还深陷党争之间,被指为“背恩”之人,得不到重用。心中的忧郁无法排遣,加之爱国心切,李商隐只能通过诗歌,揭露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借以抨击统治者的腐朽统治,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其代表作《行汰西郊作一百韵》是诗人众多政治诗歌的杰出代表,同时也是继诗人杜甫《北征》之后内容宏大的反映社会政治现实的诗歌,广为世人流传。其中的诗句“我听此言罢,冤愤如相焚”、“我愿为此事,君前剖心肝。叩头出鲜血,榜陀污紫良”等诗句形象生动的表达了诗人对腐败统治的心痛,虽有“君前剖心肝”之心但却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使读者不仅潸然泪下。同时,《岳阳楼》、《听鼓》、《风雨》等诗歌,或表现了诗人对没阶趋走的屈辱处境的愤慨,或表达了作者对那些权贵之人仗势欺人嘴脸的讽刺,无论是何种感情的体现,这些诗歌的共同特点是都表现了诗人不愿屈服社会现实的骨气,李商隐政治诗歌中的感伤之情正是晚唐社会现实以及其悲惨命运结合的必然产物。
2.2 对爱隋的感伤
爱情题材的诗歌是李商隐诗歌创作的重要部分,也是最为著名的部分。因此,我们在对李商隐诗歌中的感伤艺术色彩进行研究的时候,不能不研究其爱情诗歌中的感伤色彩。那首家喻户晓的《无题》可谓是李商隐爱情感伤诗的杰出代表,其诗句“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脍炙人口,感情细腻,广为后人传颂。在这首诗歌中,诗人采用“剥茧抽丝”的手法,由一个意念而生发了另外的意念,句句相扣,连绵不断,生动形象的表达了相思之苦,感情细腻而又深刻,令人回味无穷。这首诗既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追求、坚贞不渝,也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爱情消逝的无奈与感伤。首句“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生动的描写了离别时的场景以及心中的痛苦之情,而诗中的“东风”指的就是“春风”,这与古代诗人伤春悲秋的写作风格是相符的。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则因其淋淋尽致的描写出了情人间那种坚贞不渝、执着坚定、缠绵而又沉痛的感情而广为世人流传,成为了描写爱情的绝佳诗句,也是《无题》这首诗歌中最为出彩的地方。那种“流泪之死”的对爱的感伤让读者为之动容,一种“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的痛苦而又美丽的境界顿时显现在读者的面前。颈联和尾联是诗人对幸福的向往,这种向往在现实生活中是无法实现的,只能借以诗歌表达,感伤之情显露无遗。诗人爱隋诗歌中的感伤之情也是源于其自身婚姻的不幸,但那却不属于诗人李商隐,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以及对自己婚姻的感伤,都被诗人融进了其爱情诗歌的创作之中,以此来悼念自己己逝的幸福。
3 结语
作为一个传统的诗人,李商隐承继了千年来古老的文化积淀,对于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自身悲惨的命运化为伤感之情融于其诗歌创作中,既有对个体的悲叹,也有对社会人生的关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清代吴乔云:“唐人能自辟宇宙者,惟李、杜、昌黎、义山”,由此可见,诗人李商隐确实是继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之后开辟诗国之大家。在唐朝衰败之际,其诗歌中依旧能够体现这种忧国忧民的感伤,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索,实属难能可贵,这种艺术风格也非常值得后人学习。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