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学校自信地活着谈多元智能与中职语文教论文
【论文关键词】多元智能中职语文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职业教育日益受到重视,职业学校的学生面临着的是激烈的就业压力,如果中职语文教学仍然沿袭单向灌输式的教学,必将让学生在学习上失去信心,学生自然不可能具备社会就业需要的语文素养。本文探讨的是结合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环境和学生的实际,如何应用多元智能进行教学改革的方法。
引言:国家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量的学生涌进了职业学校,其中不少是学业失败的学生。如何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技能人才,职业学校很有必要进行教学改革,而多元智能理论的引入,就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发展其潜能的机会,符合当前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本的需要。
1.中职应用多元智能理论的必要性。
多元智能理论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加德纳创建。加德纳认为我们的孩子每个人都具有九种智能,包括了语言智能、音乐智能、逻辑一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和生命存在智能。
加德纳的理论让我们能够更全面地看待学生,从整体上看待每个学生。在中职,就更有必要引进多元智能理论了。其必要性在于:
1.1尊重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在不断发展,国家的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对学校而言,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本。学生选择了职业学校,本身就是一种追求多元化的表现,不少学生就是因为在中学的唯分数论中败下阵来,无奈之下选择中职的,如果中职的老师也还用传统的智力理论来教育学生,学生必然不喜欢学习,我们的因材施教的“教”要依据“材”的改变而改变。
1.2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要。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国家提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职业教育的前景转好。为了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中职要思考的是如何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发展潜能的机会,让中职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而多元智能正符合这种需要。
2.中职实施多元智能的优势。
2.1中等职业学校为多元智能提供了多元的教学环境。职业学校一般都设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专业,就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专业就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到第三产业都有所涵盖,各专业的相互碰撞就为应用多元智能提供了多元的教学环境。
2.2中职多元的活动为多元智能提供了多元邵展示平台。中等职业学校每个学期都要举行各种各科的活动。笔者所在学校一个学期的全校性的竞赛活叔就有二十多个,活动涵盖面很大,有文学艺术类的,有表演类的,有电脑制作类的,有专业技能类的,大学生的多元智能提供了多元的展示平台。另外,学杖内学生的社团活动也非常活跃,大大小小的学生社区同样给予了学生发展潜能的机会。
社会日益重视和倡导要尊重每个人包括学生的人格、尊严、价值、自主权。中职教育没有高考指挥棒的约束,教学改革的环境相对较宽松。多元智能理论的引入,为我国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提供了一个理论依据。
3.中职语文教学多元智能的实践。中职语文教学实施多元智能,必须实现如下五个转变:
3.1多元智能与学生观的转变。多元智能的提出让我们重新认识以往总是被动地接受教学的学生,学生是有多种智能的潜能的,教师的任务就是要设置情境来发掘学生的各种潜能,而不是简单地批评他们是“后进生”或“差生”。中职生的实际也证明了这一点。不少在学校里成绩很差、平时从不听课的学生到了社会上反而能在某一方面有所作为。如果在学校里能利用各种条件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各种潜能发展的环境,学生在学校里能更自信地活着。尊重学生个性、兴趣、爱好,必然使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更注重和学生的互动,从而使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变成可能。
3.2多元智能与资源观的转变。多元智能的提出让我们重新审视教学资源。以往我们的教学资源多局限于课室、教材、网络。而为了培养学生的各项潜能,语文教学必须要转变资源观,充分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营造各种氛围,使学生发挥潜能。如课室不要再是千篇一律的古板,可以变成学生展示才艺的园地,可以围成圆桌型、可变为舞台型、可以成为分隔式办公室:教材可以重新整合变成活动单元、“剧本”等等。课堂可以在课室,也可以拓展到草地、公园、市场、博物馆、图书馆。多媒体的网络课室则更为营造多元教学氛围提供了丰富的条件。
3.3多元智能与教学策略的转变。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上,要注意:
3.3.1着重发展语言智能。这是个重点问题。多元智能的核心智能之一是语言智能。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要利用学生原有的语言智能基础,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教师精心设计各种方式,可以运用编讲故事、写日记、写文章、分角色扮演、小品、戏剧,甚至是文本来充分训练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多元化的练习中,学生的语言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智能也得到了锻炼。
3.3.2把艺术教育引入语文课堂。多元智能提出人有音乐智能、视觉一空间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等九个智能。而现今世界有个共识: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仅有专业知识而无艺术素养的人是知识经济时代不合格的人才。在语文课中把艺术教育引进来,一方面用艺术教育的直观性、感染力打动学生,另一方面也为发掘学生的潜能提供了新的场所。语文课把美术、电影、摄影、音乐、戏剧、舞蹈引进来,形式生动,学生会比较感兴趣。如学习小说《项链》,让学生分组合作创设情境演出来。学生们就自行组合,布置会场,挂上创作的画,配上音乐,进行角色扮演,而后选代表进行小说逻辑分析、总结得失。学生的人际智能、音乐智能、视觉一空间智能、逻辑数理智能充分得到了锻炼。如教学朱自清的《背影》可把电影的镜头回放设计进来,让学生在画面中、音乐中去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在中南六省中语会第六次年会上,上公开课的老师就把电影剪辑、唱歌、音乐鉴赏引入了课堂,这些尝试使语文课堂更加鲜活,贴近学生喜欢直观教学的实际。 3.3.3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多元智能的提出让我们意识到灌输式教育限制了学生的各项潜能的开发。而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则更能开发学生的潜能。教师在设计教学策略时,应该把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作为方向来设计,而不应该是完全包办的。笔者在华南师大附中听的两个公开课《赤壁赋》、《少年情怀总是诗》都己经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多地退隐到了课前和课后的辅导上。学生在这种学习方式下朗诵、思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都得到了开发。
3.4多元智能与教师培训的转变。多元智能的理论的贯彻也把教师的多元智能培训提到了重要的地位。要在教学中营造多元氛围,引入各种艺术教育,首先教师必须自己也要发掘出自身的多元智能。教师对音乐、摄影、戏剧表演、美术都应该涉猎,否则,在设计活动课时,无法给予具体的指导。多元智能理论对教师的人际智能、内省智能也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教师必须和学生近距离或零距离接触,协调学生各小组的关系,这样更利于组织好各项活动,教师在不断地反省过程中可以更好的组织好学生的多元活动,从而开发学生的潜能,这样教师就必须通过自学、进修等方式开发自己的多元智能,否则,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还是一句空话。
其次,教师应该熟练地掌握现代教育手段。这样才能在教学中运用更多的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也能和学生产生良性互动。如教师必须掌握电脑制作课件的方法,这样就可以在课堂上以最大可能的信息量、直观形象的方法取得最优化的效果,对学生的角色扮演、情境设置也会起到直接的渲染的作用。有条件的教师甚至可以通过设计站、建立网络资源库的方法拓展课堂,让学生有更多开发潜能的平台。这也是电脑时代、网络时代给教师提出的新的任务。
3.5多元智能与教学评价的转变。多元智能能否在教学中得到贯彻,归根到底还是必须有一套与之配套的教学评价体系。这就要求我们要转变评价观念,改变以往的唯分数论来评价学生的观念。评价必须以“人”为出发点,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激发人的主体精神为基本理念,在评价中做到“四化”:①评价内容多元化,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虑;②评价主体互动化,强调评价过程间的双向选择,加强自评、互评;③评价重心过程化,强调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有机结合,鼓励将评价随机化、日常化;④评价方式多样化,运用各种形式来评价学生的各项智能。在语文教学中,用“成长记录袋”就是一种较好的能进行形成性评价又能开发学生潜能的评价方法。
4.反思。
多元化智能理论给语文教学改革带来的启示是深远的。多元智能理论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增添了教育智慧,为语文教学融汇人文教育创造了条件,为师生互动构筑了更广阔开放的理论平台,是值得推广的理论。多元智能的提出,让我们可以更完整地去看待每一个学生,学生的各种潜能得到开发,一个“后进生”可能是语言智能特别发达的学生,或者是身体运动智能特别发达的学生,“后进生”可以不再自卑,和优等生一样自信地在学校活着。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罗杰斯认为教师的身份应该是“促进者”,认为“促进者”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具有独特经验和情感的人,与学生建立一种真诚信任的相互关系,为学生创造一种“安全的”心理氛围。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良好的心理能力是奠定技能的基础。学生在教师营造的相对宽松的多元学习氛围中,更能充分实现人的潜能和价值,从而也悦纳自我,拥有自信,成为“自我实现的人”。
和外国母语教学比较,外国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潜能,如在美国,教学中一旦发现特殊人才,就由老师个别指导,特殊培养。但在中国,大班式的上课(班级以四十六人为标准,有的班级多达八九十人)、灌输式的教育、专门学校的欠缺—学校设置乃至国家整个教育体制未根本改变的社会背景下,虽然在中等职业学校有一些优势,但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相对滞后,多元智能理论要实施可能还是有一定困难的。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