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环境科学教学论文
一、改革教学方法,强化教学效果
(一)不断改进教学内容
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教学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这样使得很多教材都面临一些老化的问题。教材从编写到出版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这就可能引起陈旧和与现实脱节的矛盾。现在的大学生更为注重学习的实用性,学生也因此对学习缺乏兴趣,甚至逃课去学习他们认为更加有用的东西,或即使坐在教室也是各行其事,课堂效率极其低下。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及时掌握更多更新的知识,补充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觉得学有所用,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在环境监测课程中,虽然基本方法没有太大的变化,但由于受专业培养方案的限制,学生需要补充了解相关仪器分析方面的内容,为分析测定部分的内容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使知识更为系统,也易于理解。此外,随时根据环保部网站的最新信息,及时更新环境监测的最新标准,而结合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开始实施新的空气质量指数(AQI),在教材中介绍空气污染指数(API)的基础上又介绍AQI的情况,并让学生课下继续深入学习和掌握这部分知识。学生能不断的了解该领域最新的知识,对于学生的考研深造和就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学生对于教材和讲授内容均有较高的满意度。
(二)增加案例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听,这种方式在一些理工科类的课程中还是具有一定的优点,因为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使得很多课程的学时减少,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老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和专业优势,在最短的时间内传授给学生重点和难点的知识。但是,作为经济学、管理学类的课程,则存在一些理论部分比较枯燥难懂,而与实际应用结合的部分只是说明了如何去做,其内容在实践中可能已经过时或并不实用,这会损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因此,寻找一个教与学的切合点才是关键之处,而案例分析法可以很好解决这一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新的知识,而且生动直观、集思广益,使得枯燥的知识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资源环境经济学课程包括理论、方法和政策几部分内容,理论部分内容不仅枯燥而且有些理论不容易理解,教师除了结合图表进行讲解外,还需要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进行生动的阐述。这样以来,一方面学生听课的兴趣大增,另一方面对知识掌握更为准确而深刻。在具体的评估方法部分,与现在的实际应用和研究结合比较紧密,因此可以采取提前1~2周分组布置任务,根据命题让学生自主查阅各种网络和期刊论文资料,寻找相关的案例,主动思索和深入分析,并制作相应的PPT。在课堂中由教师先对具体的原理、方法和步骤进行讲解,多年的实践证明这样效率会更高、效果会更好,然后学生分组进行案例的讲解,在讲解的基础上大家进行讨论,最后由教师总结,整个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而且由于在课下做了大量功课,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深入,许多积累的问题也在讨论和总结中得以解决。这种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为指导,强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讲课富于激情
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整个课堂的气氛。一名优秀的教师一旦走上讲台,就应该马上以饱满和昂扬的面貌面对学生,绝不能把生活中的负面情绪带入课堂,学生就会被你的情绪所感染,这会成为一个活跃和互动课堂的开始。讲课过程中语言是主要的工具,知识最终是通过语言进行传授的,巧妙的运用课堂语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言除了要清晰准确、流畅通达外,还要充满激情、抑扬顿挫、富于启迪,这样才容易激励学生、感染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良好的教学互动,产生思维的碰撞,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肢体语言的应用也是必不可少的,在讲授中坐着讲和站着讲所带来的气势会有所不同,因此教师要尽可能选择站着讲课,并走入学生中间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样教师才能带动起课堂气氛,融入学生之中。教师还要经常借助一些手势、姿势和面部表情表述一些重点内容,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激情的讲课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师可能要面临连续讲3~4个小时的课程,到后期体力和精力会有比较大的下降,此时就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进来,在提高学生主动性的同时减轻老师负担。比如,环境监测课程比较沉闷、内容比较分散,教师可能会连续授课3个小时,对于学生容易理解或能够通过前面所讲知识进行理解的内容,可以采取学生自己阅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授课,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能够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同时也能够减轻教师的体力与精力消耗。
二、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教学
(一)提高室内实验质量
环境监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单纯靠课堂教学很难掌握,一定要有实验环节配合,才能达到学习目的。环境监测实验作为环境监测课程的实践性环节,涉及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物理测试、生物测试和实验数据处理等方面的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研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通识教育和学分制的背景下,只能完成部分内容的实验教学,而监测实验涉及到水、气、土壤、能量、生态等多方面的内容,这就导致了实验的覆盖面不全。因此,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在实验项目中选择SS、COD、铬、SO2等环境污染中最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对一些科研中常用到的大型仪器进行演示,加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在噪声实验项目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布点,监测、分析校园的噪声污染情况,这样的实验安排使学生能在有效的学时内掌握最基本、最重要的实验技巧和方法。具体到教学过程中,则对易错的地方提前进行详细讲解,从原理进行分析,使大家印象深刻,并在操作过程中全程跟踪,既保证了教学效果,也使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大增,由单纯的应付变为主动的获取知识。实践证明,学生对监测中的仪器操作和基本的实验技能掌握都较好,为工作和继续深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强化校外实习效果
实习是极为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由于室内实验室条件的限制,一些课程的实践教学在实验室内难以完成或效果较差,因此很多学校建设了一系列的校外实习基地,加强了与企业的合作,为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环境。通过这些校外实习基地的拓展,让学生熟悉相关实验的工作流程,尽快把理论知识转变为基本技能与专业技术,强化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就业和进一步深造做好准备。另外,通过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和使用,可以了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发现人才培养方案和过程方面存在的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气污染控制》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必须安排相应的课程实习,使得学生能通过实习比较熟练地掌握除尘装置和脱硫设备的原理、结构和工作流程,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在实习前,要求学生结合要实习的相关内容和课堂讲述知识,提前熟悉除尘和脱硫设备的原理及结构,为实习做好充分的准备。然后,带领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现场实习,实地参观了解静电除尘、袋式除尘、石灰石湿法脱硫、氨法脱硫的设备、流程、性能以及运行情况。每到一个实习基地,都邀请企业技术人员进行深入的讲解,让学生做好笔记,同时鼓励学生多提问题,把理论和实际能有效的结合起来。在实习后,对学生在实习中不太了解的内容和知识进行进一步的讲解和答疑,最终指导学生撰写实习报告。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提高了老师的教学水平。
三、教学促进科研,科研创新教学
(一)教学促进科研
教学是教育的根本。在教学过程中会系统学习和掌握一门课程的相关知识,同时对教材和各种参考文献的认真阅读也能梳理出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存在的问题,为科学研究指明方向。尤其是对于一些新的专业课程,课程内容还处在不断完善阶段,除了基础的理论和方法,许多知识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发展,这就为教师提供了良好的科研基础和条件。作为环境科学专业的教师,面临着学校的专业调整和转型问题,环境经济学方向的科研首先应该把教学作为基础与起点,在系统学习课程相关知识的同时,可以发现环境经济学的价值评估方法还存在较大的缺陷,亟待进行改进。环境经济政策的实施在我国已迫在眉睫,但理论和应用研究仍然照搬国外,与我国实际情况脱钩严重,所以存在很大的完善空间。
(二)科研创新教学
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更要教会他们学习知识、应用知识甚至创新知识的能力。我们要培养的是高素质、复合型、创新性的人才,如果简单的照本宣科将会极大地制约教学的效果。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同时把科研成果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科研成果在课堂教学环节得到恰当的体现。例如,在大气污染控制和专业前沿教学中,对于生物技术去除气态污染物的内容就可以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补充。利用微生物进行脱硫是笔者多年研究的课题,对于该方面的国内外研究情况有较全面的了解,并从机理到工艺都有了一定的创新发现。笔者把这部分研究融教学内容,给学生介绍了目前国内外的新工艺和新方法,并对每种工艺的特点和应用情况以及将来的发展方向都做了说明,使得教学内容更为充实、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较为浓厚。课题研究过程中还要设计完成大量的科学实验,这对于环境监测课程和实验教学都有很大帮助。研究中对于一些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会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这是在书本中所没有的,要靠多次的实践摸索才能得出,在教学中就可以指导学生少走弯路。在不断的教学积累中,虽然教学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仍然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由于对许多多媒体手段不能熟练应用,导致多媒体的教学效果受到影响,应该与时俱进、加强学习。还需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比如一些课程内容可以让学生课下多预习,而不是占用课堂时间,要进一步规范教案和加强习题环节。敬业精神和合作意识还有待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得还不够,缺乏主动性,与一些老师还有较大差距。这些方面存在的不足,是今后进一步努力解决的方向。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