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未来者才是忠于现实的人论文
彼得林奇曾经讲了这么个故事:一男一女两个情侣大学生毕业后都找着了不错的工作,男的很时尚,贷款买了量跑车,在女朋友面前风光潇洒,引得他人的羡慕;而女的则想着未来将大部分收入节省下来投资买了证券,依然过着学生时代的节俭生活,在男朋友面前似乎过于寒碜,甚至显得配不上那个男生。但是6、7年后,男生由于花销过大,始终没有多少积蓄财富,后以至于不得不变卖跑车来过日子;而那位女生则凭借证券市值的大幅升值,不但轻松购房而且手头宽裕生活自在,以至于后来男生再想向这女生求婚时,这女生莞尔一笑飘然而走……。
着眼于长远者,才有真正的收获。这是生活中的道理,其实也是投资上的道理。但是,投资人的表现却截然不同。
看很多券商的报告,基本上主要是考虑这家公司现在、未来1、2年的业绩如何,然后乘以一个按照当前市场热度而主观设定的“市盈率”作为“估值”。至于这家公司未来5年、8年乃至10年后的情况,很多投资人说“谁知道呢”?谁还关心那么长久的事呢?某位基金经理甚至也曾对我说,对一家公司,看到明后年?能看到下个季度的状况就不错了!
很多投资机构的投资策略,主流表现则尽是如何关心即将要披露的宏观数据如何来决定投资策略。这样的投资经理也给人以很“专业”的样子,似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回避风险、获取收益。
但巴菲特的观念则很少会成为投资界的主流:“我不很关心现在如何,我只想着8年、10年后一家企业是否一定比现在强”,“就算美联储主席悄悄告诉我他要发布的新货币政策,对我的投资决定也不会有任何影响”。
在显得很“主流”的投资人眼里,巴菲特的上述言论简直就是火星上的投资人的思维——不可理解!
但是,如果我们从公认的“价值评估”理论中——尽管这也是主流的投资经理们学过的投资理论——我们也能发现其中的矛盾:比如在DCF(现金流折现)估值中,近期数年现金流的贡献对整个价值的贡献仅占20%左右,但分析师却要花主要精力于这些时期“三张财务报表的预测”,但对价值贡献占80%的长远“稳定期”的经营,则基本上都是拍脑袋式的简单主观假定——给个“永续增长率”,不过这一永续增长率是3%还是4%,甚至都不需要较真。
长远的未来如何不需要关注,而只关心眼前的经营如何,这正是流行的大多数投资经理与巴菲特投资方法的主要区别!
这种区别经过时间的考验而产生的不同投资结果,早已得到市场的证明,高下立分!
不仅长期结果不同,按我的观察,就像那两位不同理财观的男女学生后来结局的不同,立足于长远的人往往更加有信心并心性乐观,而过分着眼于眼前的人,往往焦躁不安且对未来充满疑虑缺乏信心。
从一个朋友发来的E-mail中,我看到了哈佛大学图书馆里的一句训言:投资未来的人,才是忠于现实的人。作为一个投资人,是把精力放在观察现实还是着眼于未来,不但是个价值观的问题,更是一个具体投资方法上的差异问题。也许,市场上永远存在这种差别,而这正是那些投资未来者的福音。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