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乘整数》的教学案例与反思

文章 2019-07-13 15:26:57 1个回答   ()人看过

师:再过几天我们学校五年级同学要到张謇故居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挑选饮料,做好准备工作。(出示:超市部分饮料或矿泉水的价目表)

师:每位同学为小组中的同学挑选一种饮料。(小组中有四人,应买同样的四份。)你们能算出购买这种饮料应付的总钱数吗?

学生独立解答后,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生1:我选的是每瓶1.5元的矿泉水。1.5+1.5+1.5+1.5,一共花了6元钱。

生2:我买的是每瓶2.2元的绿茶。我是这样想的,22角乘4得88角,也就是8.8元。

生3:我买的也是每瓶2.2元的绿茶。2元乘4是8元,0.2元乘4是0.8元,一共要花8.8元。

师:你怎么知道0.2乘4等于0.8元呢?

生3:把0.2扩大10倍是2,2乘4等于8,所以0.2乘4就等于0.8。

生4:我买了橙汁饮料,每瓶2.8元。列式2.8×4。我是用竖式进行计算的,我先算出28乘4等于112,再把112缩小10倍,就是11.2元。

生5:我买的是蒙牛酸酸乳,每包1.6元。我也是用竖式计算的,只是在列竖式时用1.6乘4而不是用16乘4,方法和刚才那位同学一样。

师:我们还想听一遍。

生5:先把1.6看作16,16乘4的积是84,然后再把84缩小10倍,点上小数点。

师:今天我们碰到了什么新问题?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6:计算小数乘以整数时,我们可以先把小数扩大10倍变成整数,按整数乘整数的方法算出积,然后把积再缩小10倍,得到正确的结果。

师:如果每位同学最多可用3.5元,算算两个小组同学应花多少元?

学生解答后交流,重点让学生说说得数末尾的“0”怎样处理。(学生讨论后,同意应先点小数点,再划去“O”。)

师:那么全班同学老师至少应该准备多少元钱?

生7:用3.5元乘48人,应准备168元。

生8:每组4人,用14元,共12组,应准备168元。

师:在计算小数的乘以整数时,一般是按生6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较方便,也不容易出错。

(反思)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注意运用现实的生动有趣的学习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计算教学往往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脱离,所以学生对计算内容的学习缺乏热情和兴趣,对计算的练习备感枯燥。因此,提高学生对计算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更显重要。创设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始,教师首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购买饮料”的情境,即每位学生为小组中的四位同学选择一份饮料,并计算出自己所选择的饮料的总价。由于每瓶饮料的单价大都是小数,每组买的都是四份,所以自然地引出了小数和整数相乘的学习内容。对这样的教学情境,学生感到自然、亲切。由于解决学生自己的问题就是学习新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这样,学生在探究用新的方法解决自己的问题,理解与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二、、激活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引导学生主动运用原有知识学习新知识。

在过去的计算教学中,教师重视的往往是学生对计算方法或计算法则的掌握情况,更多地停留在会与不会计算这一浅层面上。本节课,教师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计算教学中计算方法、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而不单单是掌握计算方法这一结果。教学中,教师首先让学生通过购买各种饮料并计算出应

付多少钱,再让学生探讨研究并进行转化。在交流中,许多学生确实也提出应该把小数和整数相乘转化成整数和整数相乘来计算。可见,学生已初步应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碰到的新问题。感知并逐步掌握这一转化方法,这样不仅仅对学生学习今天的知识有帮助,对学生终身的学习、生活更是大有裨益。

三、注重师生间的相互交流,理解算法。

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往往把重点放在讲清计算方法上,忽视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注重师生间的交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计算方法,从而得到许多有创造性的解决办法。同时教师又是互动交流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多样化的计算办法中,教师引导学生抽象出数学模型,即小数乘整数的一般计算方法,并用以指导后面的学习。教师还注重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认识到:在小数和整数相乘列竖式时,应该把右边对齐而不是和小数点对齐;当积的末尾有“0”时应先点上小数点,再划去“O”。整节课的学习就是在这样的交流互动中完成的,学生自然学得轻松,积极主动,效果又好。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