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妇难为有米炊的教学论文

文章 2019-07-13 15:06:18 1个回答   ()人看过

“如果你不知道要到哪儿去,通常你哪儿也去不了。”这谚语可说明设计好课堂教学目的的重要性。然而在鲜活的课堂上,无论在哪个教学环节,都有可能出现与教学预期性目的生成之间的矛盾冲突现象,即“非预期性目的生成”。若教师不善于捕捉这一生成资源,并妥善处理,那该课堂教学会难达到预期性目的(即教学目标),犹如“巧妇难为有米炊”。

教学目的有“预期性”和“非预期性”之分。预期性生成是指教师课前充分预设的基础上产生,在预料之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必然现象;非预期性是指在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学生提供的材料,思维成果,参与程度等获得的结果或结论,与教师课前预设相差,在教师预想之外的学习生成现象。

譬如,我曾见这样的教学案例:

一位教师为了让学生们弄懂一个教学难题,创造性地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可分成不同学习小组的学生有不少人趁机交头接耳、大声说话或议论一些与本课“风牛马不相及”的话题……学生的声音在课堂中激荡不断,教学过程有生生互动而开始产生了丰富的生成资源。然而,课堂教学有明确的目的指向和特定的时间限制,该教师此时面对的是与其预定教学目的或步骤相异的课堂教学生成资源。为了教学预期设计不被打乱和冲击,他针对那“非预期性”的生成资源提出了批评,甚至横加指责。于是,有的学生诚惶诚恐地瞪大眼睛听老师的训斥;有的还在诉说理由;有的似乎充耳不闻,幸灾乐祸,以致课堂又是乱哄哄。

诸如此类的生成现象或多或少地存在我们的课堂中。不少教师也或多或少地缺乏敏锐的反应与应对策略,对学生缺少应有的人文关怀,或是忽视对学生正确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取向的引导,从而让课堂中丰富的非预期性生成资源,转化成了他完成教学目标的障碍。

因此,处理好与预期性目的生成之间的矛盾,教师要遵循教学预期性目的、步骤与具体教学情景相结合的原则,挖掘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内在价值,以积极的策略应对。

(1)升降目标,注重对即时目标的落实。

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课堂中,常有师生对话:“你认为这答案是什么?”“不对……”“这问题,应该是……”这种互动答案是预设的,主体也是预设的。教师心目中存在着自己理想答案和“主体形象”,可以说是完全漠视了学生个性的差异。

同一班级中学生的学习层次、行为习惯、思想意识等参差不齐,甚至有个别学生存在着隐性、或明显的厌学情绪。并且,学生的学习状态、条件也会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而发生改变。这些可谓教师完成教学目的之“炊”的“米”。当条件发生变化时,教学目的之“炊”需要纳入弹性灵活的成分,接纳始料未及的信息。若教师的课堂教学仍按不可更改的预期性目的之“炊”去转化他们,不但起不到教育作用,可能还会加剧学困生的厌学情绪,甚至最终离开课堂,放弃学业。因此,教师要合理地删补、升降预期性目的从而即时生成目标。

(2)直面意外,摒弃预设巧妙完成教学任务。

教科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交往有艺术”一课,我曾这样设计:一女同学的生日,男同学该送她什么礼物以表祝贺?

“蛋糕、手机。”

“一本书、或一个发夹子。”

“给她写美好的祝词,或点上一首歌。”学生们七嘴八舌,积极发言。

突然一男生高喊:“送她一个吻。”此话刚落,教室里像炸开了锅。有些学生为该男生的大胆“捣蛋”欢呼;有些女生则害羞得低下头,觉得男给女送吻,肯定是那方面的事。这也大出我的预料,为了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我故意微笑说:“给她一个吻!妥当吗?”“说着玩的”,那学生低头说。

“这礼物能不能送?说说看”我鼓励学生。一位学生站起来:“在一些西方国家,吻或拥抱是表达友好或礼貌的方式。在这不应该吧。”又一位同学补充:“过生日送吻,在我们中国看来不应该或不合适吧”……接着我就中西方国家的吻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在西方国家吻是一种礼貌行为,无论男女都可以在见面时相互拥抱与亲吻。中国对于吻是一种感情承认,而不是一种礼仪的表现方式。不同的文化背景,交往的礼仪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请大家阅读课文《交往有艺术》。

在此,我勇于直面课堂中的非预性生成现象,积极应对,冷静处理,把那非预设生成的尽可能地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资源,以促成教学目的的实现。

(3)“将错就错”,在感受错误中实现教学目的。

对待学生解题出现的错误,教师一般采用订正和评讲的方法,让学生纠正。但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角度看,这处理方式很大程度是外因在起作用,学生对错误的认识与印象并不深刻。其实,我们在更多时候,可以把学生的错误作为一种教学资源,以错为契机,采用顺误更题的方法,矫枉扶正,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正如上述处理“生日送吻”的非预期性生成现象。

在新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思维的多向度、教学方法的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多样性,使得整个课堂教学的状态不断地变化发展。因此,课堂教学场景就会出现许多非预设生成的动态现象,就会出现教师意想不到的许多亮点。教师应及时地调整自己的预期性目的,灵活选择、整合乃至放弃教学预设,机智生成新的教学方案。否则,聪明能干的妇女,有米也难以做出饭来!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