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优秀教学论文
自从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以来,从事基础教育的广大教师在课程改革中正在苦苦地探索着,努力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努力改变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不断尝试与新课程改革要求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手段。新课程倡导个性化的知识生成方式,旨在扭转过分关注“知识授受”为特征的教学局面,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重要的着眼点,以便尊重学生学习方式的独特性和个性化作为基本信条,从而重建了教、学、师生关系等概念。要在教学中渗透“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我认为要处理好以下四大关系:
一。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问题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贯彻“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的教学思想,使教师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研究者、设计者、引领者和学生主动学习的合作者、指导者和组织者。从课堂教学构成要素看: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和学两类活动组成的,在过去,教师的教决定了学生的学,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教师是主动的学生是受动的,学生是围着教师转,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是主宰。同时,在评价课堂教学中,也都是看教师教的怎么样,包括到目前为止,我们的评优课,教学基本功竞赛仍基本如此。在新课程改革中,在课堂教学中,倡导一种新型教学关系、师生关系,即教师与学生是一种平等、合作、互动的关系,学生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教师将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向学生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参与者、合作者和“资源人”转变。从课堂教学评价来看,课堂教学也逐渐由注意对教师教的评价转变到关注学生学的状况。我们必须克服教师“一言堂”的局面,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多发言。为此我在教学中除了采用上面的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对问题思考回答外,还采用讨论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进行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并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笔者认为:看学生课堂教学中参与状况如何,有五看:
①看学生参与主动性如何;②看学生参与的深度、广度如何;③看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交往情况;④看智力活动情况;⑤看学生发展情况(包括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价值观)。
二。教师与教材的关系问题
教师在备课中认真钻研教材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教师唯教材是从,教材是怎么讲,我就怎么教。这已越来越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了。这就引出在当今新课程实施中教师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的问题的讨论。
教师教教材,其结果学生获得的知识是极其有限的。(因为经过从教材→教师→学生,信息衰减,教>学。)其实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什么都讲清楚要留点问题给学生讲,给学生思考。要把学生培养成有问题的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问题出课堂。中国人总是把有问题的学生教成没有问题,而外国人把没有问题的学生教成有问题的学生。
事实上:教师应该是用教材教,把教材当作是一种工具。教师不应是教材的奴隶,而应该成为教材的主人。
三。课堂教学的过程性与动态性的关系
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总希望将自己课前精心设计的教案能顺利执行下来,以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而不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节外生枝,把完成教学任务作为课堂教学优劣的一个标准,甚至包括学生所回答问题的答案都要与自己预设的一样才好。事实往往不可能都是如此,课堂上的情况是千变万化的,往往会出现一些意料之外,始料不及的情况。这就是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问题,教师要关于处理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问题:以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力,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
那么,如何有效地处理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意外问题:
1 .教师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2 .灵活机智地处理:切忌不理不问,或故意回避。①一般由学生来解决学生中的问题;②确立为师生共同探索的问题:共同研究,增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兴趣。③确实无法解决,教师要实事求是地向学生讲明,绝不要可能……大概……,教师在学生面前说不知道已不是什么难为情的事情,已经是很正常的事情,这能激起学生更大的求知欲望。
四。教学手段与教学目标的关系问题
电教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具有直观生动,形象逼真,容量大,具有声、光、形、色再现的特点,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感官潜能。但是新课程实施后,人们把太多的精力集中在教学手段的改变上,越来越多的人青睐小组讨论,认为小组讨论是合作学习,越来越多地人认为新课程改革就是使用多媒体上课。因此一种误区便悄然产生:小组讨论+多媒体=新课程改革,这实际上是一种误区。事实上,现在有些课堂上的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仅仅是一种形式,能解决多少问题,值得思考,(如:有的老师要求在三分钟内分四人小组讨论一个问题,能讨论出什么东西?)有的多媒体课件纯粹是新课改的一个外衣。
那么新课程改革中语文课堂教学,到底有哪些教学手段?哪些教学手段是新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的教学手段?我认为没有一个统一答案。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一切应由你的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来定,以有利于教学目标实现来定。现代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可以并举。我认为一堂好课,既有标准又没有标准,更重要的是要能跳出标准。一堂好的语文课概括起来:要抓好四个实。
一要充实:要有内容,要有效率,内容丰富、多方活跃,给人多方面启迪。
二要丰实:不要把课当作是按导好的戏一样来演,而不管底下的反应,一开幕就知道结尾,象记流水帐一样。
三要平实:就是不要只图热闹的形式,要平常实在。花样太多可能会使学生不知所云,重难点不突出。
四要真实:要处理好完美与真实的关系,真实的课应该有遗憾,遗憾往往反映出真实。
“思则变,变则通,通则进”,为解决教学中现存的问题,改革是唯一有效的途径。但无论怎么改,素质教育的精神是不变的,我们应不断探索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把握教育脉搏,以不变应万变。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