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 司空见惯

文章 2019-07-13 14:52:40 1个回答   ()人看过

刘禹锡是唐代著名的学者,他创作了许多名篇,为人们所喜爱。

高髻云鬟宫样装,春风一曲杜秋娘。

司空见惯寻常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刘禹锡 赠杜秋娘

刘禹锡字梦得,彭城人,唐代著名诗人.生性豁达,恃才而放。其诗文精绝,当时许多官宦名门求之不得。白居易称为:刘君诗在处,有神物护持。

刘禹锡罢职离京,途经杨州,当时的大司空杜鸿渐听到消息后,仰慕刘禹锡的名望,极力相邀,刘禹锡推辞不过,只得赴宴。席中,大司空命歌舞助兴,并殷勤相劝。刘禹锡尽兴而饮,喝的酩酊大醉,即席吟诗一首答谢。半夜刘禹锡醒来后,突然发现身边有两位歌妓,吃惊的问道你们怎么在这里。歌妓回答说因为先生赋诗一首献给司空,所以司空命她们相陪。刘禹锡说,记得我在酒席上与司空对诗,那是喝醉了后说的话,现在都记不清是怎么回事了。忙问你们可记得我吟的什么诗,一歌妓勉强吟诵,诗中不仅表达了对歌妓的赞美,还用大司空习以为常的醉歌曼舞的生活,来对比自己的满腹愁怨。刘禹锡自感惭愧。次日急忙向司空谢罪,司空大笑,并把两名歌妓相赠。

刘禹锡自己有个歌妓,美名在外。当时的宰相李逢吉想霸占这个歌妓,便通知所有官员带着婢妾参加宴会。暗中命令守门人,要先把刘禹锡家的歌妓放进去,然后就关闭了大门.官员们都深感惊异,但是谁也不敢说什么。刘禹锡对此也无计可施,只好忍气吞声。第二天,刘禹锡约了几位官员前往拜谒李逢吉,希望能接回自己的歌妓.而李逢吉见了他们就象没事人一样,从容谈笑,根本不提昨天宴会的事,更不用说那个歌妓。刘禹锡等人也不敢发问,只有默然相视而已。就这样一直到告辞出来,刘禹锡无可奈何,唉声叹气地回了家。眼看着自己的歌妓被人霸占,于是悲愤地写下《四愁》诗四篇,以泄其愤.其中有,

人曾何处更寻看,虽是生离死一般。

买笑树边花已老,画眉窗下月犹残。

云藏巫峡音容断,路隔星桥过往难。

莫怪诗成无泪滴。尽倾东海也须干

知识扩展:“司空见惯”的“司空”是何意

“司空”本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官职名称。南朝梁人沈约所撰的《宋书·志·百官》中曰:“司空,一人。掌水土事,郊祀掌扫除陈乐器,大丧掌将校复土。”南朝宋人范晔所撰的《后汉书·志·百官》中亦:“司空,公一人。本注曰:掌水土事。凡营城起邑、浚沟洫、修坟防之事,则议其利,建其功……”在唐代,司空与太尉、司徒(各一人)并称“三公”,皆正一品,但仅为虚衔,无实职。

成语“司空见惯”典出中唐,其出处各书记载不尽一致。宋代李昉等人所撰的《太平广记·器量(二)》引唐代孟棨《本事诗》载:“刘尚书禹锡罢和州,为主客郎中、集贤学士。李司空罢镇在京,慕刘名,尝邀至第中,厚设饮馔。酒酣,命妙妓歌以送之。刘于席上赋诗曰:‘ 鬌梳头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李因以妓赠之。”而《全唐诗》卷三百六十五中所录的刘禹锡《赠李司空妓》诗在文字上与之略有差异:“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唐宋遗史》及明代张岱《夜航船》中此事的两位主人公则为大司马杜鸿渐和诗人韦应物。笔者以为《本事诗》中的记载可能更接近于事实,其中的“李司空”是指唐代诗人李绅(即《悯农》一诗的作者),因为李绅曾在工部任职,主管水利、建筑等,所以刘禹锡在诗中以“司空”代称之;又因为在被召回朝任东都尚书省主客郎中、集贤学士之前刘禹锡曾先后被贬为连州(今广东连县)、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故刘禹锡在诗中以“江南刺史”自称。由于这则诗话流传很广,后人遂摘取其中“司空见惯”四字作为成语,用其来表示对某种事物见得多了,就习以为常了。如宋·苏轼《满庭芳》六首之二:“人间何处有?司空见惯,应谓寻常。”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殊丽全繇带韵,多情正在含颦。司空见惯也销魂,何况风流少俊!”清·夏敬渠《野叟曝言》一二○回:“文恭、文宽出入禁苑,亦属司空见惯。”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