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世才子李商隐

文章 2019-07-13 14:37:04 1个回答   ()人看过

在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李商隐的旷世才情使其独树一帜。

唐代诗坛人才辈出,群星璀璨,晚唐才子李商隐以其独特鲜明的风格和旷世超凡的才情将唐诗又一次推向了高峰,被认为是重要性仅次于李白杜甫王维等诗人的优秀诗人。他的诗歌从不同角度抒写自己的性灵。不论是咏史诗、政治诗,还是咏物诗,李商隐都写得典雅工丽,曲折深婉。他的诗歌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异彩纷呈,精美绝伦,呈现出凄清婉丽、静谧深幽的独特意境,散发出动人的艺术魅力。以诗读人,李商隐独特鲜明的个性特点跃然纸上。

一、敏感多情的文人性格

李商隐是一个多愁善感而又一往情深的人,他的情感不似李白之高亢激昂,不似杜甫之沉郁顿挫,不论是咏史诗、政治诗还是咏物诗,抑或是李商隐最擅长的爱情诗,李商隐的情感表达都是深情绵邈,深婉曲折的。他敏锐纤细、多情善感的文人性格使他的诗内涵丰富,含义隽永。

《七绝・花下醉》“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出于对美好事物的喜爱,诗人怀着浓浓的兴味追寻春天的足迹,不知不觉便已全然陶醉,不由得倚靠着一棵树沉沉睡去。酒醒客散之后,深夜寂静之时,一般人应该是不会再由赏花的雅兴了,陶醉于春色之中的李商隐者却仍旧流连忘返,“更持红烛赏残花”,想来那夜深人静之时,红烛映照之下的残花必有一番别样的美丽。而这深夜持烛赏花的雅人情怀则非多情如李商隐者不能有之。

《五律・落花》“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赏春之游人竞相离去,面对着园中纷乱飞舞的残花,诗人只觉肝肠寸断,不忍扫去落红。望眼欲穿把春天盼来了,它却又要匆匆归去。那一心向春,为春而生的春花,却只落得零落沾衣的结局。这首咏花之诗,充满了浓浓的伤感,弥漫着伤春惜花之情,如痴如醉,深婉动人。那随风而舞的落花之叹难道不也是诗人自身的哀叹,壮志难酬,青春流逝,身世飘零,人世的诸多意绪岂不是像这落花一样凄凉。

《七绝・柳》“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那春天里随风起舞的婀娜多姿的绿柳是何等的繁盛优美,而这只是更加反衬出清秋之日,斜阳映照之下的秋柳萧条疏落的境况。敏锐纤细的李商隐在秋柳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自己年轻时的踌躇满志岂不正像生机勃勃的春柳,而由于党争倾轧,二十年寄人篱下的日子又岂止秋柳般悲凉憔悴?

李商隐的敏感多情和他所处的时代、个人的身世以及政治上、爱情上的失意密不可分,他敏感多情的文人性格在其几乎所有的诗歌中都能够窥见。

二、惆怅落寞的伤感情怀

晚唐士人的伤感情绪在李商隐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一生政治生涯和爱情生活的不幸更使李商隐的许多诗歌都流露出幽怨凄恻、惆怅落寞的伤感情怀。

《七绝・端居》“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二十年京城幕府生涯,二十年远离家乡和亲人,客居他乡的李商隐孤寂凄恻的心境,又岂是清冷的秋天可以承载得了的?那冷寂凄寒的秋天景物徒增惆怅,对诗人而言是不堪承受的重压。胸怀无限愁绪的诗人在无数个风雨之夕、月明之夜,辗转不眠,孤寂寒凉之感让人读之不禁随之惆怅满怀。

《七绝・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秋雨之夜的思念,遥遥无期的相聚,那涨满秋池的岂止是巴山夜雨,更是诗人满腔的愁绪。何时能和思念的人一起共剪西窗之烛?共诉衷肠?此诗深情绵邈,意蕴深远,凄清孤寂之感扑面而来,李商隐落寞伤感的情怀又一次复现出来。

《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在心情不佳之时驱车登古原,看到斜阳光辉之下灿烂辉煌的壮观景象,只怕谁都要为之惊叹,为之陶醉!只可惜这光辉灿烂的景象马上就要消失。人世间所有的一切不都是和这夕阳一样,转瞬即逝吗?善感多愁的李商隐在极目远望之时,会不会牵动无穷的思绪:家国之叹,身世之感,人间之情,一切的不如意似乎全部涌上心头。难怪他的诗作中总会有无尽的惆怅,总让人感到有一种挥之不去感伤、遗憾与残缺之美。

友人崔珏在悼念李商隐的诗文《哭李商隐》中的“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可以说是对李商隐的一生极为沉痛而准确的评价。无所依傍的家庭背景,备受排挤的仕途生涯,无望不得的爱情渴望,李商隐的一生的确是充满缺憾的一生,让李商隐的诗歌充满了浓厚的感伤情绪,他却在缺憾和残缺中营造出了凄婉迷离的艺术境界,其独特的诗歌美丽,给了他不朽的艺术生命。

三、才情四溢的旷世才子

李商隐的诗歌构思奇特,意境深幽,耐人咀嚼,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他的诗歌意象在唐诗中独树一帜,意象选择十分巧妙,运用独特。呈现出变幻多姿和凄迷伤感的审美特质。吴桥《围炉诗话》认为:“于李、杜甫、韩后能别开生路,自成一家者,惟李义山一人。”李商隐诗歌题材十分丰富,政治诗在晚唐诗坛独占鳌头,咏史诗也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但代表李商隐诗歌风格与成就的却不是这类作品,而是那些寄寓个人身世之感的诗作。这类作品大多以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的景物为题材赋予其深刻的意象,令人回味无穷。屈复《玉溪生诗意》“即景见情,清空微妙,玉溪集中第一流也。”

《七律・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的这首七律是历来为人传颂的佳作,在悲伤、痛苦的爱情之中,仍然寄托着深厚执著的渴望和追求,深情凄婉,让人动容。“相见时难”表达“爱而不见”的痛苦,较为常见,而“别亦难”因重复更给人印象深刻,深入体会才感觉到那难以割舍、不忍离别的痛苦更让人难以禁受。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凋零,美好的时光转瞬即逝,让人心中涌起无限的怅惘与惋惜!而用“蜡炬成灰泪始干”和 “春蚕到死丝方尽”比喻深挚的情感,李商隐确实是胸中有锦绣,下笔如有神!虽然因爱而痛,无尽无休,但是这深切的眷恋,他至死不渝。李商隐传神地抒写了交织着痛苦、失望和缠绵、执着的感情,这样的抒情,联绵往复,细微精深,成功地再现了心底的绵邈深情。

《无题四首・其二》“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飒飒东风,细雨如愁,芙蓉塘外的雷声,李商隐用“轻”字形容,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既流露出萌动的春意,又带有一丝忧愁凄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更衬托出女子幽处孤寂的情景和深锁春光的惆怅。颈联出句“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表达了女子对爱情的深切渴望,而末联“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突然转折,向往美好爱情的心愿切莫和春花争荣竞发,因为寸寸相思都化成了灰烬。这是深锁幽闺、渴望爱情的女主人公相思无望的痛苦呼喊。热情转化成幻灭的悲哀和强烈的激愤。“相思”本是抽象的概念,诗人由香销成灰联想出“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奇句,化抽象为具象,用强烈对照的方式显示了美好事物之毁灭,使这首诗具有一种动人心弦的悲剧美。李商隐写得最好的爱情诗,几乎全是写失意的爱情。而这种失意的爱情中又常常融入自己的某些身世之感。在相思成灰的爱情感慨中也可窥见他仕途失意的不幸遭际。

李商隐是晚唐诗坛的一颗明星。他的多愁善感,他的旷世才华,他丰美而深远的精神世界,让他的诗歌华彩斐然,独树一帜。施蛰存认为,李商隐的诗的社会意义虽然不及李白、杜甫、白居易,但是李商隐是对后世最有影响力的诗人,因为爱好李商隐诗的人比爱好李、杜、白诗的人更多。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