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水平与理由探讨论文
摘要:企业多元化经营作为现代企业的一个重要经营战略,我国企业也正在不断地开拓多元化事业,文章通过对国内深圳A股市场上市公司的研究,定性分析影响企业多元化经营的一般因素,再定量分析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的特征和程度,以及造就我国企业多元化水平的独特原因。
关键词:企业;多元化;经营;探讨
一、 企业多元化发展的历史过程
早在1950年安索夫(H·I·ANSOFF)提出了多元化经营的概念,他指出当企业现有产品的发展不能实现企业发展的目标时,企业会进入新的产品领域,或者是某种产品市场高利润率的诱惑使得企业进入新的产品领域这样一种战略性选择行为。换言之,安索夫的多元化的观点主要是针对企业经营的产品种类数量而言。
1959年彭罗斯(E·PENROSE)在其著作《企业成长理论》的著作中指出,任何时候一个企业在实施多元化时,都是在企业不完全放弃其原有的产品线的情况下,从事新产品生产,包括中间产品的生产,这些新产品与原有的产品在生产和营销中有很大的不同。换言之,彭罗斯认为多元化应该包括各种各样的最终产品的增加,垂直一体化的增加,企业运作的基本领域数量的增加。
1962年,哥特(M·GORT)在其《美国产业的多元化和一体化》中指出,多元化是指为单个企业服务的市场异质性的增加。换言之,哥特的多元化观点不仅包括了企业产品的多元化,还包括了市场的多样化,从企业的内部走到了影响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同年,钱德勒(A·D·CHANDLER JR)在其《战略与结构》著作中,通过实证得出:多元化经营是企业最终产品线的增加,也即企业由单一产品线发展到多条产品线,同时组织结构也由U型组织向M型组织转变。
1974年,罗美尔特(RICHARD P·RUMELT)认为:多元化的实质是延伸到新的领域,要求发展新的能力或者增强现有能力,一种的新的业务活动可能与现有活动有各种各样的关系,但仍然需要掌握不同的生产技术,不同的营销理念和方法、以及新的投资决策、计划和控制的办法。
由于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国企业的发展主要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企业的生产与销售是分离的。换言之,企业的生产不是以市场为导向,虽然可以发现建国前我国企业从事的生产业务范围很广泛,从加工生产到商贸服务,从医院到学校等等,但建国前企业的“多元化经营”不是市场力量催生的,不作为本文研究的时间范围。我们主要从改革开放后,甚至是国内发展资本市场的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我国企业的多元化经营究竟有哪些特征,其多元化经营水平程度孰高孰低,支撑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的特殊原因有哪些?
二、 内企业多元化经营水平的实证衡量
传统上,研究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学者把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模式划分为以下三类:横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和混合多元化。三者之间的主要区别就是取决于企业的产品线之间的关联度,如果这种关联度是高度同质的,而且是没有时间顺序的,一般成为横向一体化,否则就是纵向一体化,如果企业产品线之间的关联度很低,一般称为混合多元化。
文章的研究样本来自截至2004年12月31日,依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全体上市公司,根据统计共有530家企业,按照中国证监会以及中国工商管理总局颁发的企业经营范围明确规定的标准作为分类标准,把企业分为是否从事多元化经营。具体的分类办法如下: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中至少有三类不同的业务,按照这个标准,共挑选出328家公司,因此可以简单地说明,在深交所上市的国内企业中至少有61.88%的企业都在不同程度的从事多元化经营,反映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普遍性,表明企业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规模经济,也在不断地追逐范围经济,至少是追求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的结合。
进一步分析在从事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当中,多元化经营业务的主要集中在哪些行业,多元化经营水平的程度又是如何?
根据中国证监会划分行业的标准,再通过对328家样本企业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分为23个类别,其中第一大业务类别数量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房地产行业、电子通讯行业、商业贸易行业。比重分别占到了21%、13%、9%。把这三个行业与国内经济发展的历程进行对比,不难发现,这三个行业正是中国经济最近几年蓬勃发展的行业,例如中国城市房地产价格在过去的十年间已经上翻了好几倍,鉴于促进城市房地产发展的各项积极因素以及房地产对国家GDP增长的拉动作用,大量非房地产专业企业都开始不同程度地进入房地产市场;电子通讯业主要是受到最近几年全球信息技术的变革,引发了全球的新兴产业的产生、发展。其实从理论上也论证了前文所述的企业多元化经营常常受到经济周期和产业吸引力的影响。
为了定量的衡量企业多元化经营的程度,除了按照传统的定义,如罗美尔特(RUMELT)1974提出的三个指标:专业化比率SR、相关性比率RR、垂直一体化比率VR。本文拟打算对多元化经营水平程度衡量的标准定义为:第一大业务所占的比重以及第一大业务与第二、三大义务的差额这两个定量指标把企业的多元化程度分为低,中、高、极高这四个层级。具体的统计数据如下:
注:(1)上述表格中的X定义为第一大业务收入比重减去第二、第三大业务收入的比重;(2)X数值越大说明企业多元化经营水平越低,程度越低;(3)选择80%作为区间的端点的理由是经济管理中的“2—8”定律;选择50%作为另一个区间端点的主要理由是企业经营中50%是作为绝对控股权的分界点;选择33%作为区间端点是因为市场营销学中33%是作为企业是否具有市场垄断的标准。
通过上面两种指标的定量分析,可以发现目前我国企业多元化经营水平的程度也就是13%~20%左右的水平,与目前欧美企业多元化程度的水平差距仍然很大,换言之,我国企业目前的多元化还停留在初始阶段,正如国外20世纪50年代时期的关注产品线数量增加的低水平状态上,或者是在主营业务非常特出的情况下,借用产业吸引力或垄断资源从事第二、第三类业务,从而标榜企业为多元化经营,这种多元化经营实质是业务简单的拼凑,其中根本就没有资源的整合。
三、 国内企业多元化经营水平较低的原因探讨
根据上面的理论分析和实际统计,简单地可以把我国目前企业多元化经营的状态描述为:数量很多,水平不高;多元化具有普遍性但异质性不多。我们认为早就目前的这种态势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企业发展的时间不长。建国至今也就五十多年,改革开放的时间更是短暂,而一个企业的发展成长更是需要上百年时间的沉淀,我国很多企业除了延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很多业务范围,也在进行不断的创新,但是第一大业务依然是过去从事的熟悉业务,换言之,我们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正处于企业发展成长期初期的探索阶段,因此与国外的百年名牌企业不具有横向的可比性。
第二:企业发展所具有的地域、资源类垄断性。我国企业从事多元化经营既不是由于原来业务的衰退,也不是企业战略的计划之内,而是企业在某个时间、某个空间内获得一种类似特许权的承诺,企业根本不会衡量、考虑是以自主开发还是合作的方式下收益最大化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很多时候都是自主开发,这其实在上面的统计中也得到了论证,房地产业务作为目前很多企业多元化经营的一个选择对象,主要也是因为房地产一般具有高利润和跨区域的进入壁垒的特征。
第三:国家经济发展中的热点、焦点。关于这个理由也可以说是影响企业多元化外部因素中的产业吸引力因素。还是以房地产为例,目前房地产是我国企业在进行多元化战略选择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对象,不论企业原来的业务是制造业、贸易业还是商业企业,在财务资源、土地资源可得性的条件下,均不遗余力地进入房地产开发行列,此点也正可以说明企业多元化经营水平中的普遍性虽高但程度不深,同时也包括了多元化过程中的潜在系统风险因素。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