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教学论文

文章 2019-07-13 13:55:03 1个回答   ()人看过

自古以来,教学似乎都是教师的事,学生被动学习,其实新课改要有所突破,就要打破常规,让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事,充分发挥学生潜力,成绩达到最优,下面我谈一下自己关于这方面的一些看法!

我是红星高级中学的高三一名数学教师,我带的两个文科普通班,学生普遍底子比较薄弱,再说文科数学本来就是学生最头疼的学科,有些学生为什么选择文科就是因为怕数学,带了两个星期之后明显发现了很多问题,第一是学生对这门学科缺乏信心,第二是学生的主动性不足,第三是学生不懂得有效的复习与巩固知识。面对着这种情况,结合学校“68686”小组教学法,我采取了下列措施。

一、课上教学学生以组为单位,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

“做数学”是目前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观点,它强调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经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认为“做数学”是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条件。"做数学"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理论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

建构主义学说认为,虽然学生要学的数学都是已知的知识,但对学生来说仍是未知的,需要每个人再现类似创造的过程来形成。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亲自参与的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是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具体地说,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在教师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收集材料,获得体验,并作类比、分析、归纳,渐渐达到数学化、严格化和形式化。

课前把学生分成小组,选一个小组长,学生以组为单位做好,平常听写考试,算组内平均分,评出最优组给予奖励,最差组批评,组内评比结果写在后面黑板上,发成绩把整组发给组长,老师对整体情况进行总结,小组长下去对组内情况进行总结。失败组每人写不少于200字的失败感言。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整体意识,也培养了学生的危机感,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找问题。其实有时候学生对老师的批评很麻木,但是对和自己相处组内的那么多同学很在乎,自己会想因为自己全组受罚,会过意不去,努力使自己从困境中走出来!

重视学生的主体活动是数学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英国数学课程就具有活动性的特点。教师以数学目标的某一项及学习大纲的某个水平为出发点,组织学生学习活动。教师也可以提出开发性课题任务,进行开放性教学活动,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多个教学目标,涉及多个学习水平。

在教学中可采用协作学习模式,或三四人一组的小组讨论,或同桌协商等。一来可以增加发言面,激发讨论的积极性;二来汇总后典型发言可提高讨论效果,简便易行。实施协作学习模式,需要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这就要求教师努力做到:(1)相信学生:他们有能力,有潜力掌握教学内容;(2)依靠学生:只有师生配合,才能完成教学任务;(3)尊重学生:学生与教师一样,有独立的尊严、价值及丰富独特的内心世界;(4)热爱学生:学生是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5)理解学生:(教学论文 )学生在其自身发展和生活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冲突;(6)帮助学生: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存在着各种问题和疑难。在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不同的意见,虚心接受意见,宽容学生的幼稚及错误,耐心回答提问,提倡使用鼓励和激励学生的语言。

自主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具有诊断性和反思性。据此,我们提出了“反思评价,自我监控”的教学策略。在协作学习之后,对别人的和自己的发现、体会进行反思、评价,捕捉有用的观念和思想,找出其中的不足和问题,使认识深化,促进自主监控的完成。

所谓反思指的是理论发展和解题思维过程的再现,通过再现,澄清理论或解题方法是在怎样的数学思想或观念指导下想出来的。这一点正是学习数学最本质最要紧的东西,由此可见,加强反思能使学生洞察数学的本质,提高同化层次,充分的吸收智力营。

二、设疑于重点和难点,让学生融入其中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材中有些内容是枯燥乏味,艰涩难懂的。如数列的极限概念及无穷等比数列各项和的概念比较抽象,是难点。如对于=1这一等式,有些同学学完了数列的极限这一节后仍表怀疑。为此,一位教师在教学中插入了一段“关于分牛传说的析疑”的故事:传说古代印度有一位老人,临终前留下遗嘱,要把19头牛分给三个儿子。老大分总数的1/2,老二分总数的1/4,老三分总数的1/5。按印度的教规,牛被视为神灵,不能宰杀,只能整头分,先人的遗嘱更必须无条件遵从。老人死后,三兄弟为分牛一事而绞尽脑汁,却计无所出,最后决定诉诸官府。官府一筹莫展,便以“清官难断家务事”为由,一推了之。邻村智叟知道了,说:“这好办!我有一头牛借给你们。这样,总共就有20头牛。老大分1/2可得10头;老二分1/4可得5头;老三分1/5可得4头。你等三人共分去19头牛,剩下的一头牛再还我!”真是妙极了!不过,后来人们在钦佩之余总带有一丝怀疑。老大似乎只该分9.5头,最后他怎么竟得了10头呢?学生很感兴趣,……老师经过分析使问题转化为学生所学的无穷等比

数列各项和公式:S=a1/1-q

(|q|<1)的应用。寓解疑于趣味之中。

三、设疑于教材易出错之处,让学生快乐学习

在宽松的气氛中学习数学,打好基础。首先,提倡一种有愉快感、充实感的学习活动。如小学数学课程要加入制作、体验等活动,理解数量和图形的意义,丰富对它们的感性认识。又如鼓励儿童尝试新的方法,可以让一起学习的学生合作交流。

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奇说过:“差错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能原谅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最常见的错误是,不顾条件或研究范围的变化,丢三掉四,或解完一道题后不检查、不思考。故在学生易出错之处,让学生去尝试,去“碰壁”和“跌跤”,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然后顺其错误认真剖析,不断引导,使学生恍然大悟,留下深刻印象。

四、设疑于结尾,让学生回味反思

一堂好课也应设“矛盾”而终,使其完而未完,意味无穷。在一堂课结束时,根据知识的系统,承上启下地提出新的问题,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同时可以激发起学生新的求知欲望,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我国章回小说就常用这种妙趣夺人的心理设计,每当故事发展到高潮,事物的矛盾冲突激化到顶点的时候,当读者急切地盼望故事的结局时,作者便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结尾,迫使读者不得不继续读下去!课堂何尝不是如此,一堂好课不是讲完了就完了,而是词已尽意无穷。

总之,教学是一种艺术,只要学生愿意去学,融入其中,数学也就不再枯燥!只要教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自己认为学习是他们自己的事,学生就一定能够学好,取得巨大进步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