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咏怀七绝的时态

文章 2019-07-13 13:21:50 1个回答   ()人看过

刘禹锡在咏怀七绝方面,有什么创新呢?下面一起来学习下!

刘禹锡,李重华认为他是王昌龄、李白以后最有成就的七绝诗人,杨慎也推许其为元和后第一家。刘禹锡咏怀七绝,以时间轮换的视阈,将今昔相对、古今相形和物我相照等三种方式运用的十分娴熟,或借史事时事以抒发襟怀,或依过去人事来展示行藏,或凭吊遗迹来阐明观点。

一是今昔相对。诗人把握住个体在过程中时间的上下限,通过对时序的这两个端点的强调,在对比中表现昨是而今非的概念。主要以“旧人”为题,“旧人”为米嘉荣、何勘和穆氏,凭歌声为证,回味昔日繁盛,感慨今朝悲凉。有《与歌者米嘉荣》:

唱得凉州意外声,旧人唯数米嘉荣。近来时世轻先辈,好染髭须事后生。

忆“旧人”米嘉荣,感诗风浇漓:轻先辈重后生。诗人奉劝世人“好染髭须事后生”,既是为米嘉荣抱屈,也是替自己抒怀,更是对世事愤慨。这是忍着愤怒的温存,这是含着泪水的笑意,这是带着锋芒的慰藉。有《与歌者何勘》:

二十余年别帝京,重闻天乐不胜情。旧人唯有何勘在,更与殷勤唱渭城。

忆“旧人”何勘,慨时过境迁:情谊依在。二十余年贬谪,二十余年离别。在离别刹那,《渭城曲》显得尤为动听,且一定要是何勘的原唱,那才是感人肺腑,历久难忘,萦绕心怀。有《听旧宫人穆氏唱歌》:

曾随织女渡天河,记得云间第一歌。休唱贞元供奉曲,当时朝士已无多。

忆“旧人”穆氏,叹时光流逝:终老无成。前两句写昔写盛。穆氏经常出入宫禁,可唱当时最美妙动人供奉歌曲,荣光无比。后两句写今写衰。回响美妙乐曲,回想美丽政治革新,可惜一切幻灭,加上故交零落,自己衰老,诗人只得说“休唱”,往事已矣,“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今昔对比,老歌还是旧人动听,凭吊金色年华,犹如宋末明元初戴表元《感旧歌者》一样:“牡丹红豆艳春天,檀板朱丝锦色笺。头白江南一尊酒,无人知是李龟年。”

刘禹锡感慨今昔相对,还有《杨柳词》中“旧板桥”:

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此诗存二美:词约义丰的含蓄之美和结构严谨章法之美。含蓄之美,词约义丰。一曲清江、千条碧柳,两人情缘,二十年恨。真是“一杯伤心酒,两滴相思泪。到如今,菱花镜里空憔悴。”故地重游,怀念故人,“旧”字意味风景不殊、人事已非的感慨,“曾”字体现别离刹那的深沉幽怨,“恨”字流露出望穿秋水的无限情思,尽于言传之外,真挚感人。章法之美,结构严谨。运用倒叙手法,首尾相接,开阖变化。与崔护《题都城南庄》主旨相近而手法有别,崔诗写“去年”故事,刘诗写“二十年”情思,情感的触着程度有浅淡和浓深之分。崔诗以前后各两句为自然段落,设置“昔――今”两个场景,今昔对比,怅惘昔日;刘诗首尾写今,中间二句写昔,章法为“今――昔――今”,婉曲回环,篇法圆紧,可谓曲尽其妙。望穿秋水的情思,独上西楼的幽怨,人面桃花的痴迷,尽于言外传之,真挚感人。二十年的情感故事着实动人,情致属不遇,诚如刘禹锡自己二十余年的贬谪生活一样,命运属不幸。于生活的遭遇有着沉痛的感慨,于情感的专致亦有着深切的体验,“二十年前旧板桥”,将情感定格在遥远的记忆深处,旧事如风,在某个时间(“二十年前”)和某个地点 (“旧板桥”),依然撩动涟漪。

二是古今相形。时序顺流,今昔对比,只是时段被局限在个体存在的片段之中,有所单调;而古今对比,则被放大延伸到整个历史进程中,视野更恢弘,时段更悠远深长,诗人对时序的两极(古与今)的感知与评价也更加复杂。主要以“旧时月”、“旧时燕”为题,用有情的旧月和旧燕反衬出无常的人事,以今日之衰与昔日之盛进行对照。有《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是刘禹锡《金陵五题》中两首。金陵,亦称秣陵、建邺和石头城,东吴、东晋以及宋齐梁陈等六朝均建都于此。然这些朝代,国祚极短,在悲恨相续的史实中含蕴着深刻的历史教训,金陵怀古成为诗词常涉的主题,“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是刘禹锡怀古诗的主题思想。第一首写“旧时月”。月标“旧时”,也就是“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意味,一切尽在月之照耀中,耐人寻味。一“还”字,显多情而无意,秦淮河曾是彻夜笙歌,欢乐无时,而今月下只剩下冷落荒凉,凄凉无限。繁华易逝,月虽还来,许多的许多已一去不复返了。望月凭吊,以描写手法写山水明月之“此”,意在表现盛衰兴亡之“彼”,意在言外,启人深思。难怪元萨都剌在《念奴娇》中感慨:“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第二首写“旧时燕”。燕栖旧巢,此乃自然生态,莺啼燕语报新年,这又是人情心态。“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栖息的时间由晋入唐延续400年,好似昨朝,可燕子栖息的地方由“王谢堂前”变化为“寻常百姓家”,王谢的变化,正如“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世说新语・言语》),风景还是一样,心境不同罢了,燕子还是那只,“换了人间”。观赏金陵烟花,谩嗟六朝荣辱。很多时候不禁感慨:昔日繁华,烟消云散!旧时风流,只今安在?感悟生命的有限与时间无穷的矛盾,说不完的“六朝无限悲愁事”(罗邺《春望梁石头城》),叹不尽的“家国共成千载悲”(李山甫《上元怀古二首》)。

三是物我相照。诗人有时不是站在个人命运的立场上,也不是站在历史的高度,而是站在宇宙巅峰,以“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的视阈,否定过去现在的一切,等量世间万物的大小长短。所以,诗人在物我相照中,有哲理的悲壮、诗意的感伤和生命的思量。

刘禹锡在遭受十年贬谪和续十四年贬谪的过程中,以“桃花”为参照物,繁盛与荒凉不对照,讽刺与嘲笑兼具,映照出自己的坎坷人生,读来令人不禁嘘唏。有《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到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永贞元年(805年),刘禹锡参加永贞革新,被贬为朗州司马;至元和十年(815年)召回,回到长安时写此诗讽刺新贵。势利小人为了功名利禄而奔走权门,如同在紫陌红尘中赶着热闹去看桃花一样。“桃千树”,说明投机取巧的钻营之辈增多,“看花回”,证明趋炎附势的势利之徒盛行。桃花之繁荣美好,实则是花红易衰、繁华易逝。因写此诗,刘禹锡再度被贬,一直过了十四年,才被召回长安任职。遂又有《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再游玄都观”,重游旧地,显轻蔑的嘲笑。桃花的无存,种桃道士不知所终,繁盛后剩荒凉,花事之变迁,关合自己之升沉,“前度刘郎今又来”,宛如“胡安山又回来了”的腔调,有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刘永济在《唐诗绝句精华》中说“此两诗所关,前后二十余年,禹锡虽被贬斥而终不屈服,其蔑视权贵而轻禄位如此。白居易序其诗,以‘诗豪’称之,谓‘其锋森然,少敢当者。’语虽论诗,实人格之品题也。”诗人以流美的笔触、深闳的境界来表现生命悄逝中的感伤哲理启悟:时间对生命的穿透力和破坏性。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