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路由与交换技术的学习心得论文
篇一:路由交换技术课程实践教学实现论文
摘要:《路由与交换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文章研究了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思路,提出了《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实践教学内容的设置,并给出了完成实践教学任务的具体方法。对培养计算机网络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路由;交换;实践教学;计算机网络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24-0000-02
routing and switching practical teaching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qu xiaoning
(changsha commerce&tourism college,changsha410004,china) abstract:route and switch technique is a course demanding a lot of practice and experiments in the computer network specialty.this paper studies the reform of the practice
teaching,presents the main teaching contents involved in the course and the detail ways of the practice teaching.the
presented ideas and methods are crucial for educating the high level application oriented talents.
keywords:route;switch;practice and experiment
teaching;computer network
篇二:交换机与路由器的实训心得
短短两个星期的实训生活无声无息的接近尾声了,然而实训的过程还历历在目。通过这次的实训,让我了解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也让我学会了很多。
在这次的实训中,我学会了交换机与路由器的基本配置、vlan的划分、跨交换机实现vlan,利用交换机和路由器来实现vlan间的通信,也了解了访问控制列表的配置是怎样的等等。几乎把上课所学的东西全复习了一遍,我觉得这次的实训对于我来说有极大收获和进步。在刚开始实训的时,我无从下手去做,根本不知道怎么去做,经过一周的时间看书研究和同学的帮助,慢慢的了解了这次实训的过程,不仅使我在理论上对交换机和路由器有了全新的认识,在实践能力上也得到了提高。在这次实训中,我也遇到了些小问题,比如说配置MAC地址时,没定义安全端口,就出现MAC地址绑定不成功,刚开始还以为是自己打错代码,认真配置了好几遍之后还是不成功,后来问同学才知道没定义安全端口,通过这一件小事,让我清楚认识到我有很多小知识点没有仔细去琢磨,并发现自己平常学习中没有对知识进行很好的巩固。学习是辛苦的,但如果我认真的去把的所有内容学好,认真完成每一天的学习任务。相信这些宝贵的经验会成为我今后成功的重要的基石。
这次实训 ,我深深体会到了积累知识和实践的重要性,然而实训是对每个人综合能力的检验。要想做好任何事,除了自己平时要有一定的功底外,我们还需要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操作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总的来说,这次的实训还算成功。
最后还要感谢陈老师以及同学的大力帮助,使我们这组能够顺利的完成这次实训内容!
篇三:交换技术论文
QPJW-11-F03
徐州xxxx职业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届 别
系 别
专 业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2011届 信息工程学院 计算机网络技术 网络 XXX XXX
摘要
由于互联网规模的快速扩展、多媒体和实时业务的涌现,IP交换技术越来 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为它将网络交换机的高速性和路由器的灵活性结合起来,通过将第二层交换引入到第三层路由当中可以很好地改善路由,解决了传统IP网络在运行实时业务时不能保证服务质量的问题,并且克服了传统路由器包转发速度太慢造成的网络瓶颈问题。文中依次IP交换的概述,IP交换的技术特点,以及在当今的发展与应用。
关键词:
交换技术,ATM技术,VLAN,三层网络 IP
技术概述
总所周知,IP是为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进行通信而设计的协议。在因特网中,它是能使连接到网上的所有计算机网络实现相互通信的一套规则,规定了计算机在因特网上进行通信时应当遵守的规则。任何厂家生产的计算机系统,只要遵守 IP协议就可以与因特网互连互通。
IP技术与ATM技术的融合----IP交换技术最初由Ipsilon公司于1996年提出,相对于传统交换概念,也称为第三层交换技术、多层交换技术、高速路由技术等。我们知道,传统的交换技术是在OSI网络标准模型中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进行操作的,而多层交换技术是在网络模型中的第三层实现了数据包的高速转发。简单地说,就是一种利用第三层协议中的信息来加强第二层交换功能的机制。多层交换技术的出现,解决了局域网中网段划分之后,网段中子网必须依赖路由器进行管理的局面,解决了传统路由器因低速、复杂所造成的网络瓶颈问题。当然,多层交换技术并不是网络交换机与路由器的简单堆叠,而是二者的有机结合,形成一个集成的、完整的解决方案。
技术特点
IP交换的目标是,只要在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之间有一条更为直接的第二层通路,就没有必要经过路由器转发数据包。IP交换使用第三层路由协议确定传送路径,此路径可以只用一次,也可以存储起来,供以后使用。之后数据包通过一条虚电路绕过路由器快速发送。传统的路由技术在每个交叉口都要计算一下,下一步往哪个方向走。IP交换技术则像直通车,只须一开始知道目的地是哪里就行了。
三层交换与VLAN融合
VLAN即虚拟局域网,是一种通过将局域网内的设备逻辑地而不是物理地划分成一个个不同的网段,从而实现虚拟工作组的技术。它不受网络用户的物理位置限制,而是根据用户需求进行网络分段。IEEE于1999年颁布了用以标准化VLAN
实现方案的802.1q协议标准草案。不同VLAN之间的数据传输是通过第三层(网络层)的路由来实现的,因此,使用VLAN技术,结合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的交换设备,可搭建安全可靠的网络。
划分VLAN的目的:一是提高网络安全性,不同VLAN的数据不能自由交流,需要接受第三层的检验,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虚网间的隔离,有效防止外部用户入侵,提高了安全性。二是隔离广播信息,划分VLAN后,广播域缩小,有利于改善网络性能,能够将广播风暴控制在一个VLAN内部,同时使网络管理趋于简单。三是增强网络应用的灵活性,VLAN是在一个有多台交换机的局域网中统一设定的,这使得用户可以不受所连交换机的限制,不论用户节点移动到局域网中哪一台交换机上,只要仍属于原来的虚网,则应用环境没有任何改变。在划分VLAN时,要考虑VLAN对于网络流量的影响,单个VLAN不宜过大。
层次化架构三层网络
三层网络架构采用层次化模型设计,即将复杂的网络设计分成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着重于某些特定的功能,这样就能够使一个复杂的大问题变成许多简单的小问题。三层网络架构设计的网络有三个层次:核心层(网络的高速交换主干)、汇聚层(提供基于策略的连接)、接入层(将工作站接入网络)。
核心层是网络的高速交换主干,对整个网络的连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核心层应该具有如下几个特性:可靠性、高效性、冗余性、容错性、可管理性、适应性、低延时性等。在核心层中,应该采用高带宽的千兆以上交换机。因为核心层是网络的枢纽中心,重要性突出。核心层设备采用双机冗余热备份是非常必要的,也可以使用负载均衡功能,来改善网络性能。
汇聚层是网络接入层和核心层的“中介”,就是在工作站接入核心层前先做汇聚,以减轻核心层设备的负荷。汇聚层具有实施策略、安全、工作组接入、虚拟局域网(VLAN)之间的路由、源地址或目的地址过滤等多种功能。在汇聚层中,应该采用支持三层交换技术和VLAN的交换机,以达到网络隔离和分段的目的。
接入层向本地网段提供工作站接入。在接入层中,减少同一网段的工作站数量,能够向工作组提供高速带宽。接入层可以选择不支持VLAN和三层交换技术的普通交换机。
技术的发展
80年代初,LAN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网和校园网,随着用户的剧增和信息量的骤长,网络管理员就开始面临网络阻塞的问题。怎样减少网络堵塞、优化网络结构且扩大网络吞吐量,网络分段是当时的第一选择。LAN交换提供了新的带宽,扩展了网络的功能,随之也带来了一 些新的问题。它与传统网桥一样易出现广播风暴及安全性问题。虽然交换网仅是等待出现广播风暴,利用VLAN可以避免,但是VLAN的实现需路由器,因此,快速路由器技术在交换领域内引起了广泛的兴趣。首先是Ipsilon公司提IP交换(IP Switching),将一个IP路由处理器捆绑在一个ATM交换机上,去除交换机所有的ATM论坛信令和路由协议,这样的一个结构我们可称之为IP交换机。
推动IP交换技术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传输链路的带宽越来越高,路由器实现线速转发的难度越来越大;二是用户对ISP网络的服务功能要求越来越高,随着新的互联网应用不断开发,互联网不再是简单的连通工具,类似视频、音频传输等新的应用服务功能,面对这些需求必须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路由技术,这就是IP交换技术。
传统的路由查找过程是对报文的目的IP进行最长匹配。为了完成最长匹配,必须用报文的目的IP地址匹配路由表中所有的项目,这一过程相当费时。提高路由器转发速率的唯一途径是用精确匹配来取代最长匹配,用类似虚电路标识符(VCL)这样的字段来精确地描述IP路由,这就是多协议标签技术(MPLS)的由来。将交换技术引入网络层,产生了全新的ISP网络结构——IP交换网。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