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课程观在中职校学习指导研讨的论文

文章 2019-07-13 12:44:27 1个回答   ()人看过

一、以现代课程观为指导构筑中职校学习指导的理论架构

(一)树立科学的、正确的职业教育课程观

要做一名合格的能够对中职校学生进行学习指导的教师,首先必须树立科学的、正确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观。要树立科学的、正确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观,首先必须学习。职业教育课程观的理论基础仍然是现代课程理论,所以我们首先要学习、研究、借鉴和掌握前人的课程研究成果、课程理论和这次新课改的理念。我们要学习和研究课程变革史,要研究杜威的、布鲁纳的、凯洛夫的、苏霍姆林斯基的、陶行知的、后现代主义的、马斯洛的、罗杰斯的等现代课程理论。杜威的课程哲学的4个基本命题:(1)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或改组;(2)教育即生长;(3)教育即生活;(4)教育是一个社会的过程。在这4个基本命题的基础之上引申和具体化出杜威课程观的三个方面:一是儿童、知识和社会相统一的课程设计观。这一观点的结论是:儿童(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就是一个儿童(学生)社会化的过程,是一个儿童(学生)与社会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学校教育应谋求个人因素与社会因素的平衡与协调。设计课程时,必须对儿童(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做切实的研究,了解学生过去、现在及未来的可能需要。时刻注视着社会生活和社会职业。二是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相结合的课程形态观。这一观点的结论是:倡导活动课程,改造学科课程,试图实现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在课程形态上的统一。这种统一是建立在对学科课程进行新的认识和改造的基础之上的。三是内在价值与工具价值相统一的课程评价观。这一观点的结论是:教育并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是与富有成效和本身有意义的生活过程相一致的。科目的工具价值应建立在内在价值的基础上并为之服务,反对课程实践中往往脱离内在价值去追求工具价值的做法。

要树立科学的、正确的职业教育课程观,还必须要研究。因为课程观不是死的、一成不变的。前人的课程理论成果仅仅是我们看问题的出发点和基础,我们站在前人的肩上不至于走弯路,但并不是我们课程观的全部。按照杜威的课程观,儿童(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儿童(学生)与社会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所以我们要研究我国现实的经济社会和我们中职校的学生以及我们中职教育自身。第一,要研究经济社会。研究经济社会首先要研究国家的大政方针和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其次要研究当前的市场,要研究产业的调整、行业的更替、新技术的应用、新职业和新岗位的涌现、商品交易方式的变化、企业管理水平提升等关系到学生就业形势的方方面面。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和研究这些变化对高技能劳动者和应用型技术人才提出了怎样的要求,也即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应具备怎样的素质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第二,要研究中职学生。就是要研究学生的家庭社会阶层背景和生活背景、知识结构和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和心理特点。第三,要研究中职教育自身。就是要研究我们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自身的特点、规律和发展问题,研究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问题,研究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及其它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问题。通过学习和研究,使得我们中职教育的课程观更加符合我国当前中职教育现状和中职学生的实际。符合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学生个性成长需求以及中职教育特点的课程观,就是科学的、正确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观。以科学正确的中职教育课程观为基础、为平台,进而构筑中职校学习指导的理论架构。

(二)中职校学习指导的理论架构

首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是学习的价值取向,是学习的直接动力。职业技术教育是紧跟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和经济社会联系最为密切的教育形态。因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是学生们学习的直接动力。从大处来讲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读书,从小处来说为毕业后就业、立业和创业而学习,或者说为更好地谋生及提升社会阶层、谋求向上流动、实现个人价值而学习。

其次,倡导经验课程(活动课程),改造学科课程,实现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相结合的课程形态。充分利用经验课程,为学生设计好经验课程,尽可能地将所授的书本知识与动手活动(实践)相结合,职业教育在活动课程这方面具有普通教育无法比拟的优势。将学科知识设计成多样的、贴切的经验课程,在经验中、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指导学生在做中学,指导学生体验知识,特别是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的力量,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和学习的兴趣。

再次,教育应该是富有成效和本身有意义的生活过程。学习的内在价值(或欣赏价值)与工具价值是相统一的。中职教育所开设学科内容的工具价值也应是建立在内在价值的基础之上并为之服务的。学科内容的内在价值是附庸于工具价值的,不是独立存在的,因此我们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在学习中如何发掘、体味其中的内在价值(欣赏价值),使中职教育的学习对学生来说变的更加有生活意义,使中职学生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愉悦,生命更有价值,更符合青少年个性成长的内在需要,真正实现“教育即生活”。

二、中等职校开展学习指导的途径

(一)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

要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学生首先必须要有较为强烈的学习动机,认识到学习的必要性、艰苦性,增强自觉学习的意识。学生毕竟是学生,特别是中职校的学生,这方面的意识均是比较薄弱。虽然学生是主体,但他们并不会寻求老师的指导,而我们每一个中职校的教师们都要主动肩负起学习指导的责任。每一门课程的教师都要十分熟悉所教学生的专业、教学计划、专业课程设置、专业培养目标、各课程科目的特点及与所教课程的关系、专业就业的形势、市场产业需求的信息等,还有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本专业的高技能劳动者和应用型技术人才的要求等等,如数家珍。利用一切机会,课上课下、课前课后,不断地传达给学生、指导学生,增强学习的目的性,使学生热爱所学专业,时刻明白学成之后的去向。

(二)以快乐教学为载体,促进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

快乐教学在普通基础教育只能是一种理念,一种理想,而对于我们中等职业教育来讲将可以大展身手。人都喜欢愉悦,希望生命有价值,何况中职生,正值青春萌动、好玩好奇与青春感、成人感并存,他们进入中职校学习某种程度上并不是他们的理想选择,因此他们很容易觉得不快乐,觉得憋屈,从而产生逆反心理,怕学厌学,和老师顶牛等等学习心理障碍。那么我们教师必须了解和同情学生们的本能和需求,我们的任务就是使他们学习着,并快乐着。首先,要使学生们感觉学习是一种快乐的,教师们就必须充分挖掘并指导学生发现课程中的内在价值(欣赏价值),教师们要善于在死板的、抽象的、机械的知识技能中挖掘并指导学生发现出灵动的、形象的、美的、富有人情味的因子来。这就要求中职校的教师们提高教学水平,能够指导学生通过寻找、发现知识技能的内在价值,学会知识技能的工具价值;通过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价值,则会进一步丰富知识技能的内在价值。另外,要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除了指导学生挖掘并发现课程的内在价值外,还要通过不断指导、训练、调适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心理健康状态来实现。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实现学习着,并快乐着的目的。

(三)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课堂教学是教师对学生开展学习指导、促其掌握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的基本途径。中职校教学的特点或者说优势,就是已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因而我们教师可以按照职业教育的课程观大胆改革教学方法。教师要首先学会学习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师生共同成长。根据中职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弱,而形象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强的特点,应大力提倡和尽量采用活动课程,或者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相结合的课程形态,大力提倡和尽量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学应从注重教师的教转向注重学生的学,从注重师生单向交流转向注重生生、师生多向合作;教师从注重指导学生如何听讲转向注重引导学生如何自学,从而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教学程序。它可以分为如下四步进行:(1)设问激趣,自学探究。教师通过简单的问题导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地自学探究;(2)释疑导拨,合作探究。教师要针对学生自学探究解决不了的问题,指导学生通过生生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大班集体探究等形式让学生各自发表见解,集中解决难题;(3)说理强化,实践探究。它旨在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应概要性地阐明概念的准确内涵、问题的实质及正确的学习方法,并指导学生举一反三,利用所学知识和掌握的方法解决相关问题;(4)正面评价,加深探究。教师要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与探究学习活动给予充分肯定,促其牢固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并养成探究学习的习惯。从知识获得及应用来说,前两步应属于知识的获得阶段;后两步属于知识的应用阶段。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分别针对不同阶段的具体情况,既向学生提供科学用时、自学探究等一般方法的指导,也提供观察、想象、记忆、理解等方面的指导。

【参考文献】

[1]杨金土.教育公平与职业教育[J].北京:教育与职业,2004,(7).

[2]宋业存,于达莎.中等职校开展学习指导浅论[J].江苏:职教通讯,2004,(6).

[3]袁华.关于中等职校教学中“启而不发”现象的思考[J].江苏:职教通讯,2004,(6).

[4]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5]刘春生,张宇,马振华.从社会学视角看高等职业教育的就业导向[J].江苏:职教通讯,2005,(1).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