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培养孩子自信自强的品质论文

文章 2019-07-13 12:41:33 1个回答   ()人看过

【摘要】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增强幼儿的自尊、自信,培养幼儿关心、友好的态度和行为,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是我们社会领域的目标之一。我们的祖先历来强调,凡是有志气、有道德、有本领的人,必定是自强不息的人。孩子不自强,不能怪孩子,很多时候都是因为我们教育不当造成的,我们必须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从每一件要解决的事情中培养孩子自信自强的品质。

【关键词】独立;培养;自信;自强

经常在各种场合、各种媒介上听到类似这样的话:“孩子翅膀硬了,不听大人的话了!”我们还经常接触到这样描述现在孩子的话:“温室里的花朵”。家长当然希望自己的子女是自信自强的,但很多情况下由于不会培养,到最后孩子还是没有自信自强。现在不少家长一手操办了孩子的所有事,从儿童时代的收拾玩具,到少年时代穿衣服、洗衣服,再到青年时代的打扫房间等等等等,其间还不包括帮孩子报的各种兴趣班、学习班等。还有的家长送孩子进武校,甚至于自己在家训练体操……这所有的一切如果没有孩子自愿、主动的参与,就都还属于父母包办的范畴,想自信自强是要走弯路的。而如果是父母一手操办,就夹带着父母的期望,孩子所有行为中的不足之处都可能带来失望,家长不满、孩子自责……这与自信自强越来越远。

那怎样才能培养孩子自信自强的品质呢?

1让孩子树立奋斗的目标

作为80后的我们,白天工作,晚上回到家以后不是对着电脑就是对着智能手机,压根儿都没有想过及注意过自己的孩子在闲暇时都在做些什么,是无聊地摆弄着手边的事物,眼神空洞、左顾右盼,还是津津有味、饶有兴趣地在欣赏着某些“杰作”? 一些意志力薄弱的孩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觉得有趣,容易被周边的人讨厌,并且经常给别人添麻烦,但却又不知道自己已经给别人带来困扰,容易被同伴排斥。孩子以这样的状态长大之后,突然有一天会发现身为父母的自己很悲哀,后悔自己当初为何不留意孩子的举动,在某种情况下不会给孩子圆场,不会引导孩子融入角色,等孩子一天一天长大了,觉得为时已晚,那时候孩子已经变成自控力差、意志力薄弱的人了。

因为意志力薄弱所以没有目标,没有了目标就没有奔头,即使有也会很快很容易放弃,就这样到最后会因为没事可做而感到无聊。这样的孩子一般聚到一起就会去寻求刺激,去干不好的事情,经常会打扰同伴的活动,如在建构活动时间或家庭聚会的时候故意去踩别人的积木,影响集体的秩序,故意引起家长或者教师的注意。

如何帮孩子树立目标是我们应该了解的,每个孩子情况不同,目标要切合实际,不能定太高,让孩子能够达到。如太高,达不到孩子失去信心。想要帮到孩子,必须同时了解孩子的内心,只有懂得孩子心里是怎样想的,才能够更好地去引导自己的孩子。许多家长认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孩子要是晚认了几天字,少学了几个单词是天大的失误。更有一些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现在并不出色,以后也不会有“大出息”。其实人生的起跑线不止一条,人生随时都有不同的起跑点。

调查发现,希望孩子“正常发展”的只有三成,大多数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超常”的,最好是位神童。其实,超常和低智力的儿童所占的比例都非常少,90%以上的儿童都是正常孩子。如果家长非要给正常的孩子定一个超常的标准,那结果只能等于拔苗助长,目标定向太高,孩子无法做到,很容易就会放弃。如果我们能根据孩子的心理承受力,给孩子在做事之前定一个近期的目标方向,有了目标的话就不会再觉得无聊了,就能围绕当中的目标自信地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为之而奋斗。孩子每达到一个小的目标,就及时肯定,孩子就增加一分自信,增加一点自强精神。

2多给孩子机会,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自信自强的品质

依赖性是自强的大敌,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凡事应该孩子自己做的,家长就不要做,你能干的我绝不替你干,你不会干的,我教你干;有的家长认为在生活方面替孩子服务,让孩子把时间用在学习上会有好处。自强精神的孩子,生活上也不依赖家长。

要想让孩子自信自强,必须首先尊重孩子,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机会,让孩子在自尊上有一种自立感。比如,家长想让孩子参加某个兴趣班,必须先得和孩子商量,同意了再安排具体的学习事宜。若不同意也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甚至商量着先去试一试,喜欢就继续,不喜欢再说,千万不能蛮横硬要求。

再比如,孩子喜欢做什么事,想要做什么事,一定要鼓励他按自己的想法去实施,遇到困难共同想办法,最终以孩子为主圆满解决。我们要学会尊重孩子,要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人来看,了解孩子,观察他的愿望、兴趣,不要因为孩子小能力弱,就包办代替。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从每一件要解决的事培养孩子自信自强的品质:

2.1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可组织孩子开展自我服务、为集体服务的劳动等,在这些活动中,孩子行为的坚持性、克服困难的能力、耐心等品质可得到培养。久而久之,可磨练出较高的意志水平,养成独立的性格。

2.2适当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承担一部分家庭责任,对孩子的事情不要包办代替。这可以从很多小事做起,如,让孩子自己收拾书包,整理房间等;有关孩子和家庭的一些事情,要和孩子共同商定,而不是一切等着父母安排。

2.3让孩子逐渐养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习惯。孩子都渴望能像父母那样,处理自己的事务,管理好自己。

因此,个人品质的培养、意志的养成,不是靠某一件事突击完成的,是在日常生活中点滴积累终成大材的。采取民主的家庭气氛有利于孩子独立性的培养,父母还应支持孩子正当的活动,如,当孩子按自己的方式布置自己的房间,和同学一起踢球,参加科技小组等时,其主动性和自主性也能加强,如果父母过分担心和在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他们在父母,爷爷奶奶爱的怀抱中幸福成长,他们缺少自立、自强的品质,所以我们要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孩子创造机会,培养其自信自强的品质。

3教育孩子正确对待挫折

孩子的成长必须经过各种考验,我们应该教育孩子在遇到挫折时不灰心,不丧气,总结教训,振奋精神,继续前进。树立大公无私的精神和勇气去面对生活,面对人生。外面的小朋友在一起玩,有时候难免会出现强势的大孩子总是欺负弱势小孩子的情况,这种时候,作为父母,又应该怎样引导和教育呢?太弱势的孩子如果长期受排挤和欺负,肯定对自信和自尊的树立是没有好处的,那么,太强势的孩子如果长期习惯以强凌弱,对他今后做人做事也不会有什么帮助。

那么对于自己处于相对弱势的孩子,家长最好的方式应该是怎样呢?我的体会就是给予你的孩子足够的鼓励和支持,明确指出强势孩子的错误,让他明白有些大孩子的很多言行举止并不见得是可以学习和追从的。自己要相信自己是正确的,坚持自己的主见,不必为了和他们交上朋友,能一起玩而放弃自己的立场,某些小得失可以适当舍弃,但不能够长期委屈求全而滋长强势孩子的嚣张气焰,这样子,只会永远不能融入他们的圈子!要让自己的孩子在跟大孩子一起时免受欺负,教会他们说“不”也十分重要。

刚开始时,孩子可能由于年龄太小而必须由父母充当“代言人”。但待其稍大些时,就可以明白无误地告诉孩子。孩子之间的玩乐和游戏,已经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开端,这些理论和实践是为了教会我们的孩子要自尊自重和自信自强!当然,这个道理,我们家长得想办法用孩子能听得懂的话语来解释,也需要一定的时间给孩子去消化去摸索去成长。

4多多鼓励孩子,帮助孩子达到成功

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的长处和获得成功感的机会,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帮助孩子达到成功,我们必须结合幼儿园教育,让孩子了解自己的长处,获得“成就感”。首先,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孩子也一样。孩子入园后,在生活习惯、个人卫生、集体纪律等方面都会取得不同的成绩。比如,会整理衣服、独立上厕、见人就问好、手工有创意、会讲小故事、遵守纪律等等。他做得好,受到老师表扬,同伴的喜爱,证明了自己的力量,就开始有了自信心。往后就会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取得成就,不断地证实自己的力量,自信心也就不断地得到增强。

例如:我们可以用温暖的大手摸摸孩子的小脑袋,对孩子说“好,做得好!”当孩子情绪沮丧的时候,摸摸他的头还带有一种“无声胜有声”的安慰意义,孩子能真切地感受到;和孩子亲密接触的时候,单是甜蜜的微笑就能让孩子感到快乐,孩子跌倒了,用“微笑”鼓励他勇敢地站起来,切记不要保护过度,这样不利于孩子养成坚强的性格。

其次,要善于用孩子过去的成功经验来鼓励孩子。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成功的经验能最大程度地加强一个人的成就动机,增强一个人克服困难的信心。当孩子面临一个新的挑战时,你可以帮助他们回想起以前类似活动的成功体验。这类成功的体验与当前活动的时间越接近,激励作用就越大。

此外,你也可以在必要时给孩子一个意想不到的奖励,如送给他一本新图书,带他去看一场电影或领他到公园玩一圈等。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动机。问题再多的孩子,也渴望有成功的机会,希望品尝成功的喜悦,家长要有自己明确的责任和任务,以帮助孩子达到成功。比如可行的学习计划、劳动计划、具体内容要求、检查方法等。我们都知道孩子心理的推动力是自信,孩子更多的是需要鼓励和赞赏。缺乏自强精神的孩子,父母越责备他,他就越没信心,严重者会自暴自弃。教育者要转换思维方式,从寻找孩子的缺点为寻找孩子的优点,从否定评价变为肯定评价,从责备变为激励。比如我们可以这样鼓励孩子:“这次干得不错”,“有进步,我很高兴”,这样的,“再努一把力会更好”,“你真棒,该庆祝一下”,“知错就改,挺好”,“别泄气,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在于点滴积累,由小到大,在孩子追求成功的过程中自会培养起自强精神。

【结论】:叶圣陶先生指出:“教,是为了不教”。很多父母反映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差,过分依赖父母,不少孩子上高中了还没有洗过衣服,缺乏自主意识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孩子自信自强的培养,要树立坚定的理想,要学会战胜自我,要扬长避短。怀疑孩子的能力,禁止或限制孩子的这些活动,就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作为父母或者教师,应从小注意培养孩子自主自信自强的习惯,立足孩子当前的生活、学习,从小事做起,鼓励孩子大胆实践和反复锻炼。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