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图书馆与虚拟图书馆比较分析论文

文章 2019-07-13 12:33:47 1个回答   ()人看过

【摘要】虚拟图书馆是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新产物。本文通过对传统图书馆和虚拟图书馆含义的分析,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关系,阐述了传统图书馆存在的必然性和虚拟图书馆的局限性,提出两者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应加强两者之间的融合。

关键词:传统图书馆 虚拟图书馆

在人类跨入21世纪的时候,全球信息资源数字化、网络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一种崭新的图书馆模式——虚拟图书馆已呈现在人们面前。虚拟图书馆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在更大范围内方便地获取信息的手段,为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但它的出现,并不是对传统图书馆的一种彻底否定。我们认为,21世纪图书馆的发展模式不应是虚拟图书馆取代传统图书馆,而应是虚拟图书馆和传统图书馆共存互补,有机结合。

一、传统图书馆与虚拟图书馆的含义

1、传统图书馆

传统图书馆是一个物理概念,是一个实体,一般是指我们现在所熟悉的拥有丰富藏书、宏大建筑,由图书馆员管理并提供服务的场所。它是收集、整理、保存、传递文献信息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它通过图书馆工作人员,利用馆内藏书,为一定范围的读者提供服务,包括外借服务、阅览服务、参考咨询服务、文献检索服务和各种情报服务等。传统图书馆的本质是收集、整理、收藏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献信息并提供给人们使用,这也是传统图书馆生存价值之所在。历史已证明,人类几千年来的文化遗产与学术成果能够长期保存到今天,主要是传统图书馆发挥的作用,而且人们要获取系统文化科学知识和数据,也离不开传统图书馆。

传统图书馆最显著的特征在于它的物理存在性。首先,图书馆存在必须要有一定的空间住址,如楼房、建筑等;其次,图书馆的存在必须要有一定的设施,如书柜、桌椅等;最后,图书馆的存在必须要有实体性的文献资料,如报刊杂志、工具书等。这是图书馆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2、虚拟图书馆

所谓虚拟图书馆,就是指信息时代馆际之间实施协调合作的一种形式,由若干有着共同目标的图书馆结成网络联盟,为共同开展服务、共同开发信息市场而实施全方位的合作的一种虚拟运作模式。从发展的角度看是当世界进入网络时代,具有不同资源与优势的图书馆为了共同开发馆藏资源、共同开拓信息市场、共同解决个性化和多样化的社会需求,而组织建立的在信息网络基础之上的共享技术与信息、共同分担费用、共同发展的、互惠互利的、松散的图书馆联合体。虚拟图书馆的出现改变了藏书建设的概念、理论和方法;改变了图书馆藏书建设体系结构与内容;拓展了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空间和服务模式,使多馆协作、资源共享不再是空想;使图书馆成为信息高速公路上的重要节点。

与传统图书馆相比,虚拟图书馆具有以下特征:(1)信息资源数字化。所有聚合在虚拟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不管它是图书、文献,还是图片、音像资料,都必须经过数字化存储在一定的载体上;(2)传递网络化。虚拟图书馆的信息资源都要通过国际互联网——局域网——单位或个人计算机这样一种网络通道的传递,才能完成存取、检索与下载的过程;(3)存取自由化。网络用户都可以自由存取网上资源,而不受时间、条件与数量的限制;(4)操作计算机化。虚拟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传递、存取、检索、咨询与复制都是通过计算机实现;(5)资源共享化。凡是网络用户,不分国家、地区、部门和单位,都可以共同使用网络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二、虚拟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关系

传统图书馆和虚拟图书馆在克服原有不足基础上,随着人类历史的进化和人类新的信息需求,并靠先进技术支撑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图书馆的,这些发展变化体现于图书馆核心资产——图书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电子技术应用于图书馆,导致了人们对传统图书馆的再认识。随着电子出版物的产生和逐步增多,网络技术和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迅速发展,虚拟图书馆和虚拟图书馆理论也应运而生,这是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和电子报纸发行量激增的结果。由于传统图书馆和虚拟图书馆产生的历史年代不同,人们对其利用的程度亦有不同,所以认识也有所不同。对之间的关系大致有如下几种观点:

1、传统图书馆及其馆藏文献是虚拟图书馆形成的基础。

虚拟图书馆靠传统图书馆不断补充、更新信息,它将传统图书馆已经收藏的纸质印刷型信息选择一部分转化为数字化信息,作为虚拟图书馆的信息源。虚拟图书馆作为一种信息环境,离不开各个具体图书馆的支持。

虚拟图书馆的形成有三个要素:即用户、信息资源和通讯网络。其中的信息资源是要存在于一定的载体之上的。不论其是印刷型或电子型,都需要一定的机构采集、加工和组织信息资源,文献信息资源和数据库也都需要有人来建设。除了一部分文献信息资源可以由信息生产者直接以电子形式生产并提供上网以外,相当一部分文献(特别是非电子型的文献)还必须靠具体的图书馆去搜集、加工、整理,然后转换成电子形式才能提供上网使用。

2、虚拟图书馆拓展了传统图书馆的功能。

虚拟图书馆是对传统图书馆的发展,是图书馆发展史上的一次深层次变革,是在传统图书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继续。现代社会,读者的需求呈多元化、动态化态势,而且文献信息种类繁多,变化快,信息量大,任何一个图书馆都难以满足读者的多层次需求,虚拟图书馆包括了世界各地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各图书馆尽可以方便地使用,特别是一些只在网上发布的信息不一定具有相应的印刷版,只有通过虚拟图书馆才能获得,而且其信息的更新也比传统图书馆要快得多。在此基础上,可以将有限的经费去购买本馆有特色的文献,而其他的文献需求则依靠虚拟图书馆去解决。与此同时,虚拟图书馆的出现,使传统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向网络扩展。服务内容不再局限于本馆藏书,服务对象扩大到整个互联网的用户,服务形式、服务内容都更加多样化。如:开展图文信息服务、文献传输、联机公共目录检索、光盘远程检索服务以及用户培训等。使图书馆变成公共信息资源中心。

3、虚拟图书馆为传统图书馆提供了新的管理和服务机制。

传统图书馆是一种文献化、过程化和机构化的系统机制,其核心是占有文献资源,对文献进行搜集、加工、组织和提供使用,这是图书馆工作的主要内容。这种机制使传统的图书管理和服务被局限在具体的、物化的资源范围内,无法在社会上发挥更大的作用。而虚拟图书馆则把逻辑的、动态的信息资源和信息系统引进图书馆,用户所需的信息,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组织,而不管其是否是本馆馆藏,图书馆服务也突破了本馆的局限,能够紧紧围绕用户的需求,通过网络来构建新的信息系统。

4、虚拟图书馆是图书馆自动化发展的高级阶段。

虚拟图书馆在信息存储形式、信息组织形式、信息处理和输出形式以及服务方式等方面都和传统图书馆有根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1)馆藏结构不同。传统图书馆是以纸质载体为主,其它载体并存;而虚拟图书馆则是全部以电子出版物和网上数字信息资源为信息资源。(2)服务方式不同。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是以物理的图书馆为中心被动地为读者服务,它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能局限在一定的地区和在一定的时间段里为读者服务;虚拟图书馆的服务是开放型,它是以用户为中心,用户通过网络终端的方式查找信息,可以同时存取大量信息资源,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3)工作重心不同。传统图书馆通过采购、编目后进行流通和阅览为工作重心;虚拟图书馆则以信息的收集分析、参考咨询和网络导航为中心,图书馆员真正成为信息的导航员。(4)图书馆管理员工作的任务不同。传统图书馆管理员主要任务是对文献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保存、传播,成为社会文化传播的角色;虚拟图书馆时代的管理员成为信息采集者、管理者和传播者,成为利用文献信息的导航员。

三、传统图书馆与虚拟图书馆将共存互补

虚拟图书馆是在计算机网络上对分布于各地的各种信息资源进行动态搜寻联结的一种行为方式,它的出现,并不是对传统图书馆的一种否定,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没有传统图书馆收集、加工文献信息,虚拟图书馆中的信息环境就会受到限制;传统图书馆也不可能突破原有工作的局限,有限的馆藏和服务就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1、传统图书馆存在的必然性

(1)印刷型出版物读者拥有量非常大。读者拥有量是出版物的价值体现,读者拥有量的大小,是其存在与发展的主要条件。在21世纪里,印刷型出版物的读者拥有量仍然是非常大的。其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印刷型出版物优点突出。二是阅读电子出版物需要一定的条件,是比较困难的。三是即使读者都具备了阅读电子出版物的条件,在短时期内不少读者因为不习惯而不愿阅读它。

(2)传统图书馆长期以来形成的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已深入人心,它不仅通过书刊的宣传、流通进行信息的交流,而且还举行各种学术报告、讲座等。图书馆员和读者直接交流、解答咨询、提供适用文献情报等,这些都是虚拟图书馆不可替代的。

(3)在当今计算机技术、信息网络化发展迅猛的背景下,网络技术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和障碍,我们在很长时间内还不可能完全依赖网络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另外,虚拟图书馆的网上服务,作废必须要有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才能接受,而上网的费用支出也不是人人都能承担的。

(4)传统图书馆收藏的文献资料都是固定的,不需要投入其它资源便可直接用于服务。且传统图书馆传播信息的直观性强,安全性高,大部分读者对以纸质文献为主的文献资源依然具有极强的依赖性。

2、虚拟图书馆的局限性

(1)信息存贮的不安全因素。虚拟图书馆之所以又称做数字图书馆,是因为它将一切文字、图象和声音等都转化为便于计算机接受和处理的数字信息,存贮于磁带、软盘、硬盘和光盘等载体上。这种转换,使得信息资源变成了一些毫无意义的数字符号,离开了计算机和相应的处理程序,就难以还原它的本来面目,甚至难以确定它是否存在。另外,计算机和网络自身的脆弱也严重地威胁着数字信息资源的安全。数字化存贮的信息,极易受到外力的干扰和破坏,计算机病毒、磁场等对数字化信息和计算机设备也存在着相当大的隐患。

(2)知识产权保护的不可靠因素。信息数字化提高了信息的可利用性,为用户获取和利用信息提供了方便,但与此同时,也造成了对数字信息资源产权保护的困难。传统印刷型文献,面对的读者在数量和范围上有限,而数字化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传递和利用,使得信息浏览可以跨越地域的限制,面向无限多的用户。在时间上,计算机网络传递信息的速度之快也是令人难以想象的。并且,由于计算机强大的检索和编辑功能,使得对信息源进行复制、处理和修改的容易程度大大提高。这一切都意味着版权人对信息使用和扩散的控制能力大大减弱,构成了对信息所有者利益的现实威胁,为侵权行为大开了方便之门。

(3)虚拟图书馆的建设受到经济条件和文化素质的制约。建立虚拟图书馆首先要考虑经济条件的制约。虚拟图书馆设备、使用、维护的费用较高,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是难以实现的。

另外,虚拟图书馆技术含量高,复杂多样,对用户信息能力要求高,而目前,知识层次和信息低的读者占有较大比例,这个问题是限制用户使用网上信息的最大障碍。

(4)虚拟图书馆的建设缺乏统一规划。现代化追求的是一种联合效益,需要各主体发挥自己的作用和优势,从而形成整体优势。目前,全国图书馆的信息平台缺乏统一规划和技术规范,各地图书馆只顾自己投入,重复开发,难以实现互联互通和共享,造成人力和财力的极大浪费。

3、传统图书馆和虚拟图书馆的将共存互补

21世纪是虚拟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共存互补,成为同时包含数字化与书本化收藏的一个混合体。传统图书馆是虚拟图书馆的母体,虚拟图书馆是在传统图书馆的基础上产生、发展的,是传统图书馆的分支、组成部分。虚拟图书馆不是独立的实体,是信息空间,它附存于传统图书馆,依赖于传统图书馆,它靠传统图书馆不断收集、补充、更新、数字化信息。虚拟图书馆的出现使传统图书馆充实了信息资源,拓展了服务空间,提供了新的管理和服务机制。

虚拟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如果没有传统图书馆选择、收集、加工文献信息,虚拟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就会匮乏;反之,如果没有虚拟图书馆提供一个新的信息环境,传统图书馆也不可能突破原有工作的局限,有限的馆藏和服务就难以充分满足读者的需求。因此,在发展虚拟图书馆的同时,并不能认为传统图书馆已没有存在的必要,传统图书馆应加快数字和网络化建设。另外,要把传统图书馆和虚拟图书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优劣互补,共同促进社会进步。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