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收获教学反思
随堂练习是科学课堂教学的一个新环节,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通过课堂练习可以巩固知识、强化技能、反馈学习效果、提升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可能教师急于知道反馈的结果,课堂练习中,存在目的不明确、要求一刀切的、忽视思维训练等现象,机械重复的训练导致学生对科学课堂学习产生怠倦、厌烦情绪。你像四五年级动手实践需要操作的实验特别多,这就需要加强在应用能力方面的考查,而六年级基本上以资料交流为主的课型特别多,重点就放在知识点的掌握上,不同年级、不同阶段的学生对课堂练习的设计也要不同,在这几年的质量调研中,自己也慢慢的找到了质量评价的标准和依据,下面就自己的一下方法进行反思:
在设计课堂练习时,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经历了新知识的探索、体验等的活动后,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肯定没有在探索阶段浓厚,因此在后半段的课堂教学中,为了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形成等方面的巩固,在练习设计上要下一定的功夫。练习设计除了要注重练习的“量”和“质”之外,还要注意练习的呈现方式,最好能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设计的练习,并加以语言的比重,可以运用学生感兴趣的图片、游戏、表格、文字等形式,直观形象的呈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只有教学素材越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知识经验出发,设计出来的练习才会引起学生的探索兴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出学生的数学能力。
一、练习设计要体现人文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这两者与课堂间的关系,决定了我们教程中,要以尊重学生为原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主要是表现为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因此练习设计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不能因为教师要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毫无目的的进行大量的操练,把学生当作一个无底的罐子,拼命的往里面塞东西。学生并不是一个罐子,他们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不顾及学生课堂的主体性,练习设计的量过多,或者是难度过大,就会造成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因此练习设计要体现人文性,做到精炼、实练,争取在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提炼出最高的效率。
二、练习设计要和教材相结合。
依据质量评价标准和现有教材,我想对练习题的设计的“质”要求非常高,它具有针对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能够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并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去帮助学生掌握和巩固新学知识。让学生通过练习形成必要的科学技能,锻炼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有时候我们在设计练习题时有不完整的一面,有部分练习设计面向的层面不够广,层次性不是很高,练习的“量”相对的出现不足,对中下层学生形成科学技能和巩固解题的技巧产生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不能生搬硬套,盲目使用,要择其优而用之,知其不足而补之,两者相结合,设计出既符合教学目标,又符合学生特点的练习题型。
我这两点方法在我的平时课堂练习中融会贯通,应用在平时的教学中,也确实让我的学生感受到随堂检测是对自己知识的巩固和思维的拓展,在一学期的学习当中,学习有一个了一个好的习惯,就是动手做,用脑子想了,而且留下了印象。让学生在三年的科学学习当中,有知识的积累,更是明白了道理,做任何事情就要留下痕迹,做科学也是一样,不光是摆弄教具,做实验,同样我们要从中有所思考,有所明白。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