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好书作文1500字

文章 2019-07-13 11:54:13 1个回答   ()人看过

作为中国人,首先该看的就是《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着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我喜欢论语中的一句话博施济众者,可谓仁矣,讲的是要在人有困难时帮助他们。我认为“爱自己的孩子是人,那么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在我们这个社会中虽然现在有许多人在伸出援助之手时会有些顾忌,会犹豫,会猜测,会迷茫,但是”真神”也是有很多的。

比如罗雪华,一位下岗工人,33岁的她在自家开的餐馆门前发现一个被人遗弃的女婴。这个女婴就是小陆陆。没过多久,小陆陆患上了铁粒幼细胞贫血的怪病,罗雪华为了小陆陆,到处筹集钱为她治病,为了更好的照顾小陆陆,罗雪华忍痛舍弃腹中的亲骨肉,并为陆陆办了独生子女证。罗雪华花光了所有积蓄,还欠下一身外债。为了给陆陆筹集药费,原有的一栋四层楼房只能出租,一家三口挤在一间十几平方米的房子里。罗雪华说:“只要陆陆能好起来,我愿意牺牲一切。”

罗雪华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有的只是对养女的满腔爱心。她纯朴善良、超越血缘的母亲之爱,关爱生命、执着追求的生命之爱,勇敢坚强、无怨无悔的家庭之爱。罗雪华这种博大的胸怀,无私的爱心,让我懂得,仁者爱人,只有怀着一颗悲悯的心才能善待众生,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活得更充实,过得更有意义。更使我懂的,人活着是为了相识不相识的人活着,这是人类最优秀的道德品质和最高的行为准则。

比如胡忠谢晓君夫妇,在去四川藏区福利学校支教前,胡忠谢晓君夫妇都是成都中学的老师。2000年,胡忠看了一篇关于甘孜州康定县塔公乡一所孤儿学校急需老师的报道,动了支教的念头,得到妻子的支持。3年后,谢晓君带着3岁的女儿也来到这里支教。2006年8月,一所位置更偏远、条件更艰苦的学校创办了,她主动前往当起了藏族娃娃们的老师、家长甚至是保姆。

当师德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逐渐成为稀有时,他们用最纯朴的行动告诉世人,教育的本质是让更多的学生得到温暖的爱,通过教育成为一个大写的人。他们同住在集体宿舍里。这两位老师让我们知道:人最大的富庶在于爱和信念的坚持,他们用生命提携了孤儿的成长,在一个物质繁盛的时代里,他们仍然让世界相信:精神无敌。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

比如那个平凡女孩孟佩杰五岁那年,爸爸遭遇车祸身亡,妈妈将孟佩杰送给别人领养,不久也因病去世。在新的家庭,孟佩杰还是没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养母刘芳英在三年后瘫痪在床,养父不堪生活压力,一走了之。绝望中,刘芳英企图自杀,但她放在枕头下的40多粒止痛片被孟佩杰发现。“妈,你别死,妈妈不死就是我的天,你活着就是我的心劲,有妈就有家。”从此,母女二人相依为命,家中唯一的收入来源是刘芳英微薄的病退工资。当别人家的孩子享受宠爱时,八岁的孟佩杰已独自上街买菜,放学回家给养母做饭。个头没有灶台高,她就站在小板凳上炒菜,摔了无数次却从没喊过疼。考上大学后,她带着母亲上大学为了让母亲吃上渴望已久的红烧肉,孟佩杰省吃俭用为母亲买红烧肉。命运对孟佩杰很残忍,她却用微笑回报这个世界。

在贫困中,她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驱赶种种不幸;在艰难里,她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传统的孝道充满每个细节。虽然艰辛填满四千多个日子,可她的笑容依然灿烂如花。

罗雪华对养女的满腔爱心,胡忠谢晓君夫妇对学生们的淳淳教导,孟佩杰对养母的浓浓孝心。这些无私的奉献,他们一点也不感到厌烦。他们正应了孔子的“博施济众者,可谓仁矣”这句话呀,这个社会还有许多好人,让我们体会这世界的美好。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