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和组织满足幼儿发展需要的游戏论文参考
[摘 要] 游戏是幼儿幸福童年的保证,幼儿园必须克服为游戏而游戏的弊端,为此,教师必须能根据幼儿的需要设计符合幼儿发展要求的游戏,并在组织实施过程中采取多元化的途径和方式保证幼儿既获得游戏体验又得到发展,设计和组织满足幼儿发展需要的游戏。
[关键词] 游戏;幼儿发展需要;幼儿园游戏设计
游戏对幼儿来说,是他们获得幸福快乐的童年不可或缺的因素。满足和保障幼儿游戏的权利,已经成为现代社会进步的标志,纵观幼儿园现有的游戏活动,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一方面是教师对幼儿自发的游戏放任自流,不知道幼儿在玩些什么,也不知道该怎样引导,另一方面是教师设计的游戏只考虑教学的需要而不考虑幼儿游戏的需要,过分强调其学习的功能。针对这一现象,我们提出教师应当学会设计和组织能真正满足儿童发展需要的游戏,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没有愉悦感受、束缚幼儿手脚、禁锢幼儿创造性的游戏设计思路,恢复游戏本应具有的那种宽松、自然、快乐的本性特征。
一、发现幼儿的真实需要
教师要能设计出满足幼儿发展需要的游戏,就需要通过观察幼儿游戏过程、参与幼儿游戏、向家长了解等途径,发现幼儿对游戏的真实需要,然后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改变目前幼儿园游戏的现状,引进释放天性的自由游戏,创设适合不同年龄幼儿游戏的环境,最大程度满足和提升幼儿身心发展需要,实现“培养健康活泼、积极主动、懂规则而又有创意的快乐儿童”的目标。
发现幼儿需要,是为了设计切合幼儿实际、有益其身心发展的游戏。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处理好以下几组关系:一是幼儿天性与教育要求之间的关系。身心愉悦是幼儿游戏的追求,教育应顺应幼儿的天性,在实现教育目标的同时重视幼儿身心愉悦体验的获得;二是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幼儿是游戏者,教师是游戏设计者,既要发现幼儿自发自愿的需要,又要引导幼儿需要的发展;三是教师确定规则和幼儿自定规则的关系。游戏一般都有规则,教师要善于遵循幼儿学习的规律,发现幼儿自觉的活动要求,从中挖掘出幼儿游戏的意愿与倾向,帮助确定游戏规则或改进、设计新的游戏规则。
二、采取多元化的途径组织实施游戏
在设计了符合幼儿发展需要的游戏后,教师还需要对如何组织实施这种游戏有所分析和研究,才能保证游戏对幼儿发展功能的最终实现。笔者所在幼儿园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形成了一种多元化的组织模式。
我们依据游戏的组织形式将游戏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集体活动类型的游戏,一类是个体活动类型的游戏。集体活动类型的游戏可以依据其性质和内容的不同进一步划分为区角操作游戏、混龄交往游戏、兴趣小组游戏、娱乐游戏、亲子游戏等。对这些游戏同时要考虑幼儿的年龄差异,如区角操作游戏可以适合于各个年龄段的幼儿,而混龄交往游戏则以大班带中小班更为合适,兴趣小组游戏也更适合中大班幼儿,娱乐游戏和亲子游戏则更适合于托小班幼儿。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具体形式来组织这些游戏,如对区角游戏可以采用“幼儿工作间”的形式,即根据不同的区角内容设置相对独立的活动区角;对混龄交往游戏则可采用“大带小社会人”的方式,让不同年龄的儿童在一个活动区域或活动群体中开展活动,资源共享、合作互助;对兴趣小组游戏可采用“快乐星期五”的方式,即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开设若干兴趣小组,然后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愿望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和专门的艺术活动,园长之友《设计和组织满足幼儿发展需要的游戏》。每到周五,幼儿可以挂牌,约上朋友一同前往参加;对娱乐活动可以采用“节日对对碰”的方式,结合幼儿熟悉、喜欢的节日组织游园或结对活动,幼儿间、班级间、园区间的交流可以满足幼儿参与社会活动、了解传统节日的需要;对亲子游戏可以采用“双休日亲子俱乐部”的方式,利用双休日,由教师或教师和家长共同组织、共同参与,以满足幼儿亲情交流、感受爱与快乐的需要。
个体活动类型的游戏是在幼儿无意识的情况下自愿进行的,它反映了幼儿对游戏的原始要求,属于一种完全自发、自由的游戏,适合于各个年龄段的幼儿。这种游戏又可以进一步分为分享游戏与自由游戏。其中,分享游戏可以是幼儿间的互利行为,也可以是幼儿间的互助活动,如自带玩具分享。自由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结伴、自选场地、自发进行的游戏。个体游戏的组织者是幼儿自己,但也需要教师的适当指导,以帮助幼儿建立内隐的规则。在上述各类游戏的组织实施过程中,为使游戏适宜于幼儿的年龄特征,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教师还需要密切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为幼儿提供适宜的帮助或支持。
如在组织实施区角操作游戏时,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游戏动机、欲望和思维方式,及时调整材料的投放与环境的创设,并保证给予幼儿自由操作的权利,引导幼儿解决冲突、建立游戏规则;在组织实施混龄交往游戏时,教师要注意从幼儿的生活经验与社会实践中产生主题,从幼儿的对话与合作中发现性别差异、交往水平及混龄的利弊。对这种混龄游戏的指导,教师要以隐性支持为主,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参与;在组织实施兴趣小组游戏时,教师要注意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设计兴趣小组,并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观察和发现幼儿的表现方式、才艺潜能与性别差异,对需要帮助的幼儿提供从选择到动手操作的各个层次的支持;在组织实施亲子游戏时,教师要注意观察亲子关系的性质与情感体验,帮助家长掌握与幼儿游戏与交流的方式方法;在幼儿自发进行的自由游戏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从幼儿的行为表现中分析其玩的方式与内容,及时捕捉其兴趣点,以适宜的方式适当介入;对幼儿的分享游戏,教师则要注意观察幼儿分享的内容与意愿表现,鼓励、帮助幼儿自由、大胆地表达。
三、对幼儿与教师发展的促进作用
满足幼儿发展需要的游戏设计与组织实施,不仅可以优化游戏教学,让游戏既成为教学实施的主要手段之一,又成为教师观察幼儿的重要途径,而且可以让幼儿与教师在游戏过程中共享发展的快乐。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如果能够用自己的时间、自己的方式、自己的经验来探索世界,必将有助于推动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增强其学习的兴趣与交往的自信心,在张扬个性的同时顺利、自然地完成社会化的过程。而游戏活动的设计、准备、组织、评价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反思的过程,因此也必然会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它有助于教师的观念转变,促使教师在游戏教学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从单一的设计者逐渐转变为游戏环境的创设者、游戏过程的观察者、游戏进程的支持者与游戏发展的引导者;有助于教师的身份转变,促使教师从导演和裁判的习惯角色转变为与幼儿平等的伙伴身份,学会选择适当的方法和时机介入,引导幼儿自主发现问题和自由探索解决;有助于教师的行为转变,促使教师密切关注幼儿的心理,在预设和生成中不断调节活动设计、教育策略与行动方向,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策略,适应幼儿发展的特点与需要,增加教师个人的教育智慧,促进其专业发展。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