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的《三衢道中》原文及赏析
【原作】
三衢道中——[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注释】
三衢(qú)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三衢,即三衢山,在今浙江衢州境内。
梅子:梅树的果实。梅子未成熟时为青色*,成熟时一般为黄|色*。成熟的月份一般为-阴-历的四月份。
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泛,乘船。尽,尽头。
却山行:回去时走的山路。却,有转折之意,意即由水路改为山路。
绿-阴-:树荫。
不减:没有减少。
添:增加,增添。
黄鹂:黄莺。
【古诗今译】
梅子成熟的时候原本是多雨的季节,却难得遇上了连续晴朗的日子,于是与朋友结伴去游赏三衢山。来的时候,坐着小船,一直游赏到浓荫掩映的小溪尽头,山林的深处。回来的时候,虽然走的是山路,但是一路绿树浓荫并不比来时看到得少,尤其是婉转于绿荫深处的黄莺那悠扬的叫一声,更令人游兴未穷。
【赏析】
曾几(1084—1166),宋代诗人,字吉甫,号茶山居士,赣州(今江西赣州市)人。曾侨居茶山(今江西上饶县北),遂自号茶山居士。曾几的诗歌风格明快流畅,曾受江西诗派影响,但不拘于成规。作品有《茶山集》传世。
曾几是一位旅游爱好者,这首诗就是他游赏浙江衢州三衢山时写的。作品再现了诗人游赏三衢山时的愉悦情景,抒写了诗人行于三衢道中的见闻感受,流露了诗人对自然山水、对平淡生活的热爱,自然,优美,清新,明快。
“梅子黄时日日晴”,诗人开篇首先交代了出行的时间,“梅子黄时”,即-阴-历四至五月。在江南,梅子快要成熟的季节,往往多雨,这在古代典籍及古典诗词歌赋中多有描述:如宋代诗人赵师秀《约客》中有“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代苏轼也有“三旬已断黄梅雨”的诗句。再如汉代应劭(sh&agra一ve;o)《风俗通》说:“五月有落梅雨,江淮以为信风。”另外,在当今中国气象学和地理学中也有“梅雨” 这一名词。就在这多雨的季节,却有难得的“日日晴”,这 “日日晴”从字面上看是写天气晴明,而仔细品味,却是在写诗人的愉悦心情。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骤然兴起,于是与朋友相约结伴出去游山玩水。
“小溪泛尽却山行”,这一句写的是出行游赏的路线。在这里,诗人首先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写了出行时的路线“小溪”,出行的交通工具“泛”——船,出行游赏的终极景点“尽”——小溪的尽头,应该是山林的至深处;诗人借助于水路“泛尽”了小舟,到了小溪的尽头,仍然游兴未尽,于是又舍舟登岸,改成山路——三衢山中之小道儿——步行往回返,可见诗人游兴情趣之盎然,可谓溪尽兴未尽,“日晴”心更晴。
“绿-阴-不减来时路”,这一句紧承上句之“山行”写归路之“绿-阴-”,诗人在这里用“来时路”巧妙地将笔墨悄然过渡到描写归程上来。眼前这美丽如画的“绿-阴-”比来时的小溪两岸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更加浓郁,写得凉爽,写得宁静,写出了诗人轻松愉悦的内心感受。
“添得黄鹂四五声”,这一句将意境描写推到极致,将诗人舒畅愉悦之情怀推至顶峰,使作品之主题更臻完善。在山路的绿树浓荫中,婉转着黄莺那悠扬悦耳的歌声,为三衢山路宜人的景致增添了无穷的意趣与生机,同时也更好地流露了诗人寄情山水的愉悦情怀。“添得”二字用得巧妙,通过形象的描写暗示了虽是游赏归途,然而仍然兴致浓郁。
作品给读者的感受可谓是明快自然,生活韵味十足,这将得益于构思的精巧,剪裁的精当。作者将平平淡淡的一次游山玩水的旅游行程写得景色*宜人,写得愉悦心情跃然纸上,写得令人仿佛置身于那平凡生活的意趣之中,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高超技艺的完美一体现。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