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楼送辛渐》的优秀教学反思

文章 2019-07-13 10:53:52 1个回答   ()人看过

1、关于整堂课的结构

所谓“凤头、猪肚、豹子尾”作为课堂教学而言,是要有精彩的开篇,容量足够丰厚的课堂主要内容和**处的干脆收尾。我在这课当中没有注意详略得当,开篇占用了太长时间,反复读有关送别的古诗,再缓缓进入主题之后,虽然有亮点诞生,但是结尾明显啰嗦,余味少了一些。

2、古诗教学应打破传统逐字逐句牵引的模式,而放手让孩子们自学:你读懂了什么?读不懂什么?翻译式的古诗学习方法,冲淡了古诗的韵味,实为败笔。学生只需要讲出大概意思,教师启发想象当时情景就好。

3、学生不能主动讲出诗意的原因是:老师给孩子自学的时间太少,充分读悟之后才能有所得。

4、学生无法说出最后两句的意思,是因为课前不了解背景,老师也没有介绍。

5、学生在最后两句诗句中存有疑问,应该让学生自己发问。

自我反思:

备课时我做到了从普通读者的欣赏性阅读出发,感受文本美、意境美、人格美。

在“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可以学什么,不学什么,学习中感悟什么?哪些可能是学生学习的疑点、难点、兴奋点”上做得有所欠缺。

尚待解决的问题

1、出示资料的顺序最合理的是什么?王昌龄和辛渐的资料口头讲就够了吗?

2、学诗部分是否配乐?配在什么地方?

3、学生自己发现:王昌龄难道不思念亲人?思念谁?有这个必要吗?

4、图片可不可以用书中的寒江、楚山?可以指导学生看图。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