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语文教学应重视诵读的训练论文

文章 2019-07-13 10:26:28 1个回答   ()人看过

中国的语文教育源远流长。如从甲骨文、钟鼎文的商代算起,已有三千多年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1903年独立设科,到如今也有了100多年的历史。在语文教育的发展史上,对教学的研究十分活跃,教法层出不穷。其中值得我们借鉴和发扬的优良传统很多。各地的情况各有不同,我们在教学中,应该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使用可行的方法,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可值得注意的是,现在有些教师,在授课时,一味地追求什么“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过分地在那里强调什么发展学生的思维,将语言素养的训练抛到一边,认为“诵读”是封建教育的陈渣糟粕,弃之不理。这样的做法,可以说是语文教学之路的一大败笔,特别是对山区的语文教学更是一个不利的因素。

我们的语文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而日常口语交际,我们的要求是用普通话进行交往。

因为地理位置及地形的关系,山区一般都会存在经济落后、交通不便、信息滞后等情况,缺乏与外界交流的条件,山区的孩子接触到的事物有限,交际活动局限在一个极其狭窄的小天地里,学生们课外时间一般都用本民族母语或本地区方言进行交流,语言能力发展受到一定的约束。在教学活动中不敢说、不爱说、不会说,语拙言笨,羞羞答答;加上民族母语或本地区方言在语法结构上与汉语的差异,使这些学生的思维方式、文字组织方式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这严重地制约了语文教学的发展。要走出这样的困境,我认为,“诵读”的训练可以说是一条捷径。

“诵读”,是古代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方式,古时的私塾先生,极少讲字说句,只是一味地带着学生摇头晃脑,津津有味地读书,这好像有些“读死书”的味道,是否有些效果呢?古代的语文教育,从“人之初”开始,要求学生必须要把《论语》、《孟子》、《诗经》、《礼记》、《左传》等几十万字的书,全部要精通记熟,还要看相当于原文数倍的注解及其他的有关资料。教书先生在这里抓住了“诵读”、“背诵”的关键,不去高谈阔论,而是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充分模仿、积累、训练、自悟,一遍遍地读,最后学富五车,成名成家。可见,封建教育中重视“诵读”的历史功绩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能抹杀的。老一辈的著名作家,如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等都曾在年轻时代得益于私塾的读书过程中熟读甚至背诵过许多名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诵读与他们的文学成就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就此说来,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进一步发扬“诵读”这一传统的教学特色,教学效果应当是相当好的。

一、诵读可以使学生形成主体意识,提高学习兴趣

巴甫洛夫心理学观点认为“青少年学习目的,意志与兴趣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在实际教学中,中学生对语文课普遍感到枯燥乏味,消极被动,症结就在于执教者淡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于过多强调教师的讲析,忽视了学生自身的感悟、认知,学生缺少积极参与,久而久之,他们便失去了学习兴趣。中学生年龄小,控制力弱,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抽象思维和创造能力比较差。如果让他们默读,我们会发现,这些学生不是走神就是打瞌睡,这样就会影响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同时我们也发现,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形象思维和模仿能力却比较强,他们对课文内容、写作技巧等的学习还未产生很大的兴趣,却很热衷于朗读,对磁带的语调、教师的表情模仿得快、准。诵读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可以使学生感到自己不仅仅是教学活动中的被动者,而是共同参与者,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诵读的训练,可以更好地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提高其自学能力,使其全面地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和好胜心,教师要学会利用这一特点,对他们进行诵读技巧的训练,进而激发其学习兴趣。为了使自己的朗读更为出色,学生会在预习的时候对课文进行认真的阅读分析,理解文章的脉络结构,找出课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学会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一来,教师上课时就可以运用质疑的方式加以点拔指导,学生会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探索,教师就可以少讲、精讲,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

三、诵读的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篇好的文章,要有丰富的语言的汇集、要有多种表达方式的结合,更要有明确、深刻的思想内容蕴含其中!诸如此类的条件是怎样准备起来的呢?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此话道破了诵读与写作的关系。进行诵读的训练,可以让学生掌握大量的词汇、典故以及一些固定的句式;同时又可以让他们积累丰富的有关不同文体结构、不同文体的写作特点及各种修辞方法的运用等写作知识,可以让学生区别、分析记叙文、说明文、散文的异同,体味不同文体的写作方法。让学生有感情地进行诵读,会使其更加深刻地感受所读作品的内在美感,积累有关写作知识。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就会自然而然地使学生作起文来写之有物,谈之有理,说之有情,表达有章有法,最终达到提高其写作水平的目的。

四、进行诵读的训练,能有效地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提高“说”的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任务。从生理学角度看,要“说”好,就必须对发声器官进行锻炼,而反复的诵读,不愧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诵读训练,可以使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可以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的良好习惯。

除此以外,诵读的训练,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理解、判断综合等逻辑思维能力,也可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想象力、鉴赏力、创造力等综合能力,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有更大的收益。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诵读的训练,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们山区语文老师,应更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从具体环境因素出发,结合学生生理、心理、性格都未定型,可塑性强、头脑灵活这一特点,运用教材中大量的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及阅读水平的选文,充分合理地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诵读训练是非常适宜的。我们决不能认为“死记硬背”已不合时代潮流了,万不可把这一优良传统丢弃,对待它正如同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古代文化遗产一样,只要重视它,创造性地运用它,就会变成学生学好语文的“活”的方法。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