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小帮手》的教学设计

文章 2019-07-13 10:10:34 1个回答   ()人看过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按一定标准给物品分类,体验同一标准分类的确定性及不同标准分类的多样性。

2、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3、经历分类、比较的过程,感受生活和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学准备:

准备不同类型的本子、多媒体图片

教学重点:

重点是让学生按一定标准给物品分类。

教学难点:

难点是体会按不同标准分类结果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教师为每一学习小组提供几种不同类型的本子,混放在一起。

教师出示一摞各种样式的本子,提问:本子这么乱,怎么办?你来帮我吧!

让学生运用自己的已有经验一边动手分,一边讨论方法。请一位学生帮助老师分类整理,过程用实物投影展示。

教师小结:我们刚才就是进行了分类整理。

出示课题:分类

二、学习分类

1、教师引导:分类在我们生活中的用处可大了。你看,妈妈正需要你帮助呢!

教师小结:同学们想出了各种办法帮助妈妈。你认为他们的方法怎么样?你能用几种方法进行分类?

总结:我们用了不同的标准进行了分类,分出的结果就不一样。

2、教师引导:妈妈很辛苦,我还可以帮妈妈做点什么呢? 引导学生体会分类的意义。 课件出示例题图片。 学生分组讨论,怎样帮助妈妈整理衣服。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活动。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法

①、把爸爸、妈妈和小明的衣服分开;

②按上衣和下衣分;

③按颜色不同分; 引导学生分析,体会分类标准不一致,分得结果就不一样。

3、教师引导:妈妈很辛苦,我还可以帮妈妈做点什么呢? 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说说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关爱妈妈的情感。

对于学生说出的例子,如果可以运用分类的知识,就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并说说自己分类的方法。学生可能想到的

①、帮助妈妈整理背包(或者自己的书包);

②、帮助妈妈整理厨房里的碗筷;

③、帮助妈妈整理客厅的里的物品;

④、帮助妈妈整理劳动工具; 学生体会数学知道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小结:看,生活中处处都能用到数学知识。其实,分类的知识不仅仅在这方面有用,还有许多用处呢!

三、解决问题

1、哪些是鸟类?用O圈出来。 教师出示自主练习第一题图,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完成后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圈的,并说理由,与其同学进行评价。

2、分一分,说一说。 教师出示自主练习第二题图,学生讨论完成。完成后请小组派代表说一说自己小组分类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引导学生说一说还发现了什么。

3、想一想有哪几种分法 教师出示自主练习第三题图,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在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请有代表性的组派代表介绍分法并说明理由。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数学知识?你还能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时候能用到分类的知识吗? 培养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五、课外活动

回家帮助家人分类整理物品,并和家人说一说自己分类的方法,请家人给你评价。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关爱长辈的情感。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 注重评价方式灵活化、过程化。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