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戏曲欣赏的流行之路浸润学生心灵相关论文
世界上有三大古老戏剧文化:一是古希腊戏剧,二是印度梵剧,三是中国戏曲。而中国戏曲最为年轻,公元11世纪才登堂入室,但是它的生命力却非常旺盛。一个世纪下来,非但未见衰败反而根深叶茂,形成“唱、做、念、打”于一体的艺术形式,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
戏曲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民族文化背景,无论从唱腔、服饰、舞美、表演以及文武场伴奏都有着丰富的内涵,表演形式也极具美感,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这么一个博大精深、美轮美奂的艺术,为什么得不到我们现代学生的喜爱呢?长期以来,如何传承和弘扬戏曲文化一直困扰着人们,特别困扰着身负重任的教育者。一方面,传统戏曲文化的内涵与价值毋庸置疑,而另一方面,相对陈旧的表现形式和内容的局限性缺乏现代感和竞争力,使学生失去兴趣。同样,我相信这个问题也是很多老师上戏曲欣赏课时的一个盲点和困惑吧!
学生一上到戏曲欣赏课就会没精打采,哈欠连天的,更别说和老师互动了,在他们眼里,戏曲咿咿呀呀、慢慢吞吞、复杂难懂,早就是过时的东西,根本跟不上时代潮流,跟不上日新月异的现代流行音乐。这时就需要我们这些引导者去发现和找寻一条合适的途径:在不同的时期用不同的“桥梁”来帮助学生去接受、欣赏、了解和喜爱中国传统戏曲,那就是“戏歌”,带有“中国风”的歌曲和历久弥新的艺术作品。
一、经典怀旧的 “戏歌”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大街小巷都传颂经典“戏歌”。“戏歌”是将传统戏曲与通俗歌曲结合起来的一种音乐形式,加入西洋乐器和电声乐器,不注重故事性,演唱时偶有伴舞,取材现成的京剧故事,借用其旋律,全新地反映现实生活和内容。和其他类型相比,“戏歌”更加通俗易懂,也更易被人们所喜爱。这是一种混搭的艺术形式。“戏歌”的出现拓宽了歌曲创作的道路,丰富了歌曲创作的形式,让大众耳目一新,为传统戏曲的发展和改革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并为戏曲音乐的创新提供了一个参考,也让戏曲艺术在流行乐坛下得以传承和流行。
在讲授《梨园金曲》中脸谱知识的时候,我会先让学生欣赏戏歌《说唱脸谱》,这是一首“京味”和“戏味”都很浓郁的歌曲,全曲以生动的笔调描绘了几部经典京剧剧目中主要人物的脸谱造型,唱出了我们为传统艺术——京剧骄傲和自豪的情感。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一场丰富的京剧盛宴,曲风朴实、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歌词通俗易懂。它把京剧的脸谱搬上了舞台,形象生动地向人们传达了京剧的美。这是词作家阎肃、曲作家姚明创作的一首戏歌,它既是流行歌曲又是京剧唱段,同时也把地地道道的老北京方言自然而然地融入到旋律当中。
让学生欣赏零点乐队《粉墨人生》中京剧锣鼓的伴奏及行当青衣的唱腔。在简短的几句歌词中它就把戏曲中的各种角色描述得十分清楚准确。而最后四句,更是点睛之笔——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啊!这样的视觉观赏,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出我们本课的知识点——传统京剧中的行当、唱腔、伴奏乐器。一方面,学生很快就进入状态,注意力高度集中;另一方面,学生纷纷举手抢答,和老师形成互动,觉得戏曲里的很多东西都变得鲜活起来,知识点也随之迎刃而解了。
二、流行时尚的“中国风”
80、90 “速时代”的人们,特色让他们失去耐心,欧美港台的“快速文化”让他们也追求快节奏。他们不想让自己的心随着音乐一上一下,他们就想跟着旋律哼哼哈哈。所以,以周杰伦为代表的那些没节奏感的音乐,却有节奏地叩打着他们的心灵;那些不按常规却尽现文字之美的歌词,钻进了他们的脑袋,他们能不喜欢吗?
“中国风”音乐是指采用深具中国古典文化内涵的歌词和现代流行音乐的旋律、唱法和编曲技巧,达到怀旧的中国背景与现代节奏的完美结合。“中国风”歌曲是将流行音乐曲风和中国古典戏曲碰撞的艺术火花作为创作的元素,歌曲中的唱段为听众广泛传唱,为流行歌曲和戏曲的发展开拓了新思路。
在给学生讲“京剧唱腔”时,可以和他们一起唱一唱王力宏的《花田错》,使学生一开始上课就对京剧产生了亲切感,顺势提出问题:“流行音乐与京剧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音乐形式,为什么能结合在一起?”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一起走进京剧大舞台,歌曲中的一个“请”字,拖了很多拍,绕了十几个弯,这样的旋律处理方法在以前的流行歌曲中很少见到,也让他们感受到了戏曲长转音与现代R&B唱法的巧妙融合。同时引领学生走着京剧的台步,嘴里不停咿咿呀呀地学唱京剧的唱腔,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真正的艺术魅力,在欣赏和实践中体会京剧的精华所在。
我在讲到“行当”的时候,给学生们听一听李玟的《刀马旦》。这首歌曲把中国古老戏曲诱人的美感与时尚的当代生活画面进行着跨越时空的迅速切换,“刀马旦”此时已不单是行当的名称,而是演变成一个华裔姑娘对古老文化及美的神往。在欣赏美丽动听音乐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于传统戏曲行当的探究,拨开了这一知识点的神秘面纱。本是枯燥无味的知识此时像一个个音符叩击着他们的心灵,让他们的精神世界受到美的洗礼和艺术的熏陶,从而加深了对戏曲行当的理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历久弥新的艺术瑰宝
现在,还有很多流行歌曲是和戏曲的名段同名的,在音乐教学中也是可以借鉴的。它们继承和引申了经典戏曲故事的精髓,用另一种曲风夸张和放大情感。如陶喆的《Susan说》,用京剧名段《苏三起解》作为引子,将苏三的故事用R&B风格讲述出来。虽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却融合得非常之完美,听来完全没有怪异之处。真的佩服陶喆,这个R&B教父,看来也喜欢到老祖宗的口袋里掏点东西的。还有李玉刚的《新贵妃醉酒》,它以梅兰芳先生的京剧《贵妃醉酒》为蓝本辅以时尚编曲、配器和反串的演唱,曲风古朴淡雅,贯穿歌曲始终的是一股醉人的古色芳香。传统的京剧和流行的唱风,本是看似对立的两种音乐元素,但是在这支单曲中,李玉刚用他精美绝伦的双声唱腔和淋漓尽致的演绎,非常完美地将这两种元素融为一体,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都受到了一次强大的冲击。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和音乐保持密切关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同时还把“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生学习的愿望”作为音乐课程的目标之一。时至当下,我们首先是要唤醒学生对戏曲的兴趣,而不是传统的提倡,学生只有有了兴趣才会有学习的动力和欲望。在现阶段的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已经放在了一个十分突出的位置上了,对于用我们前辈艺术家们的汗水与辛勤凝聚而成的传统戏曲音乐,我们作为音乐教师虽然不能完全做到让孩子们熟知和喜欢,但我们可以尝试将流行音乐元素渗透到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利用现有的这条 “流行之路”来唤醒学生对戏曲的学习兴趣,让经典“戏歌”“中国风”音乐和历久弥新的艺术作品来唤起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针对不断变化的学生实际,因材施教,教学形式灵活多样,生动活泼,注重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使学生感受到经典的秀美,同时又体验到流行音乐带来的刺激,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们教育者应给予学生更多艺术熏陶和美的享受。虽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坚持不懈,一定能让我们的“国粹”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让优美的旋律浸润学生的心灵,通过戏曲欣赏的“流行之路”,让我们的“国艺”迎来春色满园!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