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论文
〔摘要〕随着多媒体的运用与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拓展人类创造性能力的工具。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措施之一。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教师要依据其特点,并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创造性思维;为学生设计不同操作形式的教学课件,引导探究,培养创造性思维;对学生进行及时反馈评价,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反馈评价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创造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对小学生而言,只要不是模仿照搬别人的做法,而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经过独立思考,在教师讲授或自己学习的基础上有新的理解,以至于独到见解;只要能发现不同于教科书、不同于教师的解题方法和学习方法;只要能运用已知解决实际问题且具有新颖性、独特性……均属创造性思维范畴。而在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给学生创造生动、活泼、高效的课堂学习氛围,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思维素材和广阔的思维空间,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兴趣是求知的向导和学习的动力,浓厚的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欲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综合运用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将抽象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将枯燥内容生动化、有趣化,巧妙地创设逼真的、富有变化且激发新异感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图形乐园》这节活动课时,创设了导游咪咪小姐带领大家乘车到图形乐园旅游的情境。伴随着轻松的音乐声,很快来到了接待园,接待园里活泼的三角形、圆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娃娃出来了,他们热情地介绍了自己的特征。一会儿又来到了知识园,可爱的机器人和拖拉机随着不同的音乐声走了出来,老师让学生到电脑前自己操作点击不同的图形,并数一数有多少个。随着学生的点击,不同的图形闪烁不同的颜色,学生兴趣十足。随着音乐声,大家又来到了游艺园,通过游艺园的电视窗口,欣赏完许多直观美丽的生活实物后,图形娃娃接待员马上说:“亲爱的小朋友,你想用我们拼成什么?请马上试一试。”……一系列生动形象富有变化的画面,激发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拼摆出一幅幅具有创意的画面。
二、运用信息技术,引导探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所以,教师在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依据其特点,设计不同操作形式的课件,引导帮助学生实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直观演示,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达到较高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表现在能深入地思索问题,从纷繁的现象中,抓住发现事物的本质规律。小学生思维特点是“由形象性思维向抽象逻辑性思维过渡”,而利用多媒体形象性、直观性、表现力强的特点,设计进行“直观演示“的课件,不仅能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更重要的是能介入学生的心智活动,应用丰富的电教语言,将抽象过程中有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概念、定理、重点、难点“形象化”地显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综合比较,探索发现事物的本质,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水平的发展。
例如教学行程问题:小东和小英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小东每分钟走50米,小英每分钟走40米,他们3分钟后相遇, 甲乙两地相距多少米?课本中虽有插图和文字叙述的解题思路,但由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限,对运动中两人之间的距离变化很难想象,特别对为什么要先求“速度和”难以理解,教师可利用计算机模拟动态图象,显示例题中相遇问题的情景及数量关系,并将一个问题分解成几个有层次有顺序的思维阶梯进行思维训练,使学生对相遇问题应用题涉及的有关数量知识及概念有一个较深刻、较全面而又系统的认识和理解。再引导学生通过细致有许的观察分析,在脑海中确定“相遇问题”中两个运动的情景表象,将实际运动的情景问题转化成抽象问题进而通过数学表达公式反映出。课件演示、分析如下:
点击闪烁甲、乙两地和小东、小英两人,揭示两人出发时所在位置和相向而行的概念:控制电脑中代表两人的图形各前进长短不同的一格,表示每人行的速度;接下来演示第2分钟和第3分钟两人的运动情况,最后,两人在图中线段上的
某一点重合在一起,表示3分钟后相遇。这时,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两人所走的路程之和就是甲、乙两地间的距离,很快得出第一种解法:
50×3+40×3。此时,学生的注意力已被生动的动画图像吸引住了,极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积极性。紧接着,抓住时机,继续演示第二种解题“第1分钟小东走了50米,小英走了40米,两人共走了多少米?”老师边提示边
控制代表两人第1分钟走过的路程闪烁着移动下来,排在一起从而导出“速度和”这个概念;后面的演示还没完成,学生已得出第二种解法:(50+40)×3。再由此归纳出: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接下来,改变这个课件的演示顺序又帮助学生解决了“小东、小英两人同时从同一地方相背而行,小东每分走50米,小英每分走40米,3分钟后两人相距多少米?”“小东、小英两人同时从相距270米的甲、乙两地相向而行,小东每分走50米,小英每分走40米,几分钟后两人相遇?”等系列问题。
2、模拟操作,培养思维的发散性
思维的发散性就是对问题不急于归一,而是提出多方面的设想和多种解决的办法,然后经过筛选,找到比较合理的结论。而多媒体计算机为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尤其是它可虚拟现实的特点与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一拍即合。在教学中,教师可设计让学生进行“模拟操作”的课件,通过学生自由地将各种媒体进行组合、扩充、整合的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例如在前面《图形乐园》的拼组图形中,老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上设计了大小不同、放置方位不同、颜色不同的三角形20个,长方形15个,正方形15个,圆15个。要求学生选择上述图形,在下面空白处任意组合图形,看谁组合的画面想象丰富?学生兴趣盎然,充分发挥想象力,在多次的拖曳、组合中经过筛选,在屏幕上拼出了一幅幅闪烁着智慧的图案。最后,每个学生还给自己拼出的精美图案取上了富有创意的名字,如:"笑笑鸟"、"智慧屋"、"太空人"、“快乐的家园“狐狸和乌龟赛跑”等等。在学生的自由拼组中,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充分表现出来。
3、人机交互,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表现为喜欢独立思考,能举一反三,善于从多角度看问题;具有发散和一题多解的思维特点和习惯;不轻易问老师问题,不满足于现成答案,常常要问为什么;能够用新颖或异常的方法解决问题;有时喜欢标新立异。计算机具有丰富的交互界面,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种交互特性,设计“个别化自主学习“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通过自己操作电脑,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内容,安排学习进程,独立地解决计算机提出的各种问题,从而培养自己思维的独创性。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的自主学习阶段中,课件界面可以把学生应该掌握的内容分成了5个模块:“看一看”、“学一学”、“做一做”、“跳一跳”、“玩一玩”,让学生通过点击鼠标自己决定进入哪一模块:可以先学习后练习,也可以先练习,遇到困难时再有针对性的学习。“做一做”“跳一跳”和“玩一玩”可以进行分类教学:能力强的学生完成三项;一般能力的完成两项;差一点的可以只完成一项。当然,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根据需要设计生成不同的模块,这样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和能力进行学习,培养了其独立自主能力以及个性的发展。特别是在“玩一玩”中,计算机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用一条直线把这个长方形分成一样大小的两部分,怎样分?看谁的方法多,谁的方法独特?”学生们个个兴趣盎然得在电脑前操作尝试着,想出了许多种不同的方法。有一位学生还把已画出的图形在电脑上予以移动、组合……创造性地发现了一种独特的方法:只要通过长方形最中心的那个点画一条直线,都可以把长方形分成同样大小的两半。有无数种分法!
4、网络探究,培养思维的探索性
思维的探索性是指思维不依赖于固定的思维程序、思维工具和思维途径,在多种可能性中探索、试验,并在多次反复与游移中,将事物各方面的特征和现象加以考察,从而找出事物的差异性,进而去伪存真。利用信息技术的超文本性与网络性,教师可以建立模拟网站,将学习的素材、方式与方法等内容纳入其中,创设一种自主探索的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获取真理,从而培养思维的探索性。
如:一
位教师利用网络平台设计了一个数学专题学习《小当家》。在上课之前,教师设计了"小当家"主题学习网页,这个网页创设了一个为母亲过生日到超市买菜的情境,在这张网页中包含的要素:学习方法指导和学习过程。学生在“为小明妈妈过生日设计买菜方案”的问题驱使下,纷纷进入了以下四个模块:
1、虚拟超市:形象而直观地展示出了许多菜的图片,分类出现,包括冷菜、盆菜、鱼类、肉类、蔬菜类。在每个菜下面表明菜的单价。
2、数学小博士:《小当家》开放题学习牵涉到"估算"、"小数的加减法"和"一种商品总价的计算方法"等数学知识点。而"小数加减法"和"一种商品总价的计算方法"两个知识难度相对大一些,因此,在网页的导航栏开辟了数学小博士,超链了两个数学小知识,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3、营养小知识:《小当家》开放题学习的要求之一是设计一个营养比较均衡、适合家庭成员口味的菜谱,它牵涉到一些营养小知识,因此,在网页导航栏中开辟了"营养小知识"专栏,超链互联网中的相关资料。
4、数学开放题讨论:专门申请开辟了"习客数学开放题讨论"的"小当家讨论"区,供学生在开放题学习中随时发布设想和作品,并发表感受。
在专题学习中,学生为了解决买菜方案又遇到了新问题,于是解决问题的心理又驱使他们超级链接到相关的互联网网站,通过自己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分析研究、利用和与同学、老师的交流讨论,他们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新问题,获取了新知识。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他们反复不断调整自己的买菜方案,最后选择了一种比较合理的方案。
三、运用信息技术,反馈评价,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系教授丹尼尔戈尔曼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智商的作用只占百分之二十 , 最重要的是占了百分之八十的非智力因素——情商。良好的情商使人的创新思维个性品质能够自由的发展,从而充分地发挥他们的创造潜能。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能及时反馈评价的特点,我们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以良好的情绪和自由的心态进行学习,提高对错误和挫折的承受力,从而较好地发展了学生的情商,激励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在教学《元、角、分》一课时,为了巩固“1角=10分”这个教学重点,教师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创设了一个情境:小熊胖胖到蓝猫文具店买文具,蓝猫售货员没钱找,想叫大家换1角钱,你会怎样换给他呢?看谁的方法多?在情境的驱使下,学生开始想办法,学生每说对一种,电脑就会马上摆出相应的答案,并表扬说“棒极了!”“真聪明!”或是给献上一束鲜花,这时学生也会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如果学生说错了,电脑就会鼓励说“没关系,请再想一想”这些及时的反馈和激励性的话语让学生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并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反思,启动了创新思维的闸门,使学生探求出跟别人不一样的答案。
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一个全新的、有着广阔前景的科研课题,目前笔者只是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构思和探索,更深层次的内容还有待于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位研究和总结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