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铅笔优秀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借铅笔》是国标本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练习2中的一项口语交际训练。教材画了两幅图画,一幅是小猴向熊猫借铅笔的情景,另一幅是小猴还铅笔的情景。每幅图旁还提了几个与图意相关的问题。本次练习是让学生以“借铅笔”为题说说两幅画的意思,根据思考题启发学生仔细观察,说说小猴是怎样向熊猫借铅笔和还铅笔的,熊猫是怎么说和怎么做的,最后让学生分角色演一演。这是一项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交际内容,一看到这个课题,学生就会感到分外亲切。但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口语交际的即时性,导致了学生的思维不够流畅、语言表达不够完整、表演不够形象等现象,因此需要教师在学生交际的过程当中作积极有效地引导。
从“口语交际”这一要求出发,我要求学生说话声音清楚,态度大方,并且通过分角色表演,让学生懂得向别人借东西的礼仪,学会说“对不起、请、谢谢”等礼貌用语,从而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表演是一项集语言、表情、动作等一体的需要多种器官参与的艺术。要想把静止的画面内容配上相应的表情、动作活生生地再现出来,从中领悟借东西的礼仪,培养自然大方、有礼貌的说话态度和表演的自信,对于刚入学的儿童来说实非易事。因此,指导学生能够生动地分角色表演便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巧妙创设实际情境,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口语交际训练中去,积极地观察、思考、想象,这样,他们的语言才会如涓涓细流,流出心田。故事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教学情境之一,一上课,我就创设了一个动物故事的情境,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在学生最佳的学习状态中(即观看动物故事的过程当中)我相机作了引导。如:“你们注意看,小猴是怎样向熊猫借铅笔的?熊猫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这样,引起了学生的有意注意,做到了观看有目的、有重点,为形成学生的角色意识作了有益的铺垫。
“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对于那些内容有趣、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的儿童文学作品,低年级学生往往表现出极大兴趣。如果让学生充当故事中的主人公,创设故事情境,更能诱发他们的创造力。在学生具备了交际意识的基础上,教师一次次地让学生扮演图画中的角色,通过有层次地演练,并采用师生评价夸奖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成功,在评价中初步学会人际交往的知识。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各种能力,在示范、熟悉交际语言的基础上,通过创设表演的情境,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交际活动,灵活得体地使用语言技巧完成交际任务,并拓展交际内容,提高了交际水平。
课堂即生活,学生课堂上学的,正是生活中要用的,很有实用价值。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加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练习分角色表演借铅笔的基础上,教师拓宽了交际的内容,让学生联系生活想想平时同学间还要互借哪些学习用品?该怎样借?并分小组演一演。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成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交际内容
播放根据图画内容改编的小猴向熊猫借铅笔及还铅笔的故事录像。教师相机提示:1、小猴是怎样向熊猫借铅笔的?熊猫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2、字写好后,小猴是怎样还铅笔的?
二、指导讨论,培养交际意识
(出示挂图)
1、请小朋友结合刚才看到的录像想想小猴是怎样向熊猫借铅笔和还铅笔的?熊猫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2、小猴向熊猫借铅笔时说话的语气怎么样?你是怎么知道的?小熊说说话时脸上的表情又是怎样的?
3、如果让你们来表演这个故事,你觉得应该和同学怎样合作才能取得成功?
三、角色表演,学会交际常识
1、同桌练习分角色表演。
2、全班汇报。(指名学生上台戴头饰表演。)
3、师生评议。
如:①教师相机点拨:你们看,小猴说话多有礼貌呀,在向别人借铅笔时用了“请”字。
②学生评议:小猴得到了熊猫的帮助,应该对熊猫说声“谢谢”。熊猫也会客气地对小猴说:“不用谢”。
(通过评议,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向别人借东西时和还东西时要面带微笑,说话有礼貌,态度大方的交际知识。)
四、拓宽内容,强化交际本领。
1、想一想、说一说:除了借铅笔,平时,同学之间还要互借哪些学习用品?你是怎样向别人借的?怎样还的?别人又是怎样说的?
2、分小组练习表演。具体内容由各小组自由决定。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