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培训总结

文章 2019-07-13 08:11:40 1个回答   ()人看过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工作总结

为认真做好我镇手足口病的防治工作,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我院于今年六月十日再次开展了全镇村级防保人员手足口病防治培训会议,现将培训情况总结如下:

一、参会人员

参加本次手足口病培训会议的人员有我镇中心卫生院院长XXX及其全体医务人员、各村防保人员共计15人。

二、培训情况

在本次手足口病防治培训会上,我院防保科负责人陈敏虹对手足口病的概述、传染源、传播途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物理学检查、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等知识作了详细讲解,并每人发放1份培训材料。院长对本次手足口病防治工作作了重要强调:1、把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2、认真做好手足口病疑似病例的登记及上报工作;3、由陈敏虹负责手足口病日报告工作,并做好记录。 培训结束后,经过对手足口病知识测试,成绩均在90分以上,说明我镇医务人员及乡村医生对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基本掌握。本次培训工作已达预期目的。

手足口病防治攻略

最近的天气阴晴不定,气温忽上忽下,不少病毒开始兴风作浪,儿童手足口病开始接二连三出现在幼儿机构。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儿科副主任医师赵隽提醒,如果家里有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奶嘴、奶瓶、餐具、毛巾等物品用五十摄氏度以上的热水浸泡三十分钟或者煮沸三分钟。

根据近年来上海市疾控中心传染病监测数据显示,每年4-7月和10-12月为上海手足口病的流行季节,其中夏季高峰4-7月为主要流行季节。

最近的天气阴晴不定,气温忽上忽下,不少病毒开始兴风作浪。记者了解到,近日,儿童手足口病开始接二连三出现在幼儿机构。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多发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婴幼儿。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一般全年均有发生,5-7月为高发期。

如何预防和治疗手足口病?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儿科副主任医师赵隽解释,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儿以发热起病,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儿病情较重,可出现脑膜脑炎、心肌炎、肺水肿等并发症。个别EV71感染的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手足口病怎么传播的?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包括消化道、呼吸道及接触传播。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喷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帕、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

哪些宝宝容易患手足口病?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病。由于成人的免疫系统较完善,成人一旦感染一般不发病,也无任何症状。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

手足口病能治好吗?如果得了手足口病,绝大多数情况下7-10天可以自行痊愈,不会留下后遗症,皮肤上也不会留下疤痕。个别重症患者(尤其3岁及以下婴幼儿)可能出现脑膜炎、肺水肿等并发症,只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多数可以痊愈。

宝宝出现症状怎么办?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同时要密切观察病情。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一旦出现持续高热不退、神志不清、昏睡、身体抽动、呼吸困难、手足冰凉等,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一般家庭怎么预防?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日常用品怎样消毒?如果家里有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奶嘴、奶瓶、餐具、毛巾等物品用50 以上的热水浸泡30分钟或者煮沸3分钟;污染的玩具、桌椅和衣物等使用含氯的消毒剂按使用说明每天清洗;孩子的痰、唾液和粪便、擦拭用纸等最好倒入适量消毒剂,搅拌消毒后再丢入厕所。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