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物素描有效教学探究论文

文章 2019-07-13 08:06:20 1个回答   ()人看过

一、现阶段高考静物素描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近年的美术高考热,一些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积极鼓励学生选报美术专业,但是其中一些学校本身的美术资源投入不足,缺乏经验,美术专业教学往往急功近利,缺少对教学的深入研究,不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导致静物素描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从静物素描教学现状看,一般沿用固有的教学模式。授课的方式单一、僵化,一般是教师示范、学生跟画或者画照片等方式。构图、表现方式、训练标准基本一致,注重造型准确、层次丰富,强调技巧训练,而忽视学生的感受及其个性与创意思维的培养,削弱了学生的创作热情,使其画出来的作品缺乏情感。第二,静物的绘画技法单调,表现手法狭隘。由于一些课堂教学是教师带画、学生跟画,表现手法程式化、单一化,在表现某些物体时,教师要求运用某种固定的表现手法,构图千篇一律,未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感受力与创造力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艺术天分。

二、改变单一的教学方法,尝试多元化教学

笔者所在学校实行参与式课堂改革已有两年多的时间,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根本,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在美术专业教学中,我们也希望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尝试多元化教学模式和参与式课堂改革,为静物素描教学带来更多的活力。

三、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教师在课前应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情况。优化专业教学课程设计,改变以往学生只是被动学的状况,在静物素描教学中,强调学生是创作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以引导为主,创设情景与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在专业训练中对学生进行分层分组教学,更利于课程难度的设计。多元化静物素描教学要求在观察和表现方法上,让学生充分彰显其不同特点,教师不以一种固定的模式要求学生,而是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不同表现风格进行引导教学,在保持其原先优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符合自身特点的表现方法画好静物素描,而不只是教他们以何种手法画画,更不是以教师自己的表现手法要求学生。如,在高一几何体教学中,透视与形体结构是静物素描非常重要的基础,对学生后面的学习非常重要,而教师带画或写生的效果并不理想。所以,笔者希望通过改变课堂教学方式重新设计这节课。课前笔者布置学生预习几何体石膏的内容,并以一方形静物为例完成一张角透视图与平行透视图。在课堂上展示学生的作业,请部分学生对他们完成的作业进行讲解,然后笔者再对透视结构的难点进行深入分析,分组摆放不同的方体静物,让学生用学到的方体透视知识将物体结构准确地表现出来。教师可以适当作步骤示范,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表现技巧,同时展示不同风格的表现手法,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表现。通过调整课堂设计,能很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同时能高效地解决课堂教学的难点。

四、注重多生互动、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的艺术反思能力

素描教学虽然有其规律,但它不是一种被动式的教师单方面的绘画技巧辅导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于人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设计不同的问题启发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在表现不同静物质感的素描课上,其主题是学习表现玻璃器皿的质感,笔者课前先分好组,让每个小组的学生根据已学的构图知识设计静物的摆放。在作画前,先让学生认真观察玻璃器皿质感的特点,再利用多媒体把玻璃的局部放大,让学生对玻璃的细节有更直观的感觉。在不作详细示范的情况下,笔者让学生通过观察并结合已学过的素描知识和技巧进行表现,结果发现,基础较好的学生都能通过引导完成玻璃器皿的写生训练,质感的表现很到位,且有其个人特点,学生投入度高,充满创作的热情。

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艺术修养,重视美术与生活体验相结合,拓展学生视野

以往的应试教育环境弱化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在静物素描教学中,不仅要示范技法,更重要的是进行思维引导。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到美术课程不是单纯的知识和技能课程,而是一种旨在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和人文素养的课程。如,在每一节静物素描课上,笔者会在专业技法指导的基础上,插入素描大师故事的内容,并收集一些优秀的展讯组织学生观看,或者让他们参加一些美术展览和比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将美术与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创造力。如,带学生到自然环境中画风景素描,让学生能感受生活中的美,唤起其创作热情,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美术长久的热爱。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