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及其价值观念重建
摘 要 从社会经济、青年人自身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状况以及传统文化影响等方面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就推进新形势下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知识经济 政治素质 教育
当今时代,是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时代,是经济、政治、文化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剧、知识经济加速发展的时代,对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有了更高要求,作为大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层面—思想素质,如何加强思想素质教育,是目前许多高校关注的一个热点。各高校做了许多探索和尝试,推动思想素质教育的进程。可是目前大学生思想素质现状并不令人意,当今的大学生同以往各个时代的大学生相比,知识丰富,眼界开阔,却缺少些激情和动力。,很多大学生思维方法简单,思想不成熟,甚至幼稚,在现实中往往存在着许多矛盾现象。
1 高校学生政治素质的现状
当今时代,是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时代,是经济、政治、文化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剧、知识经济加速发展的时代,也是我国全面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重要时代,在这一新的历史条件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社会变革的影响下产生出新的变化,呈现出新的特点。
1.1 理想信仰趋向多元化
随着全球化文化思潮的影响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原有体制下形成的单一的思想认识模式正在被多元化的意识内容所取代,其中既包含代表社会前进方向的先进思想,但也不乏一些陈腐消极甚至是错误的思想,这些错误思想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尚处于思想认识形成期的大学生,造成了部分大学生在理想信仰上的迷茫。
1.2 自我意识凸现,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实际利益的获得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一方面大学生的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创新意识和自立意识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强化,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较好发挥,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片面追求个人价值、个人利益和个人需求的实现,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个人主义思潮的蔓延和人生价值观的偏斜,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的空间。这种情况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讲也是我国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所产生的必然结果。
1.3 主客体价值判断明显背离,判断标准呈现二重性
从价值评价标准来看,当代大学生具有明显的二重性,即以集体主义的价值标准评判别人,以利己主义的标准评判自己。这说明,同学们对于见义勇为等行为在观念上是认同的,但却不能转化为自己自觉的实际行动。这种矛盾性和双重标准,反映了当前社会不良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所造成的腐蚀影响。
1.4 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行为投入存在较严重差异
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虽然趋向务实化、理性化,但在参与意识和参与行为上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一是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较强,但参与行为的投入较少;二是对社会有基本正确的政治认知和政治评价,但在实际行为上却表现为知行不一。这种价值取向的两重性和价值判断的矛盾性,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实际水平和成效。
2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矛盾问题探源
2.1 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不良思潮的渗透侵蚀
从国内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促进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亦造成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改革开放给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随之出现的一些社会不良现象也给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诸多负面消极影响,他们甚至切身感受到社会转型期的阵痛。一方面,市场经济自身的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特点和利益原则、等价交换原则的消极方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社会上存在的道德失范现象,唯利是图、坑蒙拐骗、假冒伪劣、钱权交易等社会丑恶现象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严重的腐蚀。另一方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人们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社会分配不公的加剧,加之社会上对高消费生活的有意无意渲染,使得人们心理产生不平衡现象,这都助长了拜金主义思潮的膨胀,使钱多钱少成为不少大学生衡量人的价值大小的主要尺度。同时,在全球化浪潮影响下,带有全球化意识形态的西方腐朽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无时不刻地通过各种渠道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着渗透和传播,这些都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认识产生着较强烈的冲击,使他们在裹挟着全球化外衣的带有迷惑色彩的资本主义价值观念面前产生迷茫,真伪难辨,最终造成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由单一型向多元化趋势方向发展,价值判断趋向实用化、功利化。
2.2 青年学生自身特点的变化是其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内在因素
由于其身心发展的不确定性,当代大学生自身也存在着明显的弱点,这对其人生价值取向上所造成的问题应当引起重视。当代大学生虽大多成长在改革开放的重大变革时期,但长期的安宁生活和繁重的学习压力却使其产生了与现实社会之间的距离感,对于社会的理解趋于表面、趋于幻想或停留于理论,对社会的实质内涵理解不够,造成了虽身处变革,但又“雾里看花”情况的发生,形成了追求虚华、不尚务实的心理特征。同时,大学生由于其年龄、知识构造、社会阅历以及法律常识等方面的欠缺,在价值观念变化过程中必然会受到某些错误观点的影响,造成一部分人政治上的迷惑,甚至造成少数人完全从个人私利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并产生了一些错误的政治观点和政治态度,进而也影响到了当代青年主流政治倾向的正常发展。
2.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创新
长期以来形成的一整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而适应新时代的科学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目前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单调、内容僵化、针对性不强;对青年学生中表现出来的不良思想倾向缺乏从根本上解决其深层次问题的有效机制;对青年学生忽视政治理论学习的问题缺乏有力的约束机制;存在只强调抓学生分数而忽视思想品德培养,只重视专业教育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良倾向,这些都不利于促进当代大学生正确思想政治观念的形成。
2.4 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大于积极影响
中华文化不仅蕴藏着丰富而宝贵的精神遗产,也不同程度地渗透着糟粕成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弘扬和发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力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加之极少数利欲熏心的人对于糟粕成分的不适当的渲染,造成社会上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大于积极影响的不利局面在一定程度上显现,对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知识贬值、官本位、“各领风骚几十天”的短期文化等不良文化倾向在部分地区的大学生群体中频频显现,有的甚至大有蔓延之势。这一点,尤须当前教育部门以及全社会予以特别关注。
3 对知识经济下高校学生思想素质教育的思考
高等院校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摇篮,知识没有思想的大学生是不能适应当今社会需要的,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思想素质是新世纪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大学生正处于迅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思想走向成熟又未真正成熟时期,也是思想素质形成和培养的最佳时期。因此必须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全方位的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培养。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培养有很多途径,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特点,坚持从理论到实践的统一,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
3.1 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大学生头脑
围绕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问题,着力加强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等方面的教育;围绕树立良好心理素质问题,着力加强社会适应能力、受挫折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围绕培养良好的法制意识问题,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公民权益等方面的教育;围绕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问题,着力加强公民道德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等方面的教育,形成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核心的,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为标准的全面的思想教育模式。
3.2 加强师资力量,培养有思想、高素质的教师
思想素质培养需要有思想、高素质的教师,无论现代教育怎样变革,现代教学手段多么先进,教师仍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思想素质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素质。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说过:一个大学,人才不是在课堂里教出来的,而是在大师所创造的氛围中熏陶出的。
3.3 建立综合评估体系评定学生的思想素质
研究一套适合评价思想政治素质的综合评估体系,从定性定量两方面全面考核学生,综合测评表考评尽可能公开、公平、公正、客观,杜绝感情因素,并把它作为学生评三好,优秀毕业生推荐工作的依据。
3.4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了情感交流和双向交流情感
大学的责任就是要使学生学会思考,学校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教育,还要从校园环境入手营造启迪学生思考氛围,全方位培养锻炼学生的思想认识能力。建设一种文化氛围,创造一个自由环境,使学生能够有活力、有定向、有秩序,增强适应性,培育自信心,充分鼓励大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思想和看法,并在探索、选择新途径、处理新问题时,给予积极的引导。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专职人员在创造性思想政治教育尤其重视情感作用的发挥,尽量拉近自己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距离,以坦诚的态度、和蔼的语气、微笑的面容对待每一个同学,缩短心理距离,使学生能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使学生由对教师感情上的接近转化为对教师讲授内容的接纳,激发受教育者的学习热情,使其对教育内容进行充分的吸收和内化。
3.5 抓好课堂教学环节,发挥“两课”教学的主渠道功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追求
要积极改革教学内容、方式和手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鼓励大学生到改革开放的大课堂去汲取营养。教学时力争把最新的热点问题融于教学之中,把握政策的精神进行正面客观的讲解,启发学生加深对热点问题的理解,在教学中联系热点问题把书本知识与社会生活最新变化联系起来,使教学处于动态之中,教学更贴近实际也就更生动、更吸引人、更具时代气息。在联系热点问题教学时通过分析把热点问题上升到理论高度,加深学生对一些基本理论的理解。
3.6 在对大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教育时,要注意培育先进典型,发挥先进典型的先锋示范作用
应积极宣传雷锋、焦裕禄、孔繁森、李素丽等先进模范人物,不怕吃苦、不计回报、为祖国人民无私奉献的光辉事迹,经常性地邀请先进英模、优秀知识分子、优秀校友来校作报告,让大学生以先进的模范人物为榜样,通过学习先进来克服在人生价值取向上的错误观念。高校还要注意发现大学生中的先进典型,使之成为大学生的学习榜样。注重“师德”培养,使广大教师树立为人师表的楷模意识,以自身的言传身教教育青年。
参考文献
1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 戴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若干问题[M].北京:中*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
3 杨建国.“三个代表”与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4 关成华.绚丽的青春———中国青年80年的奋斗与思考[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5 思华.改革教学方法提高两课教学实效[J].中国高等教育,2000(17)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