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景点导游词
篇一:剑门蜀道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叫刘德青,很高兴今天由我来担当大家的导游。今天,我带大家去游览的就是以险著称的剑门蜀道。 首先,我们来到的是女皇武则天的祀庙——皇泽寺。皇泽寺是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祀庙。民间传说武则天死而为神,给她建庙命名“皇泽”,是祈望“在天之灵”能泽被乡梓,因而祀庙内一直供奉她的真容,而且每年农历正月二十三都要举行盛大庙会,广元人民要去皇泽寺前乌龙潭一带划舟竞渡、游河湾纪念武后生日。皇泽寺内现保留有则天殿、中心柱窟、大佛楼、小南海、吕祖阁、五佛亭、望江楼,新建有女皇山庄,宋代墓室浮雕墙。则天殿是皇泽寺的中心大殿。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殿堂正中的武则天石雕像,神态安详,头戴着嵌有一小佛像的宝冠,身着缨络彩褂,袒露胸臂,一身佛门圣母打扮。相传,唐朝武德期间,武则天的父亲武仕彟在利州任都督,每年端午节他与夫人杨氏都要参加利州老百姓组织的龙舟盛会。公元623年武德六年端午节,武仕彟携夫人杨氏乘坐官船,在嘉陵江上观看龙舟竞赛。当官船行至黑龙潭时,一团乌云罩在江面,天地一片昏暗,随着一道闪电划破天空,江中突然跃起一条乌龙,扑进官船。
刚才还是眉开眼笑的杨氏夫人,随着闪电雷鸣,乌龙进船,骇倒在船上,不省人事。稍过片刻,乌龙冲出官船,纵身腾空,在官船上空盘旋一周摇头摆尾地向西山飞去。几乎同时,一只凤凰也伴着彩霞飞来,在官船上空翱翔长鸣,飞向东山。众人都被眼前的景象吓呆了,惟有同船的袁天罡仰天惊呼:“龙凤呈祥,此地必出贵人。”武都督见夫人昏睡在船上,急忙叫随从人员驾船送夫人回府。回到府中,夫人杨氏一直卧床不起。一月有余,医生再次诊视,方知有孕。从此,金轮转世、乌龙感孕的传说便不径而走。第二年正月二十三日,武都督的妻子杨氏生下一个女孩,这个女孩就是后来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武则天两岁时,袁天罡再次到利州府上,武都督请他给孩子看相。当时武则天身穿男孩服装,袁天罡端详一会儿后惊叹道:“伏羲之相,贵人之极。”当得知是女孩时,袁天罡断言:“若是女,当为天下主。”这话很快在利州传开,武都督也非常高兴,于是就把藏龙的西山、隐凤的东山唤名为乌龙山和凤凰山。人们便把黑龙潭视为神潭,把利州视为灵地。每年正月二十三日,武家便备办香烛供品,带上人马到嘉陵江上祭祀黑龙潭,感谢上天。“乌龙感孕”传说流传自今,为武则天的出生增添了很多神秘的色彩,这也是广元女儿划凤舟起源的传说。
参观完一代女皇的故里,览得女皇真容后,我们将来到有“中国历代石刻艺术博物馆”之称的千佛崖摩崖造像;千佛崖摩崖造像始于北魏时期,历经了近1500年,在高45米,南北长200多米的峭壁上,布满了造像龛窟,重重叠叠13层,密如蜂房。清咸丰帝四年(1854年)碑文记载,全崖造像达“一万七千有奇” 可惜在1935年修筑川陕公路时,一半以上造像被毁。现仅存龛窟400多个及大小造像7000余躯。大云洞居于千佛崖中心位置,规模最大,共计造像234尊,左右两壁雕有148尊莲花观音像,窟正中一大佛立像为弥勒佛。据说该尊弥勒佛是武则天的化身像。唐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正式登基时,白马寺法明和尚薛怀义等12名和尚为迎合武则天当皇帝的需要,撰写《大云经》呈武则天。《大云经》中称武则天是弥勒佛降生,应代替李唐做皇帝。武则天看后大喜,亲笔作序,颁布于天下,且令各州要营造大云寺,以珍藏《大云经》。因武则天生于利州,当地百姓就在千佛崖造大云洞,并且刻了这尊弥勒佛立像和后壁龛中二圣——高宗李治、武则天。按中国传统应男左女右,而该二圣的排列是女左男右,佛龛男高女低,这体现出设计者的巧妙构思。
行走在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栈道上,聆听车辚辚、马萧萧的历史回音。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古栈道遗址群——朝天明月先秦栈道。明月峡集古今六道于一峡,有“中国交通历史博物馆”之称。朝天明月峡史称“连云古栈之脊柱”,素有“秦蜀重镇”、“出入咽喉”之称。古栈道又称蜀道,是古代由中原入蜀,进入大西南的交通要道。三国刘备进取汉中时对这段栈道进行了大力整修,从朝天出发沿嘉陵江北上,经清风峡至阳平关,上达兴州(今略阳)一线也是诸葛亮北伐"平走陇右"的一条重要线路。蜀汉末年,蜀王朝放弃了对蜀北重要关隘的防守,致使钟会顺金牛道南下,攻克明月峡,直破晋寿,近临剑州,使邓艾奇袭阴平,直取成都。南宋时宋将刘子羽强守潭毒关、明月峡,以击溃金军,保住西南半壁江山。
如果朝天明月峡的险还不能令你惊叹的话,那么剑门关“剑门天下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绝”一定会让你折服。剑门关居于大剑山中断处,两旁断崖峭壁, 直入云霄,峰峦倚天似剑;绝崖断离,两壁相对,其状似门,故称“ 剑门”。享有“剑门天下险”之誉,俗称“天下第一关” 巍峨剑门,扼入蜀的咽喉,由于它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 地。相传战国时期,秦惠王欲吞蜀,苦于无路进蜀,谎称赠五金牛、 五美女给蜀王,蜀王信以为真,派身边五丁力士,劈山开道,入秦迎 美女,运金牛,才开通了这条蜀道,称为“金牛道”,又称剑门蜀道。 三国时期,蜀丞相诸葛亮率军伐魏,路经大剑山,见群峰雄伟,山势 险峻,便令军士凿山岩,架飞梁,搭栈道。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曹魏,曾在此屯粮、驻军、练兵;又在大剑山断崖之间的峡谷隘口砌石 为门,修筑关门,派兵把守。当年魏军镇西将军钟会率领10万精兵进 取汉中,直逼剑门关欲夺取蜀国,蜀军大将姜维领3 万兵马退守剑门 关,抵挡钟会10万大军于剑门关外。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剑门关集雄、险、幽、秀、奇于一体,它除山雄关险之外,还以 峡谷的幽深、翠云廊的秀丽、岩石的怪异、山洞的奇特而闻名。这些胜迹和传说,给 秀丽的自然风景增添了风采和稚趣,更让游人流连忘返。在剑门关游 览,能充分领略唐朝大诗人李白《蜀道难》的诗句中所描写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神韵。现在大家所来到的就是翠云廊了。翠云廊是古蜀道的一段,而且是以险著称的剑门蜀道的一段,是由近万株行道古柏组成的绿色长廊。号称"三百长程十万树",最大的须7-8人合围,小的也要3-4人方可抱拢。翠云廊---当之无愧的蜀道明珠!这个由近万株行道古柏组成的绿色长廊,民间又叫“皇柏”,也称为张飞柏,传说是当年三国名将张飞驻守蜀国阆中时号召人民所植。但据史料及民间传说,古柏是历代的开成群体,其栽植时间,上起秦汉,下至明朝中叶,历时2000余年。随着古蜀道的开拓和驿道整修,路旁留有自然生长的树木,也有大量的人工栽植的行道树,逐渐形成数百里的林荫大道。
俗语云:不吃剑门豆腐,枉游天下雄关。剑门关豆腐宴:草船借剑、大战七板坡、三足鼎立等丰富多彩。说 起剑门豆腐,还流传着一则耐人寻味的故事哩!相传三国蜀汉景耀六年,魏将钟会、邓艾领大军分十路杀入蜀境,蜀主将姜维兵败,退到剑门天险拒守。当时,姜维营中兵士疲惫而不能再战,马乏而不能骑。而魏将钟会全力夺关,眼看剑门关危在旦夕。此时董厥向姜维献计,号令剑门百姓家家磨豆腐、做豆腐,以豆腐犒赏士兵,以豆渣喂军马。数日后姜维兵马体力恢复,遂引兵杀出关去,直杀得钟会、邓艾大败而走。从此,剑门豆腐名声远扬。剑门做豆腐,都是用石磨推、拐磨拐,磨出的豆渣少,点出的豆腐不仅量多,而且柔滑水嫩,吃起来上口。
品完美味佳肴,上精神食粮。梓潼七曲大庙是海内外文昌宫观之祖庭,在一千多年的造神运动中,张亚子由人七曲山大庙自古以“东依梓林,西枕潼水”得名的川北梓潼,素有“蜀道南大门”之称,建筑辉宏。到神被历代皇朝追封至“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素有“北有孔子、南有文昌”之说。七曲山大庙现存元、明、清古建筑23处,被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誉为“古建筑博物馆”,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发源于文昌祖庭的洞经音乐因谈演“文昌大洞仙经”而得名,随着文昌帝君的声名远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全人类宝贵文化遗产”。 拥有全国最大的纯古柏2万余株,最老的“寿星”皇柏有2100岁,最年轻的“寿星”潘家柏也已200岁高龄。
“古今尊国土,中外仰诗仙”一千三百年前,李白饱吸家乡灵气,仗剑远游,却再也没有回我们现在来到就是诗仙李白的故里,在这里可以了解李白出生、成长的故事.隔着一千多年的风雨体会诗人当初辞亲远游、仗剑去国的冲天壮志:漫坡古渡,红岩夜雨等遗址的动人传说又会令你产生无尽遐想,新近开发的太白碑林又会让你留连忘返。
三星堆古遗迹使我们的最后一站。三星堆距今已有5000年历史,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境内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文化遗址。作为人类上古奇珍的三星堆文物,在中国浩如烟海蔚为壮观的文物群体中,属最具历史科学文化价值和最富观赏性的文物群体之一。
剑门蜀道以其险,其峻,其秀吸引这无数游客的眼光。虽然我们只是做了短暂的停留,但相信大家以对它有了较深得了解了吧!很开心这一次和大家一游览了剑门蜀道,有什么讲解的不好的地方请大家见谅。
篇二:四川省梓潼七曲山大庙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
七曲山大庙是文昌帝君发祥地,历来称“文昌帝乡”,为中华文昌祖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古以“东依梓林,西枕潼水”得名的川北梓潼,素有“蜀道南大门”之称,建筑恢宏。
大庙始建于晋,是当地百姓为纪念晋代张亚子而立的“亚子祠”,元初,张亚子被封为“文昌帝君”后,在此建造“文昌宫”,后经元、明、清三代多次扩建,形成了一组结构宏伟、体系完整的古迹建筑群,整个大庙一万二千多平方米,为文昌宫和关帝庙的总称,由23座不同时期的建筑群所组成的七曲山大庙较完整地展现了从元代到民国各时期的建筑风格。由于大庙在布局上,依山造势,显得极其宏伟壮观,古建筑、古柏、古道、九曲潼水互相辉映,既为祭祀圣地,又是风景名胜区。
七曲山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同时也是川北三国旅游线和九环旅游线的重要旅游名胜地。
篇三:四川省梓潼七曲山大庙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
七曲山大庙是文昌帝君发祥地,历来称“文昌帝乡”,为中华文昌祖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古以“东依梓林,西枕潼水”得名的川北梓潼,素有“蜀道南大门”之称,建筑恢宏。
大庙始建于晋,是当地百姓为纪念晋代张亚子而立的“亚子祠”,元初,张亚子被封为“文昌帝君”后,在此建造“文昌宫”,后经元、明、清三代多次扩建,形成了一组结构宏伟、体系完整的古迹建筑群,整个大庙一万二千多平方米,为文昌宫和关帝庙的总称,由23座不同时期的建筑群所组成的七曲山大庙较完整地展现了从元代到民国各时期的建筑风格。由于大庙在布局上,依山造势,显得极其宏伟壮观,古建筑、古柏、古道、九曲潼水互相辉映,既为祭祀圣地,又是风景名胜区。
七曲山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同时也是川北三国旅游线和九环旅游线的重要旅游名胜地。
篇四:杜甫草堂——诗史堂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
我今天带领大家游览的是杜甫草堂。杜甫草堂位于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 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请游客们携带好随身物品注意安全并注意保护环境。现在大家所看到的就是杜甫草堂的整个平面图,咱们今天的游览线路是:先从大门进去,依次进入大廨、诗史堂、柴门、浣花祠,然后是工部祠,最后从后门出去,在后门集合登车。
杜甫草堂修建于公元759年,经宋、元、明、清多次修复而成,基本上奠定了杜甫草堂的规模和布局,演变成一处集纪念祠堂格局和诗人旧居风貌为一体的博物馆,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基本保持了民居建筑的特色,就连朱大元帅也曾为草堂作诗说“草堂留後世,诗圣著千秋”呢!
现在我们所在的地方是诗史堂。它是杜甫草堂纪念性祠宇的中心建筑,在草堂中建筑面积也是最大的。诗史堂,诗史堂,诗史堂中讲诗史,大家知道为什么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吗?我想大概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杜甫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我们大家可以看到,在厅堂的中央,安放着的是由我国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先生所塑的杜甫半身铜像,仔细观察我们可以看到,塑像的眉宇微蹙,目光深沉,嘴角冷峻,准确而凝炼地刻划出诗人忧虑国家,民族命运前途的拳拳赤子之心。说到这儿呢,我们不得不想到杜甫坎坷的一生。杜甫生逢乱世,颠沛流离,他将自己所见所闻的万方多难的社会现实,感的叹的是民怨国恨,思的想的是辅君中兴,他把这些完完全全用诗歌表现了出来,读杜甫的诗就像读一部反映唐王朝由兴盛走向衰微的历史巨著。
第二,是独特的平民史观。我们都知道古希腊有《荷马史诗》反映了迈锡尼文明,再现了古代希腊社会的图景,但也只是对古代口头文学的再改造,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有《吉尔伽美什史诗》的古巴比伦文明,也不过是赋予了一个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浪漫色彩的神话传说故事,就连我们青藏高原上的《格萨尔王传》所表现的也是一个半人半神的英雄拯救藏族的神话,它们所表达都是伟大的英雄史观,而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传承中,我们伟大的诗圣杜甫则是用“诗”来描写普通人民大众的生活状况,用“诗”来描写广大群众在战火烽烟的年代亲人生离死别的社会现实来揭示社会的混乱与朝廷的腐败,这可谓是中华文明独特的平民史观。
第三,就是集成传统,开辟新风,杜甫的诗歌创作于于“安史之乱”时期,也是伴随着苦难形成的,他深入社会,关心百姓疾苦,重视写实,他背负这对国家和民族任务的沉重责任,真实描绘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感受,所以呢,他的诗又是研究唐中期社会的重要史料。所以就因为这些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是当之无愧的,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推崇的。 好了,现在我们已经游完了诗史堂,接下来我们将要游览的是柴门,而柴门又是干什么用的呢?我就在这里买一个关子,待会儿我们大家就一起去见证吧。谢谢!
各位老师,我的景点讲解完毕。
篇五:蜀汉三国旅游线导游词
各位游客:
大家好!
今天我们的目的地是广元,可以说今天的旅行就是一次三国文化之旅,在厚重的历史文化和幽美的山水风光中,咱们一起去寻三国遗迹,品蜀汉文化。从成都出发,经过了4小时300公里的车程,沿途咱们经过了德阳、绵阳、梓潼等地,现在我们到达的地方,就是与广元丝丝相关的“天下雄关”剑门关了,同时它也使广元在三国时期成为四川的防御重镇。
大家请看在我右手边的车窗外,那硕大的广告牌上写着“天下雄关—剑门关,欢迎您的到来!”。剑门关是古蜀国通往中原的一个重要关口,也是由旱路出入四川的必经之道,称为“蜀北之屏障,两川之咽喉”,以山雄、关险、峰翠、谷幽而著称于世。李白《蜀道难》中“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中的“关”便是这剑门关了。古人曾把四川的风光名胜,归纳为“四个天下”,那就是“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出,剑门天下险,夔门天下雄”,可见古剑门在人们心中占有何等重要的位置。剑门关是国务院1982年首批公布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剑门蜀道的中心,也是国家森林公园,同时也是国家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剑门景区的核心景区翠云廊已通过国家相关部门的评审,成为了广元历史上第一个4A级旅游区。
另外,剑门关还蕴含了深厚的三国文化,除正史《三国志》有多处记载外,小说《三国演义》中也有数十处的详细描写,同时,在剑阁还有多处三国遗迹,如武侯坡、武侯桥、张飞柏、插旗石、张飞井等等,不计其数,至今,这里三国故事也是广为流传,几乎是每一处遗迹就有一个生动的传说,如张飞一拳捶开一口井;诸葛亮在剑门关绝壁上藏兵书等等,可以说剑门关无论说是从战争、人物,还是人民生活来说都是与三国历史密不可分的。
在剑门还有一道名菜,大家知道是什么吗?对,这位游客说对了,它就是剑门豆腐,中外游客在品尝完剑门豆腐之后,都有着共同的感受,那就是“不吃剑门豆腐,枉游天下雄关”。
相传剑门豆腐始于三国时期,蜀汉大将军姜维在汉中被魏将钟会、邓艾打败后,退到险峻的剑门关,当时,姜维营中的兵疲不能战,马乏不能骑,眼看蜀北屏障剑门关危在旦夕,剑门一地方官员忙向姜维献计说:“闭关三日不战,号令百姓家家磨豆腐,以豆腐犒赏士兵,豆渣喂战马,待兵马体力恢复再战。”,此计确实很灵,士兵和战马得体力迅速得到恢复,三日之后,姜维仅引五千兵便大败钟会,使魏兵倒退数十里下寨,解了剑门危急。
说到这有游客们问我了,这剑门豆腐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它呀,有个特色:一是颜色雪白;二是质地细嫩;三是韧性极强,无论切块、拉条、开片、切丝都得心应手,随意成型,不碎不烂;四是味道鲜美。
说到这,你是不是和小吴一样已经流口水了呢!
好了,各位游客,不知不觉被我们的车已经驶出剑门关了。关于剑门的话题就暂告一个段落。请大家稍作休息,再过半个小时就到达今天游览目的地——广元。广元是我国历史上最成功的一位女性的故乡,那么这位成功的女性是谁呢?在我国的历史上又取得怎样的丰功伟绩呢?等到了广元,小吴再和大家继续聊。
篇六:九寨沟导游词
各位游客:
大家好!今天我们的游览目的是九寨沟。沿途我们将领略到独特的藏羌风情和伟大的红色文化,以及观赏到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从成都出发大约经过9小时330公里的车程。沿途咱们经过了郫县,都江堰,汶川,茂县。现在我们已经到达松潘古城了。距离我们今天的游览目的地大约还有3小时100公里的车程。
大家请看在车窗前方松潘古城门上的“松州”二字。大家可能会奇怪,不是松潘古城吗?那为何城门上只写着“松州二字”呢?潘字去哪儿了呢?其实,松潘原是唐朝的两个边陲重镇——松州和潘州。但这里实际上是古松州,因为松潘在若尔盖,宋朝时中央政府才将潘州迁到了此处。所以合称松潘。但主体仍是松州,所以招牌上还是写的松州。
松潘古城始建于明洪武12年,也就是公元1379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据《松潘县志》记载“城周九里七分三,,高丈五,深一丈九尺,广三丈,开五门。”可见当时刚建时的规模是非常大的。虽然由于风雨侵蚀和人为的破坏,使我们无幸观瞻这个全貌,但仅从残存的城墙,城门洞上那巧夺天工的龙凤鹏石雕,我们不得不对松州人的聪明和气魄心生敬佩之情,由于当时生产技术条件的限制,整个松州城从开工到完工整整花了60年的时间。
经过百年历史的沉淀,松潘已成了藏区,严格说是汉藏回三大民族杂居,但这里主要生活的是藏民。大家透过车窗可以看到山腰上,房屋上那飘舞的彩旗。那大家知道那彩旗在这里叫什么吗?这位游客说得很好,它就叫经幡,说到这有朋友可能在想,这经幡有什么用途呢?为什么到处都要挂着呢?这里啊,还有一个传说故事。相传:松赞干布手下的一大将,名叫阿玛加。他非常骁勇善战,为藏民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有一天阿玛加又打了胜仗回来,松赞干布就问他:“阿玛加,你为我们藏民立下了这么多汗马功劳,你想要什么奖赏呢?”阿玛加平静的说到:“我只想让让大王把您尊贵的名字写在我的战旗上。后来阿玛加就把这面展期插在房屋前,再后来佛剑传入藏区,人们为了能时时念经,便效仿阿玛加的方法将经文写在旗子上,每当风起幡扬,这经幡就相当于帮人们念起经来。那这经幡为什么是五颜六色的呢?其实每一种经幡都有不同的含义,红色是权利和信仰的象征;黄色代表收获和财富;蓝色是世俗生活的理想和生活的寄托;白色的就代表着纯洁和高贵等等等等。这些颜色不仅体现在经幡上,还突出表现在藏民的服饰建筑,艺术,生活上。苦难沉重的人生没有难倒藏族人民,他们用色彩装点生活,感染生活,丰富生活,让这些色彩融入他们的歌声,舞蹈和笑脸。以至于听他们唱歌,看他们跳舞的时候都会有着强烈的色彩感。
好了,各位游客,不知不觉我们的车已经驶出松潘了,请大家稍作休息,大约再过3小时100公里的车程我们就要到达今天的目的地“童话世界”九寨沟。不过在此之前我们将要到达今天下一站——川主寺。川主是“四川主人“的意思,那么这四川的主人究竟是谁呢?请大家稍作休息,待会小吴再给大家揭晓谜底!谢谢
篇七:峨眉山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
今天我们游览的目的地是峨眉山,距离成都160公里,需要两个多小时的车程。从成都出发,经过1个多小时60公里的车程,途中经过双流、新津,我们现在所行驶的地区是眉山市彭山县。
彭山,在民间有好多别称,这不,大家看右边窗外那块广告牌“忠孝之邦”,说到这彭山的忠孝,就不得不提到这一忠一孝,两位彭山籍的代表人物。一忠,就是东汉名臣张纲,他忠直敢言,不畏权贵。这一孝,就是大家熟知的著名《陈情表》的作者李密。正是由于这两位忠孝典范的出现,使得蓬山的忠孝文化成为彭山的一大特色。当然,也为彭山挽来“忠孝之邦”的美誉。大家再看现在道路旁的广告牌“长寿之乡”,长寿也是彭山旅游的一大文化特色。大家都知道,在重庆有个长寿县,那么在彭山,则出了个我国著名的百岁老人,哦不对应该是八百岁老人!他是谁呢?对了,就是彭祖。传说这彭祖是3000多年前,黄帝玄孙的第三个儿子。生活在夏商周时代,那个时候,我们国家还不富裕,医疗水平还不高,社会保险制度还不完善,人们活到三四十岁也就敝下孩子撒手而去。彭祖他看在眼里,心里也照价!为什么人们就不能延年益寿呢?不能长生,总可以长寿吧!怀着诸多的疑惑,带着人定胜天的意志,彭祖开始了家艰苦卓绝的漫长研究道路。他系统地研究了人和自然,健康和饮食之间的关系,他所创立的引导术、膳食术、炼丹术,都是中华民族养生长寿文化中的瑰宝,据《彭祖列传》介绍,彭祖的养生之道在于“莫伤己身”,也就是说,吃饭不能够太饱,喝酒不能够太醉,运动不能够过度,一起都适可而止。他所主张的生活态度,使清心静虑,抱朴 守一,退一步海阔天空。就这样,彭祖一不小心就活了八百多岁,而这彭山,正是彭祖当年修身养性、刻苦钻研的地方。传说归传说,我们也不再去考证它的真实性。但另外一个事实,却证明了这长寿之乡名副其实。在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中,彭山百岁老人比例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7倍!据详细数据统计,彭山百岁老人有102人,其中最为年长的已经106岁了!这里90岁的老人极其常见。好多人来到彭山,都想寻仙求道,希望找到长寿的秘诀,在彭山,有句民谚,或许道破了长寿之乡的秘密所在:一捆菜一把豆,一个鸡蛋加点肉,五谷杂粮要吃够。其实简简单单平平凡凡的饮食习惯、生活态度,原本就是最好长寿秘诀吧。 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过了彭山境内,再过大约半个小时,我们将到达我国历史上三大父子文豪的故乡-眉山,那么,他们到底是谁?又对我国文学作出过多大的贡献?不急,大家请休息片刻,待会儿XX在和大家接着聊!
谢谢!各位评委老师,我讲解完毕!
篇八:将帅故里导游词
各位游客:
大家好!今天我们的游览目的地是蜀道南路的咽喉之地——古成阆中。沿途我们将走近众多的将帅故里,去领略他们指点江山的雄韬伟略。成都到阆中320公里,大约需要5个小时的车程。从成都出发经过2个多小时220公里的车程,途径金堂,大英,遂宁,马上就要到达南充了。距离我们今天游览目的地大约还有2小时100公里的车程。
南充位于四川盆地嘉陵口中游。自古有“丝绸之乡”和“果城”的美誉。它是一座充满文化底蕴的城市。不仅山清水秀,而且人杰地灵。
说到人杰地灵,我们都知道成都有司马相如,郫县有杨雄,江油有李白,眉山有苏东坡,那南充又出了哪位名人呢?他又是以什么名垂千古呢?
大家请看我右手边的车船外,那巨大的广告牌上写着陈寿万卷楼!说到这相信大家都猜到这位名人是谁了吧?这位游客反映了真快啊!没错,他就是陈寿了。
陈寿的万卷楼取意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传说这里是陈寿年轻时和归隐后读书的地方。陈寿出生于乱世,一生历经坎坷,但他为人正直,不附权势,但同时也正是因为他刚正不阿,曾多次遭到黄皓的排挤和打击。不仅这样,而且在他入晋后仍然没有得到重任,于是饱经风霜的陈寿便和历经沧桑的杜甫走上了同一条路——壮志难酬。虽屡受挫败,但他却并未因此颓废,相反的他是逆流而上,顽强拼搏,用手中的笔写出了一部巨著《三国志》说到《三国志》相信大家都并不陌生吧!要知道正是因为有了以此为蓝本的著作,之后才创作出了中国古代四大小说之一的《三国演义》。从而使南充成为了三国文化的发祥地,同时也给南充蒙上了一层三国文化的神秘面纱。
《三国志》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为四史。正是有了《三国志》这样的巨著,从而使我们对三国文化的认识有了依据。另外陈寿在一生的创作中一丝不苟,持史有据而又公正严谨,因此被人们高度赞扬为“并前双固”。可以与一流的史学家司马相如相娉美了,从此中我们便可以看出他的史学地位了。
当1700多年前,陈寿挥笔写下三国志的时候他或许不会想到,这部耗费了他毕生精力的创作,竟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影响着之后历朝历代的中国生活。直到1700年以后,演变成了一种文化现象。
好了各位游客,关于陈寿的话题小吴就和大家聊到这里了。刚才有位游客问我南充有什么名小吃?俗话说的好“民以食为天”那接下来小吴就和大家聊聊吃的。说到小吃,在我们四川有就有很多,比如说钟水饺,龙抄手,赖汤圆等等,真是说都说不完。那说到南充的小吃,当之无愧的就要数最为有名的川北凉粉了。最先它原是清朝末年以一位叫谢天禄的农民创作的,后来经过陈洪顺德精心研究和改良,使其制作工艺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于是我们的川北凉粉就变得越来越细质柔嫩了。可以说是明而不透,细而不断。另外在调味方面也颇具特色,它主要是以麻辣为主,香辣为辅。听到这您是不是和小吴一样已经想要流口水了呢?
不知不觉我们的的车已经驶出南充了。好了,请大家稍作休息,大约一个小时90公里后,我们将抵达我们今天的游览目的地——蜀道南路的咽喉之地的古城阆中,郎中到底是怎样的一块风水宝地呢?它又是如何“三面江光抱城郭,四围山势锁烟霞”的呢?别急。等到了阆中小吴再为大家一一揭晓!敬请期待!
篇九:成都——乐山途中导游词
各位朋友:
大家好!
常言道:“天下山水这观在蜀”。欢迎各位到四川品味这无穷的山水胜景。沿着笔直的成乐高速公路我们直奔乐山而去,李白感叹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已一去不返。今日的蜀道可谓四通八达,天堑变通途。
乐山市位于成都西南,为地级省辖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古称青州、江州、嘉州。途中我们要经过双流、新津、彭山、眉山、夹江五县市,全程近160公里,行车约两小时。 各位,现在我们正行驶在双流县境内。大家请看,远处薄雾似轻纱,沟渠流水伴农家。这里没有北方农村那种凝重、厚实感也比不上江南水乡的灵秀,却有着蜀中农乡的淳朴和闲适。双流位于成都市西南部,古称广都县,隋仁寿元年(601年)改名为双流县。古史中将双流与成都、樊都(广汉)并称“三都”。其地名正如左思在《蜀都赋》中所形容的“带二江之双流,枕峨眉之重阻”。此“二江”为郫江、检江,即今日的府河和南河。据史料记载,开明时期的古蜀都城位于双流境内,至开明九世,蜀都始由今双流、华阳一带迁至成都。双流地处成都市外围,又是河流下方,地理位置不甚优越,古时常受水患之扰。早在古蜀国时期,开明已在岷江上游分水入沱,以除水害。《水经·江水注》也说:“(岷)江水东别为沱,开明之所开凿也”。在分水的基础上,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冰又筑都江堰,分洪以减灾,引水灌田,并于成都穿检江、郫江二江平行于城南。至唐僖宗时高骈又筑糜枣堰,使府河绕城北东流,与南河于合江亭汇合,平缓南去。明清二代则形成了完整的疏浚制度。至此,双流水害之患逐年减弱。据《华阳国志·蜀志》载,蜀中第一口盐井于李冰治蜀时期出现在双流,时称“广都盐井”。于其后,巴蜀地区才陆续出现大批盐井,蜀中盐史上亦须记上双流一笔。斗转星移,时至今日,双流已成为全国首批年产值超亿元的先进县,矿产以芒硝为首,农副产品以海椒驰名,家畜以“成都麻羊”闻名,西南地区最大的航空港双流国际机场也驻足于此,更有以“恩威”为龙头的一批集团产业汇聚于斯。双流真可谓因水而困,因水而兴,再因水而荣、因水而发。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首诗是“初唐四杰”之一王勃,为其好友杜少府(少府为官职名)赴蜀州(今崇州市)为官送别即景而作。其中的“五津”就是指岷江在川西河段上五个著名的渡口,我们正经过的新津便为其中之一。新津为成都市辖县,蓉城门户之一。北周孝闵帝元年(557年)置新津县,其名沿用至今。20世纪90年代中期,成都平原发现了长江上游古文明的大量遗址,“宝墩文化”便位于新津境内。这些石器时代的遗址又一次告诉世人,中华文明之源不仅依附着奔流到海不复还的黄河,更与滚滚长江东逝水相生相息。三国时期,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的故事可谓妇孺皆知。相传,孟获欲夺成都,屡屡派兵侵扰蜀中,当时曾屯兵于此,被老百姓称为“孟获村”。自南北朝置县后,新津因其地势之重要,一直是出川水路的重要渡口之一,上临成都,下控川南,又扼成都通往雅安、西昌要道,为兵家必争之地。1911年10月,辛亥革命同志军曾于此与赵尔丰属下新军血战数日,杀敌无数,牵制了四川清军主力,支持了川东南革命的斗争,其功斐然。新津名胜古迹众多,最负盛名的当推九莲山观音寺,寺中有七幅保存完好的明代壁画,其最大的特点是突破了传统绘画所采用的植物配制颜料,而以天然矿物质为底色,配以珍珠粉、生漆等,结合沥粉描金技法,使画面富丽堂皇,经久不坏,很值得以观赏。新津在民俗节日方面还有一绝,那就是有名的“龙舟会”。每到农历五月初五,河上龙舟戏水,高潮迭起,呼号声、划水声、鞭炮声、锣鼓声交织轰鸣,响彻河面。龙舟赛后,满河漂放鸭子,男女桨手纷纷入水,你争我夺,上演一幕“抢鸭”闹剧,将龙舟会活动推向高潮。入夜,两岸彩船华灯齐放,乐声四起,争奇斗艳;四面礼花腾空而起,好一片火树银花不夜天!各位朋友,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到龙舟节上一睹为快,到时候我们约好不见不散!
我们现在已进入浅丘陵地区的彭山县。大家知道,“四川盆地”是全国著名的五大粮仓之一,它的东面为花巫山,北面为大巴山,西南为岷山,南面为大娄山、武陵山。因其群山环抱,天公造出一块相对平缓的绿洲,习惯上称它为“盆地”。要说“盆地”,其实也是丘陵为主的地带。连绵起伏的丘陵都有一个特点,即除了一些植被外,更多的是套种的农作物,那都是因为人均耕地少的缘故嘛。但我们现在看到的却是满目清山,想必大家都防护林带,下大力退耕还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结果。这里的一山一水都与长寿息息相关,各位请深呼吸,千万别错过了这“长寿之气”。彭山为眉山市辖县,建县于公元前316年,初名武阳,至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南北朝时曾名隆山,唐代为避玄宗李隆基名讳改为彭山至今,真可谓一波三折!各位看看这青山绿水,注目这紫烟升腾的彭山,这就是“高山仰止”的八百岁寿星——彭祖的故乡,所以这山也称彭祖山。彭祖,姓篯名铿,帝颛顼之玄孙陆终氏第三子,高寿八百,历夏、商、周三代,可谓奇迹。当然,八百高寿更大意义上象征了古人对长生的渴求。据史料载,夏、商时期四川当地人习以六十天为一小甲子,按现在计年算法,彭祖也高寿近140岁,在遥远的古代,他的确算“中华第一寿星”。彭山县江口镇茶场村便是彭祖的故里和羽化之地。彭祖一生积累了丰富的长寿经验,总结了卓越的长寿理论。其精华为“养寿之道,但莫伤之而已”。讲究顺其自然,天人合一,注重膳食,和顺阴阳,要求人顺春秋四时而协调,尊阴阳转换而修身。彭祖的理论衍生出我国流传至今的长寿文化体系,洋洋洒洒,蔚为大观,尊之为“长寿之源”并不为过。至于其“炼丹,以求长生”,以至于历代帝王争相效仿,形成大炼丹药、追求永寿的荒诞之风,当然是不可取的。但中国人传统“养身”中的价值取向,“先天不足后天补”的学说是值得肯定的。谈完了“一祖”,我们再说“二像”。在彭祖山景区有两座唐开元初凿的佛像,人称“齐山双佛”,一立一坐,通高28米,在世界大佛中名列第八。“日有行船数百艘,夜有明灯胜万盏”,游彭山少不得要提到江口古镇,号称“南方丝绸之路第一站”。这里是有记载的最早茶叶市场——武阳茶肆所在地,也是有名的茶叶之乡。西汉才子王褒在《僮约》中就有“武阳买茶”的记载。西晋常璩《华阳国志》也有“武阳产名茶”之说。被后人誉为“茶圣”的陆羽更是在武阳长住10余年,写出了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书中同样盛赞武阳名茶。为此,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中央农业电影制片厂、《话说长江》中日联合摄制组、中央电视台等先后在此拍摄《世界茶叶发源地》、《茶叶史话》、《茶叶故乡》、《武阳茶肆》等专题片,彭山因此名扬四海。
车到眉山,我们已进入眉山市境内。先请各位猜一谜语:“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打一文人家族。对了,这就是苏门三父子——苏洵、苏轼、苏辙,人称“三苏”。眉山是三苏故里。西魏废帝三年(554年),曾置眉州,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置眉山县,直至民国撤州留县其名保留至今。眉山建市后,原眉山县改名为“东坡区”。这是四川的一个农业区,除了传统的农耕文化,应该说她是因“三苏”而闻名全国。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四川历来为卧虎藏龙之地。地处盆地,山水险阻,不少时候,“诸侯割据,腥风血雨其外;农时不误,风平浪静于内”。再加上土地丰饶,环境优越,历代便出了不少扬名青史的文人,“三苏”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在苏氏父子中,尤以苏轼最为著名。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宋代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一位博学多能的全才,他著作宏富,政声卓著,诗、词、赋、文及书画均是独树一帜的开派宗师。
在文学上,苏轼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同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并称“唐宋八在家”;在宋代“苏、黄、米、蔡”四大书法家中居于首位。他的诗有四千余首,自由潇洒,情趣横生,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他的词作三百多首,豪迈奔放,倾荡磊落,一扫晚唐以来艳丽柔靡的词风,成为豪放词派的创建人,与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并称“苏辛”,人赞“东坡胸次广,稼轩力千均”。他的散文,与欧阳修齐名,并称“欧苏”,主张辞能达意,文贵自然,大力推进古文运动,所作数千篇,笔力纵横,雄辩滔滔,如行云流水,被誉为“文
章之宗”,成为后世效法的典范。他的绘画也是别开生面,而且在绘画史上创立了“文人画”的理论,强调诗、书、画三味合一,主旨在写意传神,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境界。 苏轼从嘉祐二年(1057年)二十一岁时进入仕途,虽然两度进京任过翰林学士兼侍读、中书舍人、兵部尚书、礼部尚书等职,但终因党争之祸,几经折磨,一贬再贬,多次外调任地方官,从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黄州、惠州直到流放偏僻的儋州。一生颠沛流离,极不得志。尽管政治上备受压抑,横遭斥逐,他的才能未得到应有的施展,但他的从政业绩和浩繁的诗文集著,却得到人们的热爱和尊重。如杭州的“苏堤”,黄州的“东坡赤壁”,惠州的“白鹤故居”,潮州的“藏图书处”和儋州的“天涯海角”刻石等,都成为和他相关的名胜古迹。
苏轼的著述有《东坡七集》等1000余卷,书法存世有《答谢民师论文帖》、《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等,画迹有《枯木怪石图》、《竹石图》等。他的词作更有《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和《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两首千古名篇。
苏轼不仅在文学艺术的各个领域全面发展,卓有建树,而且在社会生活、自然科学的许多方面,都是一位罕见的博闻多识的高手;如他长于水利,疏浚西湖的“苏堤”至今仍是苏杭名胜;精于医道,有《苏(轼)沈(括)良方》传世;还善于烹调,有“东坡肉”、“东坡鱼”、“东坡肘子”等佳肴,真是一位全才、奇才,值得四川人民骄傲。
苏轼的父亲苏洵和弟弟苏轼都是著名的文学家,在古文方面具有相当成就。苏洵(1009~1066年),字明允,号老泉,著有《嘉祐集》。苏洵的散文,风格雄奇,擅长议论,《权书》、《衡论》等篇,纵谈古今形势和治国用兵之道,大有战国纵横的风度。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晚号颍滨遗老。他一生著述丰富,有《栾城集》等著作。苏辙最擅长记叙文,他的《黄州快战亭记》、《武昌九曲亭记》都是传世名作。
各位朋友,我们将在返途中前往“三苏祠”浏览,到时我们再去深入了解这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放学士苏东坡。
现在经过夹江县,夹江为乐山市辖县,于隋开皇十三年(593年)置县至今。夹江是著名的书画纸产地。中国为世界驰名的文明古国,“四大发明”妇孺皆知,其中印刷术、造纸术两项便与四川密不可分。据考证,活字印刷术便肇始于四川。早在唐代,四川已有大量的刻版印刷品上市出售。印刷品的出现,使印刷术、造纸术革新,更上一层楼。至北宋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政权平稳带来了“城市经济”的进一步繁荣。据记载,当时四川的茶、丝、粮、棉等大宗商品占全国总产量的1/6。笨重的铜钱、铁钱已不能满足携带方便、节约成本的要求。精明的商人开始以“字号汇票”的方式取代沉重的金属钱,后逐步演变成“通行于蜀”的纸币“交子”。“交子”的诞生不仅是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史上划时代的一件大事,同时也是四川印刷术、出版史、造纸史上的一项重大成就。其纸料为褚皮纸,经久耐用,其色分黑、青、红三色,其版为铜版套印间插花纹,甚为精美,是极高的艺术品。刚才谈到蜀中一绝印刷术,别忘了蜀中二绝造纸术。各位可知道,夹江所产的“大千纸”是能与“宣纸”相提并论的名贵纸品之一,其特色也有“纸寿千载”之说,为历代文人墨客所钟爱。相传20世纪30年代张大千游历峨眉后,慕名来到夹江纸坊,深深被坊中每一道精湛的工序所折服。出于对家乡的热爱,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大师亲自指导、改良并监制了“大风堂造”书画纸,其纸落墨如漆,百载存真,大师作画也专用此纸。夹江造纸业的发展因此长盛不衰,这就是“名人效应”。今中国第一个纸业博物馆建于夹江县漹城镇,馆藏文物纸品2300余件,年接待观众达10万人次。夹江不愧为“蜀中纸城”。夹江的另一特产是豆腐乳,始创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质地绵软,细腻化渣,开胃助食,曾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银奖。说到这儿,我都快垂涎欲滴了。有机会各位一定品尝品尝,否则将会遗憾此行。 山回路转不见君,路上空余踏歌声。一路边走边聊,我们也进入乐山境内。乐山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风光秀丽,文物众多。峨眉山——乐山大佛名满天下,更有麻浩崖墓、乌尤寺、郭沫若故居增光添彩,不可不来,不可不看。我将在浏览中为各位作详细介绍。顺便提一句,成都——-乐山的水上浏览线路正全面恢复中。也许数载后,各位再到乐山,我将陪着各位从南河登船,于轻风徐来、水波不兴中游双流、新津、彭山、眉山、夹江至乐山,一路细细品味岷江两岸的风土人情。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