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不写教案的六条理由
首先声明,作为一个敬业爱岗的合格高中语文教师,不写教案,决不意味我不认真备课!下面言归正传,谈谈我的理由,不写教案的六条理由。
写教案的必要性据说有两个:一是图眼前,为了上课有案可依;二是谋长远,为了总结和提升。可对我来说完全无此必要。作为一名从教十年的教师,对上课的规则和“潜规则”已了然在胸,既然教案可以是物化的书面计划,为什么就不可以是头脑里的清晰思路?既然教学准备可以是多样化的的产物,为什么一定只能写成千篇一律的教案而不可以写成书中夹注、兴之所至的教材评点或只有本人心领神会的提纲挈领?不错,教案记录着教者的教学轨迹,反映着教者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理应总结和升华。但总结升华的方式很多,我可以结合实际有选择地写课堂实录、教学片断、教育随笔、教育随想甚至教育论,为什么要写那种统一格式、毫无个性的“规范”教案?又有多少人通过写教案升华总结了多少教育理念?
不写教案,源于我对语文教学和语文教师角色的理解。语文教学是极其开放灵活的,拒绝封闭僵化的程式。语文教师则是一个“知识型主持人”,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激情、智慧、灵感、创造都是在这个对话过程中迸发出的。我不想通过编写教案,制订详尽周密计划,预设圈套,稳扎稳打,一步一步逼学生乖乖就范,“尽入彀中”,让课堂成为思想的“屠宰场”。
教学拒绝克隆和重复。不写教案,断绝了原地踏步、重复自我的后路。因为没有教案,我没有任何“老本”可吃,每堂课、每篇课文于我都是全新的,都是无“案”可稽、无所“牵挂”、无所束缚的,我必须和学生一样抱着好奇和新鲜感从头学起,从头备起。对于我来说,年年岁岁“文”相似,岁岁年年“课”不同。我喜欢并追求这样的境界!
语文教学最忌照本宣科、一潭死水。一个离不了教案、教参和标准答案的教师上课永远不能贴着学生的学情“与时俱进”,也让学生齿冷。不写教案,彻底铲除了照本宣科的基础,我必须有意识地逼使自己学会备“腹案”、用“腹案”上课,以此煅炼自己的应变能力、组织活动的能力、记忆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使思维自始自终都处于一个紧张活跃、思如泉涌、灵感迭出的境地。所以,即使是讲评高考语文模拟试卷,我都尽量白卷一张,不着一字。
不写教案,还因为我想把更多的时间用来“备课”。苏霍姆林斯基在其著作中谈过这样一件事:一位文科教师上公开课,极其成功。课后,有人问他:“您这堂课讲得这样好,请问您备课用了多长时间?”他回答道:“可以说这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但是要问直接备课的时间,那我告诉您,只有十几分钟。”这告诉我们“厚积”才能薄发。教师都很忙,每天把写教案的个把小时省下来将会干多少更有意义的事呀!
本文标签:
[!--temp.ykpl--]